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论坛

标题: 茂名佬游上海朱家角古镇 [打印本页]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7 08:48
标题: 茂名佬游上海朱家角古镇



朱家角古镇位于上海市青浦区,紧靠淀山湖风景区,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街道小巷间水路纵横,环境十分优雅。镇上有园林古迹等景点,还有众多传统特色小吃和小资店铺,是上海周边游览古镇的首选之地。
朱家角古镇不大,游览古镇步行即可,走马观花游玩一圈大概半天。从南侧出入口进入古镇后,首先会来到一珠溪园和人文艺术馆。珠溪园是一座小巧玲珑的园林,现在免费开放。人文艺术馆则是一座造型独特的现代化白色建筑,里面用油画和雕塑的形式记录朱家角当地的历史文化。
经过人文艺术馆后便来到北大街上,这里步行的游客熙熙攘攘,街上有很多小吃店铺,著名的阿婆粽、古镇汤圆、酱猪蹄,还有各种精致的糕点都可以在这里吃到。
沿北大街向北慢慢逛,右侧有永丰桥、泰安桥等几座造型别致各不相同的小桥,河对岸是漕河街,街上沿河分布着大清邮局、王昶纪念馆、城隍庙、圆津禅寺等各个景点,可以一一游览参观。街上除了景点外还有很多小资店铺。
北大街右侧有一座大桥横跨在主河道上,便是朱家角著名的放生挢。经过放生桥来到漕港河对岸,依然有小水路纵横,河边有小资店铺与各种小吃分布。而朱家角景点里最重点的课植园也在这里,课植园是集江南园林最精华部分修建的精美园林典范,可以进去一观。
地址:
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
1*1-5

(, 下载次数: 0)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7 08:49
(, 下载次数: 2)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7 08:49



阿婆肉粽据说是朱家角最负盛名的小吃,多次受到媒体报道,街上几乎每家卖粽子的店都挂着某某阿婆肉粽的招牌,店里也都几乎有位阿婆在铺临街包棕,有好几家店都贴着媒体报道的图片,我实在分不清到底谁家才是所谓正宗,于是凭眼缘挑了家买了一个蛋黄五花肉粽,16元,整体味道不错,五花肉较自家包的更酥烂流油,此外没有什么大的不同,对久居在外的人还说还是值得一尝的(我买过,糯米中加了酱油,不堪好食。)。
1*6

(, 下载次数: 1)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7 08:50



苏州周庄的沈万三猪肘子也来朱家角凑热闹。扎肉是一块,肥瘦相依,肥肉入口即化,瘦肉酥绵而饱含酱香,确实一绝。
1*7-9

(, 下载次数: 2)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7 08:51



路边的石库门房屋上赫然写着“童天和国药号”的醒目字样。童天和国药号由清代宁波富绅童氏独资创设,与上海百年老店童涵春堂同宗,是江南著名的国药号之一。1877年,童氏老板重修“天和堂”金字招牌,高悬于堂内。1890年,童氏在家族中扩股,充实经营。到今天已经走过了一百三十余年的创业之路。“童天和”有“重济世,不重利”和“道地药材,自设工场”的祖训。药号自制的六神丸、行军散和人参再造丸等药品是当地百姓生活中的常备药。在经营上,“童天和”请名医坐堂门诊,名医配良药使“童天和”闻名遐迩,过去药堂门前的市河上常常停满了从江浙一带前来治病就医的船只。“童天和”还遵守祖训,联合当地名医对经济困难的家庭实行常年赊账取药的善举,获得了民众极佳的口碑。上世纪五十年代国药号公私合营,1986年恢复旧店。如今店堂的制药工场,被改成制药工具的陈列室供人们参观。
1*10-17

(, 下载次数: 0)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7 08:52
(, 下载次数: 0)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7 08:52
(, 下载次数: 1)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7 08:53



永丰桥寄托了当地老百姓希望永远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永丰桥建于明代天启七年,桥面用石条铺就而成,看似陈旧不堪,但它却是古镇历史的见证人之一。
1*18-19

(, 下载次数: 1)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7 08:53



小河小两岸人家,房前屋后种了各式绿植,有直指苍穹的松柏,有贴水而生的莲,有尽情绽放的绣球,有硕果初结的无花果,有爬藤而上的葡萄,也有委身陶罐的铜钱,好像每一户人家都在所有能种植的地方种上了自己喜欢的植物,不知道这是不是上海人热爱生活的一种表象。
1*20-30

(, 下载次数: 1)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7 08:54
(, 下载次数: 0)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7 08:54
(, 下载次数: 2)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7 08:55
(, 下载次数: 0)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7 08:55



朱家角城隍庙是青浦城隍行宫,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徽州人程履吉谋迁今址。庙中间为头门、戏台、大殿,两侧为庑,旁有小曲溪,桃李杨柳随处可见,布局雅致,有12胜景。戏台的项部由160只斗拱组成圆旋形顶,十分罕见。两侧石柱上嵌有对联“筑斯台悠也久也,观往事梦耶真耶”,横额“承平雅颂”。1986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城隍庙座东朝西,正门临河有一垛照墙,两边为东西辕门,正前有一对石狮,怀抱绣球,线条柔和。进门左右有两个侧殿,再前有一石柱鱼脊,飞檐翘角的戏台。戏台前是一块用石条铺就的庙场,过庙场便是正殿,殿正中供奉着城隍老爷与夫人的塑像,两人都慈眉善目,一脸的祥和。
大殿两侧为庑。旧时,左边有寅清堂、玉照廊、月香室、照春台。右边有凝和书屋、荷净山房、潭影阁、可娱斋、挹秀轩、含清榭等。凝和书屋为当时里中文人文会所在。潭影阁前有荷花池,池畔垒石;含清榭边有小溪,上架小石桥,池内蓄养金鱼数百条;周围环植芙蓉、杨柳、桃李等。这些亭台楼阁,假山水池,时人统称“城隍庙十二胜景”。后经修复重现往日风采。
城隍庙又是朱家角镇道教徒的主要活动场所。道教尊东周李聃(老子)为教主,称太上老君,有四个教派。朱家角镇以“正一道”为多。
(另发帖详细介绍)
1*31-32

(, 下载次数: 2)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7 08:56



北大街和漕河街是古镇最繁华的地段。没有桥,人们来往于两条大街之间很不方便。后来有人在这里架起了一座盖有草棚的小木桥。桥虽然简陋,却也能为过往的行人遮风挡雨。上世纪六十年代,廊桥因年久失修而被拆除了。小镇的人们对廊桥很是怀念。1996年镇上的陈先生捐资十万元,将廊桥又建了起来,使昔日小桥流水的风光得以重现。如今廊桥可是品味水乡风韵的绝佳位置,它靓丽的身姿倒影在小河之上,就像一位娇小玲珑的江南美少女。
1*33-38

(, 下载次数: 1)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7 08:56
(, 下载次数: 1)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7 08:57



圆津禅院,为清华阁十二景之一,建于元代至正年间,座落于上海青浦区朱家角古镇漕港河边,寺内塑有辰州圣母像,故又名“娘娘庙”。现在的圆津禅院是之后重建的,门很小,但跨进门后却别有洞天。禅院虽然临街,但安静朴素、古色古香,院内结构小巧,佛像不多,但都精雕细刻,光彩耀目,庄严肃穆。院内后方的清华阁更是远负盛名,它不仅是名人文士珍藏书画之处,而且环境优美,登楼而上到达楼顶,远眺近望,能将珠溪胜景尽收眼底。
禅院历史上为重要的文物储藏所,明清以来,许多文人雅士慕名纷纷前来,禅院成了明清时期文人聚会之所。可惜,院内许多珍贵文物,部分毁于战乱,部分为寺内不肖僧徒偷出变卖。至四十年代末期,珍品已经不多,后大部分为江苏省文管会接收,收藏于江苏省及苏州市博物馆,少数保存在青浦县博物馆。五十年代初,禅院被拆,现还保留有王昶所撰“重修清华阁记”、“振华长老塔铭记”,及沈光莹撰“重修大殿记”石碑,成为禅院遗留下来的仅有文物。
(另发帖详细介绍)
1*39-45

(, 下载次数: 0)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7 08:58
(, 下载次数: 0)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7 08:59
(, 下载次数: 0)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7 09:00



泰安桥俗称何家桥,始建于明代万历12年(即公元1584年),是全镇最陡的一座单孔石拱桥,位于漕港河口的名刹圆津禅院门前。高且陡,是全镇最陡的一座石拱桥,桥堍至今还竖有两块旗杆石,是原系悬挂路灯所用,为漕港河上往来船只的航标。桥两旁青石扶手上的“飞云石”浮雕,古朴淳厚。用于建造泰安桥的材料,是青石,且雕刻的桥栏浮雕“飞云石”,都酷似元代之作,桥前圆津禅院也建于元代,故对此桥的历史,造桥专家们有不同的看法。清代名士曾有诗:“日落炎威退,池塘淡月中;踏歌闻市上,渔笛在溪东,蒲扇轻摇暑,蕉衫短受风;晚凉闲独步,古寺一桥通。”这里写了"古寺一桥通",“古寺”即圆律禅院,"一桥"便是泰安桥。因为小镇房屋都不高,所以把泰安桥衬托得看起来很高了。站在桥上的阶梯上,整个朱家角古镇粉墙黛瓦、烟雨迷离的意境全都囊括在了我们的视线里,真是美不胜收。
1*46-48

(, 下载次数: 0)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7 09:00



街上几乎都是商铺,但因为各家店的店员们除了在你走近朝商品观望的时候招呼一声“想要什么”、“进来看看”以外,并不会大声吆喝叫卖,因此整条街不似个别古镇充斥着惹人烦的叫卖声,热闹而不嘈杂,反而令人愿意放慢步调慢慢走慢慢逛,在无意的驻足中发现令自己心水的小物。与大多数古镇相同,街上的店经营的无非是各种手工艺品、特色小吃、米酒、汉服等等,但仔细逛来确实有些小东西是我在别处还未曾见过的,而且对比发现,
1*49-51

(, 下载次数: 0)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7 09:01



我们漫步在一绺青石板铺地的古街上,两侧的店铺密集紧凑,弥漫着浓浓的商业味儿。这里就是沪上保存最完整的明清第一长街,旧式民宅粉墙灰瓦,街道曲径通幽,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北大街自古就是小镇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号称“长街三里,店铺千家”。粮油行业发达的时候,街上多是油店、米行、饭庄和茶楼,外贸发达的时候,街上又有了钱庄、典当和银行,现在旅游兴起了,街上又是各种艺术品小商店。无论店铺怎么改,招牌怎么换,街上总少不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和琳琅满目的商品,老式店招林立,大红灯笼高挂,一片繁荣景象。早些年,临河一边儿的码头上还停满了装载货物的轮船,这种场景今天已经看不到了。不过一些百年老字号还原滋原味儿的保留了下来。比如俱乐部茶楼、涵大隆酱园等等。北大街也被戏称为“一线街,抬头仰望天空,微微苍穹此时也合成了一条细缝儿。这就是“一线街”的来历。生活在楼对面的两家人推开窗户就可以聊天、甚至可以相互传递物品,独特构筑令人称奇。街坊邻居之间其乐融融、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儿。
1*52-53

(, 下载次数: 0)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7 09:02



朱家角的名桥很多,有放生桥泰安桥戚家桥永丰桥廊桥等,共有36座古桥星罗棋布地散落在河港的各处。到了古镇不看桥,等于古镇未曾到。其中最负盛名的当数放生桥。放生桥是朱家角古镇的标志性古建筑,跨于漕港上,明隆庆五年(1571年),由慈门寺僧性潮募建。清嘉庆十七年(1812)重建,放生桥凝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在其设计与构造上可见一斑。放生桥为五孔石拱桥,而非平桥或单孔石拱桥,作为上海乃至华东地区最长、最大、最高的五孔联拱大桥,称为”沪上第一桥”。全长70.8米,高7.4米,宽5.8米,桥身中间最大的孔径达13米,两侧孔径各10米上下,是古镇的标志性建筑。
1*54-55

(, 下载次数: 0)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7 09:02



承重结构采用超薄型桥墩,桥墩厚度约100厘米。江南古镇的一些石拱桥走势陡峭,使过桥有如登山,备感吃力。放生桥的走势却显得平缓舒坦,它的台阶特别薄,最薄处厚度仅有3厘米,一般不超过8厘米,因此凡过放生桥如履平地。放生桥南北两面台阶合计达122级。这么多的级数在江南石拱桥中是非常罕见的,可见古代造桥者的聪明才智和对路人的一份人文关怀。放生桥造型秀美,壮观而不失精巧,历数百年风雨沧桑而依旧保存完好。
1*56-57

(, 下载次数: 0)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7 09:03



放生桥长如玉带,状如彩虹,远远看去,在平静如镜的河水倒映下,5个半圆形桥孔变成完整的圆孔,相映成趣,别有洞天。旧称“井带长虹”,是当地著名的“十景”之一,历来文人雅士赞美此桥,有诗云;“长桥驾彩虹,往来便是井。日中交易过,斜阳乱人影”。
1*58-60

(, 下载次数: 0)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7 09:05



放生有行善积德的含义,因此放生桥与佛教有着深厚的渊源。传说在很久以前,宽阔的漕港河上没有一座桥梁,人们来往于两岸都要依靠舟船摆渡。有一位女子,在身怀六甲的时候丈夫却不幸离世,她只好每天往返于两岸之间,靠卖蔬菜维持生计。在一次渡河时,女子不幸落入水中,她用尽力气强游到岸边、在河滩上生下一名男婴后也去世了。慈门寺的僧人抱回了河滩上的婴儿,将其抚养成人,他就是性潮和尚。性潮长大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决心外出化缘,集资造桥,以告慰母亲的亡灵。他花了整整十五年终于圆了造桥的梦,也为小镇平添了一处美丽的风景。放生桥建好后,性潮和尚为了显示佛门弟子慈悲为怀的心性,每逢农历初一、十五都会组织僧人和香客到桥下举行隆重仪式,将活鱼投入河中放生,以此彰显对生命的尊重,四百多年来,已经成为了古镇的一种习俗,“放生桥”之名即由此而来。  
2*1-8


(, 下载次数: 0)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7 09:05



未完,待续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7 10:48
(, 下载次数: 0)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7 13:37
(, 下载次数: 0)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7 16:02
(, 下载次数: 0)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7 19:07
(, 下载次数: 0)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8 09:02
(, 下载次数: 0)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8 10:54



嗝河远眺圆津禅寺
2*9-14

(, 下载次数: 0)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8 14:12
(, 下载次数: 0)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8 15:52
(, 下载次数: 0)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8 18:56
(, 下载次数: 0)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9 09:00
(, 下载次数: 0)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9 11:49
(, 下载次数: 0)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9 13:45



耳边吴侬软语,眼前船来船往,手摇乌篷船、它们共处同一河道,用各自的方式去了各自的方向,短暂交汇后各自离去。
2*15-16

(, 下载次数: 0)



作者: 钓鱼哥    时间: 2022-9-9 15:42
牛人牛贴{:62_1451:}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9 19:13
(, 下载次数: 0)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10 09:07



课植园位于朱家角古镇西北部,是当地大的园林建筑,园内小桥流水、一步一景,是古镇内值得一游的收费景点,而且环境清幽。课植园始建于1912年,历时15年建成,曾是当地巨贾马文卿的私宅。这座园林的设计结构和所用装饰建材,很多都采用中西合璧的形式,是课植园的一处特色。课植园的大门临着水巷,门口看起来平淡无奇,但里面却别有洞天,尤其是穿过几道厅堂后会看到庞大的花园。课植园内分为课园和植园两大部分,课园是主人一家曾经的生活学习区,植园是娱乐耕作区。课植二字寓意课读之余不忘耕植之意,表现了园主人耕读持家的平和心理。首先进入的是连续的厅堂建筑,包括轿厅、会客厅、迎贵厅等,厅堂里雕梁画栋,装饰十分考究。屋顶面采用双层瓦片行板结构,有冬暖夏凉之奇效,头厅后仪门处还饰有精细砖雕,处处彰显大富人家的豪华气派。穿过厅堂是一条曲径通往花园,望月楼、书城是园内为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园中碑廊里镶嵌着明代四大才子唐、祝、文、周的诗词信札等手迹石刻。园内有池塘假山、亭台楼榭,还建有戏台、九曲桥、以及假山上的倒挂狮子亭等建筑。园内的植物十分葱郁,走在绿意盎然的小径中可感受恬静安宁。与很多江南园林不同的是,这座园林深处中还辟有稻田、菜地和果林,取名为稻香村。这是当年园主人马文卿为让儿孙们体会农夫耕作之辛劳、以及耕九馀三的持家理念,而他自己则经常下田劳作以作榜样。

另发帖详细介绍)
2*17-18

(, 下载次数: 0)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10 11:40
(, 下载次数: 0)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10 15:43


“微缩景观”的课植桥,
2*19-25

(, 下载次数: 0)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10 18:09
(, 下载次数: 0)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10 20:04
(, 下载次数: 0)

作者: 月亮代表我    时间: 2022-9-10 20:29
看不见摸不着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11 09:01
(, 下载次数: 0)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11 12:56
(, 下载次数: 0)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11 14:26
(, 下载次数: 0)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11 18:51
(, 下载次数: 0)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12 08:49



涵大隆酱园就是一家酿造酱菜的百年老店,涵大隆酱园创建于1886年,现在墙上的店名仍是当年开业时写的。清朝中期,朱家角的酿造业发展迅速。以涵大隆为首的一批酱园作坊将酿制的酱菜畅销各地。酱菜很快就成为了朱家角价廉、从萝卜干到大头菜到酱茄子到红油酸菜,还有火腿乳腐、玫瑰乳腐、糟方乳腐和不可不试的臭乳腐味美的特色产品。涵大隆生产的各种酱油、酱菜、乳腐、酒和醋等,都有一套独特的工艺。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涵大隆的玫瑰乳腐和双料酱油分别获奖,后来又在南洋劝业会和国货展览会上分别获奖。1956年,涵大隆和镇上另外几家大酱园合并,组成酒酱合作商店,总称涵大隆
2*26-27

(, 下载次数: 0)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12 12:56
(, 下载次数: 0)

作者: 老残牛    时间: 2022-9-12 18:59



大清邮局,两层建筑,前身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开办的大清邮局,是华东地区最早的,也是唯一保留下来的大清邮局旧址。邮局里面有很多物品,展示了当时当地各个阶层的生活状况,就说古老的明信片吧,通过这些明信片,我们可以穿越到清朝来,感受一下当时的文化氛围和生活气息。
2*28

(, 下载次数: 0)







欢迎光临 茂名论坛 (https://bbs.gdmm.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