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总体目标是保护高州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城市历史文化,改善人居环境, 促进文化、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具体包括: (一) 弘扬历史文化,凸显城市特色,提高城市竞争的软实力。
(二) 建立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体系,为管理夯实基础。
(三) 协调旧城的保护与更新。
▲高州历史地图
保护内容
(一) 市域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山体、水系和文化遗产主题区。
▲市域山水形势图
(二) 历史城区的传统格局、风貌及与其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
▲市域不可移动文物现状分布图(古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及石刻)
(三) 历史文化街区及其它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历史风貌区;
(四) 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已登记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
▲市域不可移动文物现状分布图(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五) 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
(六) 历史环境要素,包括反映历史风貌的古井、围墙、石阶、铺地、驳岸、古树名木等;(七) 特色鲜明、与空间相互依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优秀传统文化。
保护重点
高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重点为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及风貌区、文物建筑。
▲高州区位图
历史文化价值
高州的历史文化价值评估如下:
(一) 历史悠久,发展演变具有地域代表性; (二) 山水塔寺环城格局独具特色、近代市政建设有迹可循; (三) 文物古迹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价值较高; (四)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具有活力。 历史文化特色
高州的历史文化特色归纳为四个主题:
(一) 福泽千里冼太境
▲市域冼太庙现状分布图
▲“福泽千里冼太境”主题文化遗产架构
(二) 塔阅江山故府城
▲历史城区文保单位现状分布图
(三) 图强百年中山路
▲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古迹及历史环境要素分布图
▲南华路-南关历史文化街区古迹及历史环境要素分布图
(四) 湖润蕉荔佳果乡
▲“湖泽蕉荔佳果乡”主题文化遗产构架
▲高州市域保护结构规划图
▲高州市域文化遗产主题区域及展示路线图
基于以上特色,高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性质概括为:古代俚人文化之乡、明清粤西府城之首、近代民主革命与市政建设前沿、当代中国先进农业县市代表。
▲市域南粤古驿道文化线路及节点图
历史城区的保护范围和环境协调区
本规划划定的历史城区范围包括环城路以内的全部,以及环城路之外的北关历史文化街区、南华路—南关历史文化街区和冼太庙—潘州公园历史风貌区,总面积为 71.9 公顷。为更好地保护高州古城极具特色的城郊环境,在历史城区外划定环境协调区,北至北江桥,南至高凉西路及鉴河,西至观山、宝光塔和南宫岭历史风貌区,东至沿江东路,总面积为 329.3 公顷。历史城区的保护范围和环境协调区总面积为 401.2 公顷。
▲历史城区文保单位保护区划图
▲历史城区建筑年代现状图
历史城区保护规划结构
高州历史城区是“塔阅江山故府城”和“图强百年中山路”两大历史文化特色的核心载体。其保护规划结构概括为:“一江三塔三景环、一环双关一轴串”。
(一) “一江三塔三景环”,概括了历史城区的“势”。“一江”指的是穿越城区的鉴江,“三塔”指的是位于鉴江西岸的宝光塔、高州市东北部的艮塔和东南部的文光塔,“三景”指的是鉴江西岸的观山历史风貌区、高州市南部的南宫岭历史风貌区和冼太庙——潘州公园历史风貌区。
(二) “一环双关一轴串”,概括了历史城区的“形”。“一环”指的是环城路围合成的高州古城轮廓,“双关”指的是高州古城东北面的北关街区和西南面的南华路——南关街区,“一轴”指的是东西向的以中山路为骨干,从冼太庙到观山的传统城市轴线。
主要保护内容
历史城区的主要保护内容包括城郊环境、城垣形制、传统城市结构、传统街巷、景观视廊等。
城郊环境保护
重点保护“群山一江三塔”的高州城郊形胜,“群山”即观山、南宫岭、文笔岭、东门岭、笔架山、挂磅岭等与营城有关的城郊山体;“一江”即鉴江;“三塔”即宝光塔、文光塔、艮塔。
▲历史城区保护结构规划图
(一) 严格保护城郊山体的轮廓线、制高点等自然景观特征;严禁开山采石、挖沙取土等破坏传统格局与历史风貌的行为。对于已破坏的山体,通过山体修补、梯级绿化等生态修复手段恢复自然山形山势和植被。
(二) 严格控制山体周边用地的建设蔓延。规划历史城区北部的平山、金井山南麓,西部的观山、马鞍山东北麓,南部的笔架青峰北麓,东部的东山西麓的自然山体边界以外 100 米范围内划定自然山体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内原则上禁止新建建筑物,确需建设的,必须严格论证,研究建设规模与强度,严禁破坏山体景观和环境的不当功能,保护山体生态环境。对于已建成的建构筑物,择机进行整治改造。(三) 严格保护鉴江、新河、金刚塘的水体与岸线形态,禁止排放污11水,改善水质环境;结合防洪要求,重点整治鉴江两岸环境,营建宜人的滨水空间。
(四) 流经古城的鉴江河段,规划为上宫湾、下宫湾、小瀛洲三个景观段。上宫湾段重点保护和凸显“引鉴飞龙”干渠、艮塔、东门岭、回龙庵与江的景观关系;下宫湾段重点保护和凸显观山及寺群、钓鱼台、古城与江的景观关系;小瀛洲段重点保护和凸显宝光塔、小瀛洲、南宫岭及庵群与江的景观关系。
▲鉴江城区河段景观规划结构图
(五) 宝光塔、文光塔、艮塔严格按照文物以及景观视廊的相关要求进行保护。
▲历史城区主要景观视廊规划图
城垣形制保护
(一) 严格保护环城东路、潘州中路(环城南路)、环城西路、环城北路的道路走向,统一规划上述道路的绿化设施、人行道铺地、道路设施外观、标识牌等,以区别于其他道路,保护和凸显高州古城城廓。
(二) 对于已消失的城楼,在原址设置标识牌展示相关历史信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结合考古发掘对原城墙地下遗址进行保护,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展示,包括露天展示、博物馆展示及地下断面展示等。
(三) 保护现存的北门门洞,着重保护北门两侧的道路北街和北直街的尺度和传统风貌。
(四) 保护并彰显大西门——观山、文明门——潘州公园之间的空间对位关系。
传统城市结构保护
明清高州古城以贯通东西门的大街为主轴,衙署居于城中,学宫等教育设施位于城东,寺庙多位于城西北,商业位于近鉴江的城西南。民国以之为基础,通过骑楼街建设强化了中山路(原大街)的轴线,并营建了从中山纪念堂、秀川图书馆到潘州公园的南北轴线。
(一) 适当保持行政办公居城中、文化教育居城东的公共设施用地布局,延续传统城市的功能结构。
(二) 严格保护以中山路(原大街)为主轴的“九街十二巷”街巷格局,延续和完善两侧的公共服务与商业功能。骑楼街,凸显其作为传统城市轴线的地位。
▲历史城区道路规划图
(三) 对于已消失的重要古迹,可结合现状在原址设置标识牌等措施,以展示相关历史信息。(四) 条件成熟时,通过对市委门前广场(秀川图书馆、文明门的原址)的城市设计,重塑民国时期高州城的南北轴线。
▲历史城区保护要素总图 传统街巷保护
(一) 历史城区内严控新建或拓宽道路,应大力提倡步行、非机动车等出行方式,倡导慢行交通的理念。确保历史城区内的传统街巷保持其原有的尺度和步行方式。
▲历史城区街巷格局现状图
(二) 严格保护以下街巷的名称、走向、尺度及传统风貌不变:大街(中山路)、拱宸街、北街(北直街)、乐义巷、马路巷北段、常平巷、怀柔中街(北街)、安荣巷、赐宝巷、天文巷北段、金华街(南关路)、南关上街。
(三) 严格保护以下街巷的名称、走向及尺度不变:竹栏街、人和街、观善街、集贤街、新安街、仙桂街、大陵驿巷、永镇街、后街、南街、高第巷、兴贤巷、打铁巷、近聖街、升平东街、金刚巷。
(四) 保护以下街巷的走向不变:兴贤街、南关下街、府前街、新街、楼前街、楼后街、天文巷南段、勒古巷。
(五) 严格按照本规划中关于建筑高度控制及整体风貌控制的要求整治改造街巷两侧建筑。全面深入挖掘与传统街巷相关的历史文化内涵,设置标识牌展示相关历史信息,对于已经消失的传统街巷应适当恢复其走向和展示名称。
▲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区位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内容
高州现有 15 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名录,其中国家级 1 项、省级 3 项、茂名市级 4 项、高州市级 7 项。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人文化资源的发掘和利用
进一步发掘和宣传高州名人文化资源,以南朝隋唐和清末民初两个时期为重点,作为“福泽千里冼太境”,“图强百年中山路”两大特色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重点发掘、宣传和展示以下名人文化: (一) 冼夫人(结合高州冼太庙、电白郡•县城旧址、各地冼太庙、冼公祠等) (二) 潘茂名(结合思前井、潘仙祠、潘仙观等) (三) 高力士(结合根子荔枝古贡园、高力士衣冠冢、灵惠寺遗址等) (四) 陈济棠、莫秀英(结合广南医院旧址、南漱草庐遗址等) (五) 林云陔(结合鉴江桥等) (六) 邓龙光(结合秀川图书馆等) (七) 梁华盛(结合海珊堂等) (八) 丁颖(结合高州农校等)
规划期限到 2035 年,分近、远两期逐步实施各个层次的各项保护工作。规划近期工作期限为 2018 年至 2023 年;远期工作期限为 2023至 2035 年。
▲规划实施项目库建议 附表 附表 1. 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更多尚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等由于内容较多,
来源:高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