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行河长制 共建茂名幸福河湖
2021年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出台5周年。昨日,由市河长办主办的“全面推行河长制,共建茂名幸福河湖”河长制五周年媒体集中采访活动在市水务局举行。此举旨在进一步加强我市河湖长制五周年宣传力度,展示河湖长制带来的新变化、新成效,挖掘好做法好经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守河护河意识,助力幸福河湖建设。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实践,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
5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河湖长制工作,党政主要领导分别担任第一总河长、总河长,坚持带头担当作为、以上率下,统筹抓好“党政领导、河长主导、部门协同、流域统筹、系统治理、齐抓共管”的治水格局,全面压实市县镇村四级河长的责任,围绕河湖长制重点工作任务,加强部门协同配合,推动河湖长制工作走深走实,成效显著。
在河长制考核工作中,我市取得优异成绩。2017年代表广东省高质量通过国家中期评估考核;在2019年省考核中获得第7名优秀等次;在2020年省考核中获得第8名,位居粤东西北地区前列。
自河湖长制实施以来,全市市、县、镇三级共2804名河湖长累计巡河14.9万多次,落实整改问题2.8万多个;完成河湖划界2895公里;2021年12个国考断面全部达标,水质优良比例达83.3%,石碧断面水质已改善至Ⅴ类,新增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180个;完成“四乱”问题整治800多宗;清理河流5731公里,清理水面漂浮物265万吨;新增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89座,实现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新增污水管网约1048公里。城区12个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治理。1.65万条自然村完成污水收集,7266条自然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和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分别达到92.26%、97.99%;累计完成中小河流治理1137公里,因地制宜建成碧道180多公里。
在集中采访活动中,市水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城管执法局等有关负责人,还就“万里碧道”建设、“精彩100里”碧道建设、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和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茂名日报、茂名晚报、茂名电视台、茂名网、茂名在线等媒体参加了集中采访活动。
问答焦点 ●“万里碧道”建设进展情况如何? 市水务局:广东“万里碧道”是以水为纽带,以河流湖库及海岸带为载体,统筹生态、安全、文化、景观和休闲功能建立的复合型廊道。依托河湖长制的机制保障,通过重点开展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提升、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景观游憩系统构建等五大碧道建设任务及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滨水经济带这一提升任务,推动河湖综合治理、沿线休闲游憩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转型、宜居城乡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探索一条生态、安全、文化、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径。 我市按照“设计一流、建设一流、效果一流”的标准,高质量推进碧道建设,打造特色水岸景观名片,全市基本建成“万里碧道”180多公里,水碧岸美的生态效益和水岸联动发展的经济效益开始显现。“锦江画廊”碧道得到省委书记李希高度肯定,“精彩100里”、露天矿好心湖、小东江、根子河等碧道亦亮点纷呈,已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娱乐、乡村旅游热点。
●“精彩100里”建设进展情况如何? 市农业农村局:2020年6月,市委、市政府谋划建设茂名乡村振兴示范带“精彩100里”项目,提出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示范带以茂名主城区为起点,依托母亲河小东江河道向上下游延伸,南起青年湖,东至浮山岭,以碧道和四好农村路串联起沿线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等乡村振兴示范亮点,并将围绕“一年内建成示范,二年建成结构,三年整体完成”的建设目标,按照“三聚焦”“八好”“十优”的总体发展策略,系统推进沿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房管控风貌提升、生态修复、产业发展等。 从茂名市区出发,沿小东江向东北方向延伸,至高州市荔乡人家的桥头村的“精彩100里”先行段于2020年10月30日正式动工建设。截至今年1月12日,先行段已完成新建碧道17.7公里以及有关景观节点建设,沿线风貌带雏形初现,初步形成了一条集特色产业、旅游、文化、康养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周末,广大市民可以带着一家老小去散步、骑行、郊游,享受下沿途自然风光、呼吸下新鲜空气,亲近大自然,效果是非常好的。
●如何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 市生态环境局:2020年11月,我市根据广东省生态环境厅 广东省河长办《关于印发〈广东省入河(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函》要求,印发了《茂名市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我市48条河流开展排污口排查。2021年7月完成了我市排污口的“查、测、溯”工作。经排查我市存在5985个排污口,并从中梳理了问题排污口共401个。为加快问题排污口整治,我市印发了《关于开展问题排污口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按照“取缔一批、合并一批、规范一批、优化一批”的原则,逐一明确责任主体,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制定整改方案,细化工作措施,扎实推进整改工作。 截至2021年12月底,经各地全力推进,我市已完成180个问题排污口整治,剩余221个重点难点排污口问题已按省生态环境厅要求制定专项整改方案《茂名市问题排污口分期整治实施方案》,将在接下来两年内即2023年底全部完成整改。我局与市河长办将加强跟踪督导,督促各地按时保质完成余下整改任务。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有哪些工艺? 市生态环境局:根据广东省农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技术指引,农村污水治理主要分三大类共8种工艺。 第一类,分散污水处理工程。主要针对分散的连片农户或较小自然村。建议采用“无动力庭院式小型湿地、一体化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等工艺。 第二类,小型集中污水处理工程。主要针对较大的自然村或较小行政村。建议采用“水解酸化+人工湿地、水解酸化+稳定塘、沉淀池+快速渗滤或一体化(有动力)污水处理设施”等处理工艺。 第三类,大型集中污水处理工程。主要针对较大行政村或连片村庄。建议采用“水解酸化+人工湿地+稳定塘、水解酸化+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稳定塘)”等处理工艺。
●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取得哪些成效? 市住建局:自河湖长制推行以来,我市紧紧围绕河长制湖长制重点工作任务,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一步完善。截至2021年底,全市累计建成污水处理设施101座,处理能力达到67.12万立方米/日,累计建成城镇污水管网约1550公里,实现了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其中,实施河长制五年来共新增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89座,约占总数的88.1%;新增处理能力33.77万立方米/日,约占总数的50.3%;新增污水管网约1048公里,约占总里程的67.6%。 二是城乡生活垃圾治理成效显著。新建成4个绿能环保发电项目投入运营,推动市生活垃圾焚烧厂升级改造,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规模达到5500吨/日,可满足全市新生生活垃圾全焚烧无害化处理。 三是实现县级建筑垃圾处置设施全覆盖。建成县级建筑垃圾处置设施5座,其中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2个,建筑垃圾受纳场2个,临时消纳场所1个,覆盖我市各区、县级市。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得怎么样? 市城管执法局:自2016年起,我市从“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景观提升”的思路出发,打好组合拳,综合治理黑臭水体。 一是控源截污、内源治理。全面清理河道、内湖的淤泥垃圾,关闭问题水体周边畜禽养殖场,整治涉水企业,沿河沿湖建设截污管道,将污水应收尽收,全部接入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管网。 二是活水清源。建设引水设施,发挥临江优势,引小东江等活水入湖,实现湖水“活”起来。 三是生态修复。在新湖公园等内湖建立起绿色浮岛,种植绿色、开花植物,提高湖的自净能力。利用自然驳岸,涵蓄水分,丰富植物多样性,构建良性循环的水生态。 四是景观提升。在老城区修建好心绿道,沿河(湖)而过并修建景观栈道,将完成整治的春苑公园、新湖公园、龙湖公园和隔坑河等水体串珠成链,成为市民亲水观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充分发挥水体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五是联合市河长办制定了城市黑臭水体河长制名单,对河(湖)范围统一管理,有力推动黑臭水体长制久清工作。经过近5年的努力,我市完成了全部12个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黑臭消除比例达到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