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粤西医院/信宜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中山六院粤西医院”)成功实施了首例清醒状态下的V-A ECMO(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治疗,为一位66岁的冠心病患者林女士带来了生命的希望。
林女士因“胸痛伴呼吸困难2天”来到中山六院粤西医院就诊,经诊断,她患有“冠心病、急性ST段抬高型前壁心肌梗死 Killip IV级,心源性休克”。入住心血管内科后,医院立即为她进行了急诊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然而,术后林女士在极量的血管活性药物以及IABP(主动脉球囊反搏)维持下,血压仍未能稳定,心脏呈蠕动状态,随时有心跳呼吸骤停的风险。 面对如此危急的情况,中山六院粤西医院重症医学科梁秋波主任医师及朱建军副主任医师等迅速组成救治团队,对患者进行了全面评估。为了减少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增加患者舒适度,团队决定采用清醒状态下的V-A ECMO治疗。这一治疗方案对临床上机操作及日常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同时也为患者保留了自主呼吸和沟通能力,有助于医护人员及时了解病情变化,提高治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护士为林女士在清醒状态下连接ECMO时提供护理服务 在重症医学科医疗及护理团队的紧密监测和精心特护下,林女士在清醒状态下接受了V-A ECMO治疗。随着ECMO机器的运转,她的休克状态得到了纠正,低灌注表现也有所改善。在治疗过程中,林女士始终意识清醒,可自主呼吸且能正常进食。经过96小时的积极救治,林女士成功脱离ECMO支持,病情逐渐稳定。7天后,她转回心血管内科继续治疗,14天后病情好转,成功出院回家。此次成功实施清醒状态下的V-A ECMO治疗,标志着中山六院粤西医院在危急重症救治领域的新突破,进一步助力医院建成信宜乃至茂名地区急危重症区域救治中心。ECMO(体外膜肺氧合)被誉为ICU的“终极武器”,是一种医疗急救设备。它利用体外代替心肺进行泵血和氧合的续命机器,核心部分包括膜肺(人工肺)和血泵(人工心脏)。ECMO通过将血液泵入体外膜肺装置进行足够的血液氧合和排除二氧化碳,保障全身有效血供。当心功能衰竭时,人工心脏可替代心脏功能,将氧合后的血液泵入机体外周动脉,让心肺得以休息,为心肺功能衰竭的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心肺功能的复苏及原发病的治疗创造时机。
信宜发布编辑部
来源:中山六院粤西医院/信宜市人民医院 编辑:信宜发布编辑部
责编:李金铭
审核:谭莉珊 【图文版权所有,转载需注明来源】
来源:信宜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