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来自贵州省兴义市的“科技公司”,竟然在网上干起了“卖口罩”的生意,1000多公里外的化州市李女士信以为真,被骗走了26万多元。化州公安网警等部门闻警而动,抽丝剥茧,两度赴黔,转辗奔袭4000多公里,揪出借壳行骗的嫌疑人——贵州男子谭某馈。
3月18日,化州警方向社会通报了这宗特大网络诈骗刑事案件。
微信认识安徽男子求购口罩 今年2月初,化州市一名做代购生意的李女士,通过代购群的朋友介绍,认识一个开公司“卖口罩”,名叫“张W”的安徽省男子。
当了解到李女士想购买大量的一次性口罩时,“张W”表示,他们公司经营的口罩来自湖北、河南、浙江、广东等地的厂家,定价为2.5元/个,可以以公司名义或个人名义与李女士进行交易。同时,“张W”通过微信,将其身份证复印件和一个叫“兴义市XX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公司对公银行账户等资料,发给李女士。
其后,李女士上网查了“兴义市XX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相关信息,发现公司的负责人正是“张W”。于是深信不疑,决定与对方合作。
2月10日至13日,李女士通过微信和支付宝转账,先后共转了11笔合计262000元给“张W”提供的账户,采购10万个口罩。
收到李女士的转账,“张W”并没能如期发货。李女士催急了,对方就发来两张《发货单》。听到李女士说要报警,对方表示“缺货,可以退钱”,但只是每次两千三千退回来敷衍。
循线锁定“贵州男”,两度赴黔擒骗子
转瞬到了3月初,李女士采购的10万个口罩没收过1个,转出的钱财也大部分没有讨回来,方醒悟到可能遭遇了骗子,遂向公安机关报案。
化州市公安局高度重视,指示疫情当前,对于这类涉疫违法犯罪活动,一定要重拳打击,严惩不贷,该局迅速组织刑警、网警和东山派出所等部门,召开案件研讨分析会议。根据事主提供的零碎信息,网监办案民警通过循线侦查,抽丝剥茧,发现隐藏在“张W”及其公司背后的贵州省兴义市男子谭某馈,有重大作案嫌疑。
3月10日中午1时许,抓捕组民警驱车贵州省兴义市。11日凌晨3时许,抓捕民警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侦查发现谭某馈已离开贵州,乘飞机到了深圳市。
12日,抓捕组在前往深圳到了广西贵平市的途中,又收到谭某馈坐飞机返回贵州的信息。他们来不及歇一歇,立即调转车头,再次赶赴兴义市。同时,将相关信息通报兴义市警方,请求对谭某馈进行抓捕。
“谭某馈已落网!”12日傍晚6时许,兴义市公安局给正在赶路的抓捕组传来了好消息。
13日深夜10时许,抓捕组一路马不停蹄,转辗三省,奔忙了4000多公里,终于顺利将嫌疑人谭某馈押解回化州市接受审讯。
借朋友公司名“卖口罩”,全国多人受骗 面对民警的审讯,谭某馈(男,23岁,贵州省兴仁县人)一开始百般狡辩,称其没有开过什么公司,更没有卖过口罩。那个骗钱的“张W”和公司,他不是很清楚。
当办案民警把谭某馈收受事主转账的相关证据材料,一一摆出来,他才如泄气的皮球般,供述其行骗经过。
据交代,2015年,他通过玩游戏结识了一名叫张W的安徽朋友,随后一起打工,一起开公司,在贵州兴义市注册成立了“兴义市XX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经营业务为开发网站APP,该公司的法人代表为张W。公司成立以来,没有什么业务盈利,进入2019年后,张W也无暇过问,公司已是名存实亡。
今年2月初,谭某馈发现,一名来自化州市的李女士通过微信推荐的方式加其微信,称呼他为“张W老板”,问他“是否有口罩卖?”。
谭某馈觉得“发财”的机会来了。经过深思熟虑后,他自称系“张W”,并回复李女士,向其承诺自己公司有一次性口罩,可以供货。
为将谎言坐实,谭某馈把公司的营业执照、以及当时注册公司时留下来张W的身份证复印件等信息资料,一一发给李女士甄别。
取得李女士信任后,不久,谭某馈便先后收到了李女士转账的262000元。
由于自己没有口罩等货物,谭某馈开始采取“拖”字诀,听到事主说要报警就赶紧退一点钱。他自认为冒用着张W的身份,骗人的只是张W,自己躲在背后,肯定可以瞒天过海。
据办案民警介绍,通过侦查扩线,发现谭某馈利用“科技公司卖口罩”这一招,不仅骗取了李女士20多万元,还骗了广东汕尾市和天津市等地的多名事主,涉案金额均在10多万元以上。
目前,涉嫌诈骗犯罪的谭某馈已被刑拘。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朱文军 通讯员 黄海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