茂名论坛

标题: 茂名佬在陕西黄陵参谒中华民族始祖---黄帝陵 [打印本页]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1-12-24 08:41
标题: 茂名佬在陕西黄陵参谒中华民族始祖---黄帝陵


黄帝陵,位于黄陵县城约1公里的桥山上,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为中华儿女祭祖的圣地。全国多处都有黄帝陵,但只有黄陵县的黄帝陵,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帝陵四周古柏成林,历代政府对保护黄帝陵的古柏树都很重视。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的墓,相传黄帝得道升天,故此陵墓为衣冠冢。位于陕西省黄陵城北桥山;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
  黄帝陵古称“桥陵”,为中国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黄帝的场所。据记载,最早举行祭祀黄帝始于公元前442年。自唐大历五年(770年)建庙祀典以来,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
黄帝陵古称桥陵。这是因为,沮河水由西向东呈U形绕此山而过 ,站在山上朝下看 ,东边有河 ,西边亦有河,就像水从山底穿过,故此山名之曰桥山。陵因山而得名,
1942年,陕西省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考虑到黄帝声名远播、威名远扬的无比崇高地位,加之为了与陕西蒲城丰山唐睿宗桥陵相区别遂改桥陵为黄帝陵。此年冬天,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题写“黄帝陵”三个大字,匠人勒石成碑,置于黄帝陵墓之前。自此以后,黄帝陵一名沿用至今。黄帝陵所在地的县名也随之由中部县改称为黄陵县。
黄帝死后,人们为了表达对这位人文初祖的怀念之情,便起冢为陵,立庙祭祀。沿登陵道拾级而上,两侧古柏参天,翠色长驻。在距黄帝陵约200米的道旁,一座明朝嘉靖年间竖立的下马石,上刻“文武百官到此下马”八个大字,令人肃然起敬。古代山路崎岖,谒祖祭陵者多骑马坐轿,但行至此处,均下马落轿,整理衣冠,平静心情,恭行至陵前。现代人虽不骑马坐轿,多为步行上山,
地址
延安市黄陵县东关庙前区179号
1

(, 下载次数: 27)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1-12-24 08:41


景区南端的轩辕广场是一座宽阔的不对称半圆型广场,总面积一万平方米,地面用直径0.5米一0.6米的秦岭天然河卵石铺砌,共计5000块,象征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历史。
2-3

(, 下载次数: 23)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1-12-24 08:42


从停车场到陵园,有条通达黄帝陵的神道,也叫登道。

它由陵道和神道两部分组成,南起功德坛(待修),北至柏林深处的墓园阙门,总长435米,宽5米,全用花岗岩条石铺筑。采用形断而意连、曲不离直的手法构建,共277个台阶。
4

(, 下载次数: 19)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1-12-24 08:43


龙湖,桥山的三面被沮河缠绕,状似龙而得名。相传龙湖乃黄帝洗印、铸鼎之湖,所以又称印池、鼎湖。
5

(, 下载次数: 20)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1-12-24 08:43


经过横跨于印池上的轩辕桥,迎面就是一条由低向高的95级台阶步道,象征着黄帝“九五之尊”至高无上的寓意。登上石阶即来到轩辕廟山门前。
6-15

(, 下载次数: 23)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1-12-24 08:44
(, 下载次数: 23)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1-12-24 08:44
(, 下载次数: 20)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1-12-24 08:44
(, 下载次数: 21)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1-12-24 08:45


黄帝手植柏
位于轩辕庙院内,高20余米,胸径11米,苍劲挺拔,冠盖蔽空,叶子四季不衰,层层密密,像个巨大的绿伞。相传它为轩辕黄帝亲手所植,距今5000多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当地有民谚:七搂八揸半,圪里圪垯不上算。谓七人合抱犹不围。
16-25

(, 下载次数: 20)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1-12-24 08:45
(, 下载次数: 20)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1-12-24 08:46
(, 下载次数: 24)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1-12-24 08:46
(, 下载次数: 21)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1-12-24 08:47


香港回归纪念碑、澳门回归纪念碑
26

(, 下载次数: 22)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1-12-24 08:47


诚心亭又称过亭。古往今来,凡来轩辕庙朝拜的人,无论贫富、身份,都要在此亭稍作停留,以便整理衣冠,清除灰尘,检视祭品,然后怀着虔诚、崇敬的心情走向祭祀大殿。
27

(, 下载次数: 19)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1-12-24 08:48


1988年邓小P同志的题字“炎黄子孙”碑。
28

(, 下载次数: 21)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1-12-24 08:48


1912年中华MG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委派代表团赴黄帝陵致祭,并书写的《黄帝赞》碑,
29



(, 下载次数: 14)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1-12-24 08:49


1942年,陕西省第三专员公署考虑到黄帝声名远播、威名远扬的无比崇高地位,加之为了与陕西蒲城丰山唐睿宗之桥陵区别,遂改称桥陵为黄帝陵。此年冬天,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题写“黄帝陵”三个大字,匠人勒石成碑,置于黄帝陵墓之前。此后,黄帝陵一名一直沿用至今。黄帝陵所在地的县名,也随之由中部县改称黄陵县。
30

(, 下载次数: 14)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1-12-24 08:50


人文初祖大殿是祭祀轩辕黄帝的正殿,也是整个古柏大院的主体建筑。大殿重建于明,后代屡有修缮之举。面阔七间,进深五间,正中门楣上悬挂的“人文初祖”匾额系原国民D将领程潜于1938年祭陵时所题隶书。意为黄帝是华夏文明和统一的先祖。
31-34

(, 下载次数: 13)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1-12-24 08:50
(, 下载次数: 14)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1-12-24 08:51


距黄帝手植柏数米处便是有名的“黄帝脚印石”。这对“黄帝脚印石”1956年出土于黄帝陵东南2公里的周家洼村。那脚印长52厘米,可以想见传说中黄帝身材之高大与愧悟了(其实,后世所制黄帝脚印之大也体现了炎黄子孙对黄帝的敬仰之情)。
35-38

(, 下载次数: 13)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1-12-24 08:51
(, 下载次数: 13)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1-12-24 08:51


祭奠广场
39-40


(, 下载次数: 13)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1-12-24 08:52


祭祀广场由花岗石铺就,广场台阶两侧分列56面黄旗,九鼎八簋,陈设“三山五岳”石。北端分置“闻天”大鼓和“龙魂”大钟,它们是公祭轩辕黄帝的两大礼器。
41-43

(, 下载次数: 13)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1-12-24 08:53


地面竖立轩辕黄帝像
44


(, 下载次数: 14)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1-12-24 08:53


整个大殿为仿汉全石材建筑,由高4米直径1.2米的36根圆形花岗石柱围合成边长40米的方行空间,四周无墙无围,覆斗形屋顶,整个空间显得恢宏神圣而通透明朗,体现了“黄帝明堂”风貌。大殿中央有直径14米的圆形天光,取“天圆地方”之意。
45-49

(, 下载次数: 13)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1-12-24 08:54
(, 下载次数: 13)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1-12-24 08:54


祭奠广场东侧,悬挂着一口大铁钟。此钟系丙子(1996年)清明节,由黄陵县人民政府,组织全县四镇八乡及各界11万守陵儿女捐铁捐款所铸。钟高1.95米,重5000市斤,分别象征了黄帝“九五之尊”的崇高地位和中华民族5000年悠久的文明史。“鸣钟告慰先祖,求得保佑”的新民俗,即以此为基础形成。
50-57

(, 下载次数: 13)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1-12-24 08:56


未完,待续

作者: hyt0668    时间: 2021-12-24 10:48
舒服 古树好威
作者: 大茂名人    时间: 2021-12-24 13:24
那边疫情有点严重,小心注意个人防护。

作者: 三月三    时间: 2021-12-24 15:09
陕西短袖,应该不是现在的吧,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1-12-24 15:24
三月三 发表于 2021-12-24 15:09
陕西短袖,应该不是现在的吧,

{:62_1451:}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1-12-24 16:20
(, 下载次数: 12)

作者: 淇澳的天空1    时间: 2021-12-24 21:46
老残牛 发表于 2021-12-24 16:20

5000年的柏树,见证了整个华夏文明啊!

作者: 云雾山    时间: 2021-12-25 05:27
西安疫情严重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1-12-25 09:00
(, 下载次数: 13)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1-12-25 12:17
(, 下载次数: 13)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1-12-25 16:03
(, 下载次数: 13)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1-12-25 19:23
(, 下载次数: 13)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1-12-26 09:00


沿着神道拾阶而上,两侧古柏参天,形态各异,翠色长驻。穿过密密的柏树林,爬上不太高的桥山之巅,在距黄帝陵约200米的神道旁,一座明朝嘉靖年间垂立的下马石悄然静立,上刻“文武百官 至此下马”八个大字
58
(, 下载次数: 15)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1-12-26 11:42
本帖最后由 老残牛 于 2021-12-26 12:22 编辑


黄帝陵于1961年3月4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西省人民政府于1962年12月9日立碑保护。上刻:“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帝陵 国务院总编号第162号 古墓葬分类号第1号”
59

(, 下载次数: 15)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1-12-26 13:13


一座24米高的夯筑高台,台旁立一石碑,上书“汉武仙台”四字,为明代嘉靖七年闰七月所立,落款为“池南唐琦书”。此台始建于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刘彻“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中部县志》载,汉武仙台,“峙黄陵左侧,高出林表,汉武巡朔方还,祭黄帝,筑台祈仙”。据后人相传,当年汉武帝令甲士修筑这座“祈仙台”时,确切人数达18万之多,不过是人人用战袍掬一袍土罢了。此台距陵墓45米,两条石砌曲径通向台顶,四围古柏环抱,台顶高达林表。登临其上,四周景色尽收眼底。时下游人有“登台一次,增寿一年”之说。

龙驭阁位于黄帝陵后的高台上,高18米,象征黄帝“驭龙升天”,也是游客登高远眺,观看桥山全貌及周围古城与山川形势的最佳地点。
60-62

(, 下载次数: 15)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1-12-26 16:24
(, 下载次数: 15)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1-12-26 19:31


越过汉武仙台,穿过一座汉代风格的棂星门,便是位于桥山山顶正中的黄帝陵冢了。
63

(, 下载次数: 15)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1-12-27 09:13


黄帝陵冢前即为祭亭,亭宽10米,深6.15米,建筑形式为歇山顶,飞檐起翘,气宇轩昂。亭前置放供桌、祭器与各种供品等,该亭由八根柱子支撑,上部四角卷起处系有风铃,微风起时,风铃齐鸣,悦耳动听。亭柱上有两幅楹联,一为:“奠华夏宏大业基始祖恩德泽万世,树炎黄浩然正气民族精神炳千秋”;一为:“中华国脉承龙脉,黄帝英魂壮民魂”。祭亭地面铺以花岗岩石,显得纯净清亮,素朴庄重。从古至今,每年的清明、重阳祭祀大典,多在这里举行。此处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追思先祖功德,抒发民族情感的重要场所。
64-65

(, 下载次数: 15)

(, 下载次数: 16)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1-12-27 11:21


亭中置一高大石碑,碑高4.3米,宽1.2米,上刻“黄帝陵”三个大字,为郭沫若先生受毛泽东嘱托,于1958年5月手书。

黄帝陵墓最初由黄帝大臣左彻“削木为像”供奉,秦代封土,唐代以后,陵墓有所加大,但基本面貌一直维持至今。
黄帝陵前立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驭”四字,意为黄帝驭龙升天之处,落款为“大明嘉靖丙申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十月九日滇南唐琦书”。神话传说轩辕黄帝就是在这里乘龙升天的。
66-67

(, 下载次数: 17)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1-12-27 14:25


黄帝陵墓坐北面南,高3.6米,周长48米,面积约200平方米。陵冢为土冢,扁球状,直径为16米,外围八角形青砖花墙,象征八卦与黄帝统驭八方。黄帝陵古称桥陵,
68-70

(, 下载次数: 18)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1-12-27 17:08
(, 下载次数: 17)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1-12-27 20:35
(, 下载次数: 19)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1-12-28 08:51



黄帝陵背后高坎之上,龙驭台前山脊左右两侧,对称地长着两棵干而不枯的古柏。此柏枝杆旋纹而上、直指蓝天,又恰位于桥山龙脉之上,被称作“龙角柏”。

71-72

(, 下载次数: 20)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1-12-28 12:45
(, 下载次数: 17)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1-12-28 14:38

午饭后,见饭店门一村妇卖丑苹果,1元1斤,卖相不敢恭维,不贵贪爽买了一些尝尝,这一尝大跌眼镜,这辈子极少能尝到这么好吃的苹果。
73

(, 下载次数: 17)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1-12-28 19:41



查查你们始祖是哪位

寻根觅祖,看看我们的姓氏源出何方,
附百家姓展览姓氏目录给大家看:


系自炎帝: 姜、吕、丁、高、许、卢、谢、崔、龚

系自黄帝: 任、张、王、周、吴、郑、杨、郭、贾、蒋、蔡、毛、薛、韩、何、于、邵、魏、康、冯、吉、汪、余

系自少昊: 金、秦、赵、马、梁、徐、黄、江、李

系自颛顼: 祝、曹、朱、董、陆、潘、温、苏、

系自帝喾: 汤、宋、萧、孔、戴、林、武、邓、傅

系自尧帝: 伊、祁、陶、唐、刘、杜、范、房、红

系自舜帝: 姚、虞、陈、胡、田、袁、邹、甄、孙







欢迎光临 茂名论坛 (https://bbs.gdmm.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