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扫码登录更安全

登录 | 注册帐号 | 找回密码

茂名论坛

  • 关注抖音号
  • 关注公众号
  • 下载APP
  • 扫码关注抖音号
  • 扫码关注公众号
  • 扫码关注APP
快捷导航
查看: 328|回复: 0

[琴棋书画] 美学心得(第二百八十二集) 罗国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20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学心得(第二百八十二集)
罗国正
20259
   3307、当很多人都成了知识和经验的容器、在工作中重复的机器、生活中是承重器时,可以通过热爱一种文艺,如写诗、书法练习、唱歌、绘画、舞蹈等等,激活心灵中的美感、自由的畅想、进行艺术创作等,以至在物我两忘之中,摆脱客体对主体的异化,去追求人生更高的美学境界,或“坐忘”,从追求客体的主体中,返还本体。
   
3307A、当多种的所谓“心灵鸡汤”都被你“喝了”,我担心你会患上“血脂高”、“心血管病”;当多种的所谓“解药”混在一起时,可能就会成了剧烈的毒药;当一碟“冷饭”,反复炒了千百次,你还去吃,得小心里面已产生了致癌的物质,并使你成为弱智的人。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应学会善于审美、筛选,对有害的东西须懂得拒绝、或远离。
3307B、不少艺术家长期习惯了“以天为徒”,结果有的艺术家在精神上成了“天之囚徒”。
3308、人若能用优秀的美学思想来洗涤灵魂内假、丑、恶的肮脏、无用的东西,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使人生闪耀出美丽的光芒,这犹如一个原来不懂书法、或绘画的人,初时只会在纸上乱写乱画,将有用的纸,变成了废纸。后来,经过刻苦学习、训练和努力创作,他在纸上留下的笔迹,就成了艺术品,这样的纸,已有了很高的价值。
3309、认识水平的提高,常改变人们的审美判断。尤其在当今高科技产品在公共设施和家庭用品上广泛的使用,你懂与不懂,是能够审美与无从审美的区别。
3310、生活美学,多反映在不同地位、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的人群之间的差别,出现在消费方面的分化,侧重点、品质、数量等需求是不同的,一线城市与二、三、四线城市的供应与需求也明显地分出层次来。
3311、很多人基本上达不到自己的理想,原因有很多,一是他们的理想不切合实际,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明白。二是他们对所崇拜的偶像的思想言行,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没有很认真地用来对照检查自己的思想言行,改正自己的错漏。面对着一些实际问题时,他们不会问问自己,如果偶像遇到这些问题,他会怎样想?他会怎样做?他们往往会过高估计自己,过低地看待别人,平时又没有下足够的功夫去阅读偶像的文章、著作、生平传记,不去偶像的故居,去感受他成长的一些信息等等,通常在崇高与卑鄙的思想斗争中,为了利益而选择了卑鄙,放弃了崇高。这样,怎可能实现理想呢?
3312、对宗白华美学思想的研究和我的一些见解
罗国正
20251月于广州)
   现代著名哲学家、美学家、诗人宗白华(18971986),是江苏常熟市人,191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语言科,并进入大学医预科学习。“五四”时期,曾任《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主编,期间他发现了郭沫若的潜力,为他发表了作品,并与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学界有人认为,他是郭沫若的伯乐。1920年,他先后在法兰克福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和美学,并深受叔本华和歌德的思想影响,这段经历深远地影响了他的美学观念。1925年回国后,他在南京东南大学(改名为中央大学)担任哲学副教授、教授。抗日战争期间,他再次主编《时事新报•学灯》(渝版)八年。1952年院系调整后,他转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授,还曾任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理事、顾问等职。在北京大学期间,他参与了多项美学和哲学的研究,撰写了多部重要著作,如《美学散步》、《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等。1986122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宗白华与美学相关的思想主要观点介绍如下:
1、在早期,他强调以康德的批判论、叔本华的意志论反对庸俗的唯物论,认为直接经验世界,是感觉世界,他说:“今日哲学之所事有二:(一)依靠真实之科学,建立一真实之宇宙观,以统一一切学术;(二)依此宇宙观,建立一真实之人生观,以决定人生行为之标准。”使变动、创造的生活更高尚。
2、“哲学求真,道德或宗教求善,介乎二者之间表述我们情绪中的深情和现实人格的谐和是美。”
3、“美的踪迹要到自然、人生、社会的具体形象里去找。”
4、“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
5、“从艺术的观察上推察人生生活是什么,人的行为应当怎样。”
6、“什么叫艺术和人生态度?这就是积极地把我们人生的生活,当作一个高尚优美的艺术品似的创造,使他理想化,美化。”
7、“艺术家往往倾向以‘形式’为艺术基本,因为他们的使命是生命表现于形式之中。”
8、“艺术教育,可以高尚社会人民的人格。艺术品是人类高等精神文化的表示。”
9、“移情就是移易情感,改造精神在整个人格的改造基础上才能完成艺术的造就。”
10、“意境不是自然主义地模写现实,也不是抽象的空想的构造,而是从生活的极深刻和丰富的体验中创造性地产出。”
11、主张创造出少年中国的文化,积极提倡“少年中国主义”,以“打破世界上一切不平等的压制、侵略,发展自体一切天赋、才能、活动进化。”
12、“以整个的美的世界为对象,包括宇宙美、人生美与艺术美”。但以“艺术美”为出发点。
13、美与美术是“在实践生活中体味万物的形象”,“美与美术的特点是‘形式’、在‘节奏’,而它所表现的是生命的内核,是生命内部最深的动,是至动而有条理的生命情调。”“是深入‘生命节奏的核心’,以自由谐和的形式,表达出人生最深的意趣”。
14、国画“是基于中国特有艺术书法的空间表现力”。
15、中国书法不完全像绘画,而是通过抽象的点、线、笔画使我们的感情和想象里体会到客观形象里的“骨、筋、肉、血”,“来启示人类生活内容和意义”。
16、“美是‘人’流出来的,又是万物形象里节奏旋律的体现”。
17、“绘画是把不动的形象以显现那灵而变动(无所见)的心。”
18、“建筑形体的抽象结构、音乐节奏与和谐、舞蹈的线纹姿式,乃是能表现吾人深心的情调与律动。”
19、西洋的美学和艺术相表里,主要是在形式、和谐、自然模仿、复杂中的统一、生命表现、情感流露等。中国美学和审美范畴,主要表现在意境、气韵生动、空灵、充实、笔墨、虚实、阴阳明暗、错采镂金、“初发芙蓉”、“白贲”、文质、迁见妙得、“骨力”、“骨法”、“风骨”、山水之法、以大观小、“声中无字,字中有声”、“务头”、飞动之美等等。
20、认为中国美史应研究中国艺术理论、艺术实践、“中国人美感发展史”,在比较中见出中国美学的特点。
21、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启示中理解中国艺术的道路。
22、应重视阐发美的本质、艺术创造和欣赏价值结构、形式结构,以建立中华民族特色美学范畴系统。
…………
宗白华与美学相关的思想涵盖面很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他早期以康德、叔本华的理论来反对庸俗的唯物论,以直接经验、感觉的世界建立宇宙观,以统一学术、树立科学的艺术人生观,以决定人生的行为准则。要求人们本着竭力发扬和增进生活的原则,使变动的、创造的生活有更高尚科学的态度。要严格以事实为根据,这是客观的;以艺术的态度,是创造,是艺术家的想象,是主观的。艺术创造是一个具体的、优美理想,然后把物质材料照这个理想去创造,“是人类高等精神文化的表示。”他又要求用朴素辩证方法来创造少年中国的文化,这是创造新国魂的方法,每个中国青年都有奋斗和创造精神,发展自体的天赋、才能、活动进化,汇成伟大的总精神,以打破世界一切不平等的压制、侵略。他又以自己具有民族特色的“道、气、象、和”时空意象四维生命哲学结构来构筑他的美学思想。
第二,在美的本质与创造方面,他认为,生命是心灵、精神与形式的和谐统一。美离不开心灵的创造。美是心灵的产物,是来自心灵的源泉。自然景物要成为审美对象,须有人的审美活动,用意识去发现和照亮它。他主张以宇宙美、人生美与艺术美的整个美的世界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美与美术是实践生活体味万物中出来的形式、节奏的形象,是深入生命节奏的核心,有条理的生命情调,是人生最深的自由谐和形式的意趣。他认为美是一个流动的范畴,是从“人”流出来的,又是万物形象节奏旋律的体现。
第三,在艺术的境界方面,他通过情景交融,来创造出虚灵而非实体的艺术表现。艺术不仅是对自然的模仿,而是艺术家的主观体验,将自然景物化为具有生命和感情的艺术形象。艺术应当是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传达心灵的真实感受,应当表达生命的精神境界,通过外部形式来展现心灵的深度。艺术境界可分为:学术、宗教、自然三种。艺术应当超越现实,达到心灵的自由表达。“舞”是艺术境界的典型表现,用身体语言传达深层的精神和感情。
第四,在中西艺术的对比方面,他认为,西方艺术倾向于主客观的对立,而中国艺术则强调主客观的和谐统一,即“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是因为源于不同的哲学基础所引起的差异。中国哲学强调生命的节奏与和谐。西方哲学更多关注逻辑与理性。宗白华试图将西方的形式美和东方的意境相结合,创出独特的艺术美学体系。他还认为,西方的美学,始终与西方艺术相表里,主要是形式、和谐、自然模仿、复杂中的统一、生命表现。中国美学有自己的独立范畴,如意境、气韵、虚实、阴阳、笔墨、风骨等等。中国美学史应研究中国艺术的理论和实践、中国人的美感发展史。
第五,在人生哲学与审美人生方面。他认为,中国的生命哲学强调生命的整体性和连续性,这都影响了中国人的审美人生。他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即通过艺术欣赏和创作,达到与自然与宇宙的和谐统一。
第六,在书法与绘画的美学方面。他认为中国绘画的空间意识是基于中国特有的书法空间表现力,书法艺术的点、线、笔画使人们体会到感情和形象里的“骨、筋、肉、血”,以启示人类的生活内容和意义。绘画则以不动的形象,以显现灵动的心。他强调笔墨的表现力和意境的创造。中国书法和绘画不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艺术家内心情感和宇宙节奏的体现。他还提及建筑形体的抽象结构、音乐的节奏和谐、舞的纹线、姿式,最能表现人的情调与律动。
第七,提倡“散步美学”是轻松的美学研究方法,在自然和艺术中寻找灵感,通过体验和欣赏来深化对美的理解。
第八,宗白华美学思想的核心概念有:天人合一、意境、同情、宇宙情怀、节奏与韵律。
另外,宗白华提出的人生五个境界,也受到不少人关注的:第一是功利境界:满足基本的物质需要;第二是伦理境界:基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第三是政治境界:涉及人群之间的权力和制度;第四是学术境界:探索知识和真理;第五是宗教境界:寻求与宇宙神性的合一。其实关于人生境界方面,不少人物、名人也有所论述,我建议读者们可多选几个这些论述互相对照、比较,加上自己的体验、思考、分析,作出符合实际的选择去追求。
宗白华一生勤奋地探索、研究哲学、美学的学问,并将所掌握的知识努力地传播给人们,尤其在美学上,他给我的感觉是比不少美学家理解得深刻、全面,使不少国人对美学有所认识,影响比较深远,这是功不可没的。但他在一些美学观点上,也存在一些漏洞,须大家有一定了解,以免在美学问题上,思想上出现偏差,下面我举些例子说明一下:
1、他将美学归入哲学体系里面,作为哲学一分支,而不是将美学作为人类三大体系之中的一个大体系,这种定位是不当的。
2、他还没有清晰地知道人类美感的起源,更不知道物质与物质之间的感应能力是人类能有美感、审美能力的物理基础,这基础是演进出生命,演进到多细胞有神经系统的较高级生命有本能的美感,直至演进到人类出现本能美感,人类又在本能美感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语言、文字以便更好地进行生活、生产的交流,促进产生自觉的、可以进行抽象的美感。之后,才有艺术、美学思想等等。从物质运动发展到精神运动,由本能美感发展到自觉美感,由追求美感享受发展到对美的理解,由对美的理解发展到追求美学境界,由低层次的美学境界发展到“人机合一的天人合一”(或称天人机合一)的美学境界,这样的发展线路是清晰的。由于宗白华受时代的局限,当时整个世界人们的认识水平的局限,他对这方面的美学问题没有得到深入的认识,也是正常的事情。
3、他对美的研究应从什么作为出发点上,他的思维有点混乱。他一会儿说:“一切美的光来自心灵,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后来又说:“对美的研究要以“艺术美”为出发点。在另一时间,他说:“在实践生活中体味万物的形象”,意境是生活极深刻和丰富的体验中创造性产出。”在另一处又说:“美是‘人’流出来的,又是万物形象里节奏旋律的体现”。如此等等,都说明他对研究美的出发点,没有稳定、确定的答案。这将对美学研究产生很大麻烦。我一直主张,在美学研究上,一定要坚持出发点是以人为本体,以人作为主体的美感(包括本能和自觉的美感),其它则是美感的对象。
4、他跨文化的比较,特别是在中西美学上的比较,强调了美学思想和艺术的相对独立性,而忽视了人的共性,人的本能和自觉美感存在着共通性。
5、他认为艺术是生命的表现,但他过于强调了直觉和表现,不重视艺术的理性和技术性,将艺术的全面性简略了。
6、他有些理论与实践是脱节的,在具体的艺术分析、批判、创作上难以与实践结合,也较难进行跨文化沟通。如何更好地将中国的哲学、美学、艺术上的“玄妙”概念、理论作出更多现代语言的定性、定量清晰的阐述,以便于人们的实际运用,有利于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交流,这也是中国学术界,特别是美学界值得深思、解决的问题。
总的来说,宗白华一生的学术成就是巨大的,在美学界的地位是崇高的,留下《宗白华全集》等著述。他和历史上任何精神巨人一样,不可避免地受时代的局限性影响,存在着不足之处。毕竟他们也为后来者铺垫好向上前进的台阶,人们是不会忘记他们的功绩的!
(待续)
(本集责任编辑:詹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友情链接: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