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倒回到1995年,那时的郝志峰毕业后来到朔州市社会福利院工作,一待就是近20年,直到2016底才调任至朔州市福彩中心。
或许是因为有过福利院工作的经历,郝志峰对孩子格外关注。“福利院40%-50%的孩子都是脑瘫、先天性心脏病及残疾儿童,更需要社会的关心关爱。”每次看到孩子们清澈的眼神,郝志峰觉得自己的担子很重,要做的还有很多。
那时十几个孩子挤在简陋逼仄、卫生条件很差的小房间,生活特别不方便,为此郝志峰暗下决心要先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温馨的家”。自2002起他就申请建造新的福利院,整整十年锲而不舍,终于2012年申请成功。
新的福利院建成使用后,空间变大了、设施变多了、条件变好了,大型的洗衣设备、语言训练器材、康复训练器材等设施配备齐全,孩子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改善,看着脸上笑容越来越多的孩子们,郝志峰的内心很满足。
郝志峰对孩子的爱融入生活的一点一滴,渐渐地被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知何时,孩子们见到郝志峰都会亲切地喊上一句“郝爸爸”,自此“郝爸爸”成了福利院响当当的名号。
对于这个称呼,郝志峰颇受触动,“这是孩子们对我的信任,我不能辜负。”谈及福利院的每个孩子,郝志峰如数家珍,身体情况、家庭状况、救治种类等内容刻在他的脑海中,“他是真的拿福利院的孩子当亲生的。”周围工作的同事对此赞不绝口。
不仅如此,郝志峰更是亲力亲为帮助孩子们解决困难。党星星,一个患心脏病被送进来的孩子,郝志峰亲自带着到北京阜外医院做手术;党林,先天耳聋,郝志峰带着他去北京同仁医院安装助听设备……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在郝志峰心中,只要对孩子们有好处,做什么都是值得的。
20多年来,福利院的孩子陆续进来,又陆续离开,即便是离开福利院后,郝志峰依然关注着他们,每当有福利院的孩子考上大学,他第一时间为其申请教育救助金。“没有‘郝爸爸’,就没有我现在的幸福生活。”不少福利院孩子发出感慨。
到福彩工作后,郝志峰没有忘记这些孩子,特意领着记者去参观福利院和孩子们。刚走进福利院,几个正在玩耍的孩子赶紧喊着迎上来,拉着郝志峰的手不放开,嘴里嘟囔着,“我们可想‘郝爸爸’啦。”站在一旁的郝志峰同样一脸开心,笑着和孩子们打成一片。
进入福彩中心后,郝志峰对公益的理解更为深刻,“福利院的孩子们正是福彩公益金的受益群体,我们福彩要做好公益金筹集工作,更要做好公益金使用宣传,让大家明白福彩公益是有利于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民心工程,要做大、做强、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