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季,天气渐热,溺水事故又进入高发季。如何避免悲剧发生?遇到儿童溺水怎么办? 这些“防溺水”知识,希望大家永远用不到,但这节必修课每个人都不能缺席!
1.不了解水性,对自己的体力和游泳能力缺乏正确估计,进入水中便可导致溺水。 2.即使是习水性的人,由于未做充分准备活动,下水后突然遭受冷水的刺激,或者游泳的时间过长,体内的二氧化碳丧失过多等原因也会在水下出现四肢痉挛、抽搐,导致失去自主能力而下沉。
3.安全意识淡薄,在非开放的水域游泳,四肢可能会被水底的水草缠绕而导致下沉,或者陷入泥沙而失去控制能力。 4.在水中互相嬉戏、打闹,发生意外后又惊慌失措,导致溺水。 5.身体不好,患有心脏病、贫血、癫痫及其他慢性病的人,可能在游泳中因冷水的刺激而引起旧病复发,从而导致溺水。
1、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要认真学习防范溺水知识,真正认识到私自下水游泳的危险性、危害性,坚决杜绝独自到各类自然水域或者施工形成的水坑游泳。 2、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要互帮互助,互相提醒监督,发现身边同学有结伴游泳想法时要及时劝阻,发现已经下水的要第一时间向老师和家长报告。 3、不准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要树立安全意识,即使有家长和教师带领游泳,也要正确评估自身游泳水平,清楚本人身体健康状况,做好下水前各项准备工作。 4、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要时刻提高警惕,包括室内泳池在内的任何水域,只要现场无人看管、没有安全设施和救生人员,坚决不下水。 5、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要认识到许多水域看似不深,但实际可能存在淤泥、暗流、漩涡、深坑、水草等各种无法预见的风险,不得冒险涉水。 6、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准擅自下水施救 要加强自我保护,发现同伴溺水时不得轻易下水施救,应当立即大声呼救,寻求附近成人帮助,或者拨打110报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