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传承,非遗织梦 历时近2个月的角逐 从海选到决赛 信宜市竹编编织大赛于8月24日圆满落幕 《双层竹篮》《竹花瓶》2件纯手工竹编作品 信宜市竹编大赛决赛在市绍秀体育馆举行,经过初赛决胜出来的30名优秀选手进入了决赛。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市劳动竞赛委员会主任黄庞成,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梁其金,以及市总工会、市竹编行业协会领导现场观看决赛。 记者了解到,这次大赛除了原材料加工,整个编织工艺流程都要求手工制作,大赛的作品要求做到主题鲜明,寓意深刻,内容积极健康,构思新颖,富有创造性,意思就是参赛选手不仅是编织质量好、速度快,在技艺难度、产品的美观实用性上更要有创新。
进入决赛的30名选手,自带竹篾以及简单刀具进行现场创作。参赛选手们纷纷使出“看家绝活”,竹篾、竹片在手指间翻飞、穿梭,灵活娴熟地进行着作品编织。决赛不仅吸引了市民前往观赛,还吸引了摄影爱好者聚焦竹编制作全过程。 竹编是中国传统艺术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我市发展竹编已有100多年历史,出口世界各地的竹编产品每年达2亿多件,成为了广东最大的竹编生产基地,信宜竹编入选广东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挖掘竹编工匠人才,传承非遗,推动竹编产业发展壮大,市总工会和市竹编行业协会联合举办竹编编织大赛,大赛于6月28日启动,全市20个镇街竹编能手积极报名,创作作品进行参赛。
决赛现场,1号的年轻女选手带来参展的小竹篓、竹簪子、竹胸针等竹工艺品,以及正在编织创作的双层竹篮系列作品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由于今次比赛考验着参赛者的作品创新设计、技艺难度、实用美观以及艺术性,选手们创作的作品均源于生活而又富于艺术创新,现场创作的作品有竹篮、竹篓、竹笠等传统竹编,也有竹花灯、竹花瓶、竹画竹袋等创新竹编,作品不仅好看,现场制作过程也让人赏心悦目,充分展现了竹编工艺独特的艺术魅力。制作的选手不但有技艺老成的竹编工匠、心灵手巧的妇女、年轻的竹编艺术爱好者,还有学生。朱砂镇里五村“姐妹花”刘敏静、刘玉莲,以娴熟的手工艺编织出了精美的竹笠,引起关注。 参赛选手刘敏静表示:“我想将这项技艺传承下去,我阿婆一直织笠的,我和妹妹一直跟着想学织笠,想把这个技艺传承下去。” 决赛有着充足的时间进行创作,确保选手顺利完成作品。经过近2小时的角逐,一件件样式新颖、美观实用的竹编完成编织,呈现在大家眼前。
现场经过评审团评审,大赛评选出了2名一等奖、5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5名优秀奖,其中来自怀乡镇大仁村的选手李德秀以《双层竹篮》、水口镇双狮村选手谢洪生以《竹花瓶》斩获大赛一等奖。出席决赛的领导分别为获奖选手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金,并勉励他们要传承并推广好信宜竹编这项非遗,让信宜竹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大赛评委杨豪明表示:“通过这一次大赛,我们看到信宜竹编技艺的传承,大家都用手工织,作品很精致,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挖掘更好的非遗作品,推动信宜经济发展。”
初审:文治平 复审:罗林 【图文版权所有,转载需注明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