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扫码登录更安全

登录 | 注册帐号 | 找回密码

茂名论坛

  • 关注抖音号
  • 关注公众号
  • 下载APP
  • 扫码关注抖音号
  • 扫码关注公众号
  • 扫码关注APP
快捷导航
查看: 5854|回复: 25

[民生百态] 茂名佬重返北京南海会馆(康有为故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27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
此帖是一组已大部分拆毁,与中国重大历史变革有关的历史建筑图片,它与广东,更和佛山,南海有关。
北京南海会馆不一定被大众所熟悉,但是南海会馆不仅是南海人的会馆,也是中国的南海会馆,这是中国近代爱国人士力求变革图强的一个见证,更是当年“戊戌六君子”走出变革第一步的重要见证,保护南海会馆,就是在保护近代中国变革的缩影。

北京南海会馆(即康有为故居)位于北京西城区菜市口骡马市大街南侧的米市胡同43号(我住时门牌是18号)。

始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是广东南海籍京官所捐资购置,光绪三年(1877年)扩建成13个院落、有房190余间的大会馆。南海会馆东西长80米,南北宽70米,面积有5600平方米,东西南北有厢房,院子里可以跑马车, 既独立、又有高丈余的木走廊相连。会馆有假山、花回。凉亭,榆树、丁香、青藤遍布。进京赶考的南海举子,一般都在这里栖身。
康有为进京赶考和弟弟康广仁住在会馆内的“七树堂”,他们在那里创办了宣传变法思想的报纸《万国公报》,写《上清帝第二书》,并创立“知耻会”。 1895年7月康有为等维新派在会馆内创办了《中外纪闻》,它是北京出版的第一种民办报刊。并于1898年1月5日在南海会馆创立“粤学会”。 南海会馆是广东人在京城的大本营。当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康有为痛心疾首,连夜起草了一份1.4万言的《上皇帝书》,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本年会试,康有为中了进士,具备了低级的官方身份后,康有为逢人便说变法救国的道理。他的见解终于打动了光绪帝,接下来的三年,康有为在南海会馆领导了试图改变中国命运的变法运动。
南海会馆”是维新派的重镇,康有为常在此与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共商变法。断断续续加起来康有为在这里住了十六年。“戊戌变法”失败,光绪帝派密使将让康有为速逃走的衣带诏送到南海会馆。


搬迁后的南海会馆, 对北京康有为故居实施实质性的保护修缮, 明确了康有为故居“原址保护”的前提下,目前最为着急的工作是对康有为故居进行抢救性修缮,按照“七树堂”的原貌,能修复的就“修旧如旧”,已拆毁的“原地重建”,加建的一律拆除

1.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6-27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我去时米市胡同整个街区众多全国的会馆和所有的民宅全部拆光, 仅南海会馆孤零零留在一片废墟中

2.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6-27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康有为故居大门破败、屋顶杂草丛生,孤独地屹立在待建的工地中,风雨飘摇。


3.0.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6-27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宣武门外的南海会馆,可能在中国所有会馆中最有纪念意义。百年前,中国内忧外患,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一个赶考的广东举子在南海会馆殚精竭力,谋划变法图强的救国策略。

3.1.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6-27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要不是门口挂个牌,谁会想到是南海会馆和康有为故居。
4-8

4.jpg


5.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6-27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6.jpg
7.jpg
8.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6-27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我经常骑在呈圆鼓形石雕门墩,鼓的顶上蹲着一只小狮子

9-12

9.jpg




10.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6-27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12.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6-27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门堂, 屋顶上的梁和椽还是原来的
13-14


13.jpg
14.jpg
14.1.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6-27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康有为住在会馆内的“七树堂”, 位于大门右侧,会馆东北角,因当年有七棵树,所以又叫七树堂,院内有假山一座,七树堂西房3间为卧室,北房4问为书房,其中有一间像船形,康称它为“汗漫舫”。 康有为曾居住了16年的“七树堂”已经被有关部门用蓝色铁皮团团围住, “七树堂”的七株古槐今仅剩一枯桩。
我印象中“七树堂” 有木制小院门朝东, 门前有块小空地, 门后有座小假山。我在时“七树堂”是一位南海藉清朝翰林居住。
翰林,是中国古代官名。
翰林,是中国古代官名。它的由来可以一直追溯到唐朝唐玄宗时,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专掌内命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的文件,如任免宰相、宣布讨伐令等。由于翰林学士参与机要,有较大实权,当时号称“内相”。首席翰林学士称承旨。北宋时,翰林学士开始设为专职。明代,翰林学士作为翰林院的最高长官,主管文翰,并备皇帝咨询,实权已相当于丞相
清代沿用明代制度,设置翰林院,主管编修国史,记载皇帝言行的起居注,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件;其长官为掌院学士,以大臣充任,属官如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和庶吉士等,统称为翰林。
15
15.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6-27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旧时七树堂旧貌(网络图片)
100

100.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6-27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残牛 于 2021-6-27 10:51 编辑



康有为故居七树堂小院的西房和北房,邻近的楼房是便宜坊烤鸭店旧址

康有为居住在北跨院的中间院子里。因当年有七棵树,所以又叫七树堂,七树堂西房3间为卧室,北房4间为书房,其中有一间像船形,康有为称它为“汗漫舫”。
101.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6-27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小巷的尽头原来是公用“茅坑”(露天厕所),当时听说过“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弟弟康广仁在此被清军所捉。

16.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6-27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步入院子,触目所及,都是残砖烂瓦,陈旧的木门框“爬”满了各式各样的电线,坑坑洼洼的地面上,淤黑的积水和居民生活垃圾四处可见。院子里部分老房子和居民们新建的自建房“镶嵌合并”在了一起,四合院结构的院子也因此分隔成了若干个空间,过道狭窄,有的过道只能容纳一个人推着自行车经过。院里的部分居民已经全部搬迁,空房子的木门和外墙上,红漆喷涂的数字十分醒目。

17.jpg


18.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6-27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19.jpg
2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友情链接: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