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打铁佬 于 2012-3-9 20:13 编辑
无巧不成书,我发的一个贴子,让我寻回了亲情寻回了根。 我曾经发过这样一个贴子: 看了“梁氏大宗祠”也说说茂名地区的梁氏 当时引起了许多族人的关注和跟贴,非常温馨感人。出人意料的是后来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亊更加温馨感人。 去年的某一天,我去市区某处办点事。刚好见到那里的工作人员在看我这个帖子。由于是自己的帖子,便留意了一下,并搭讪聊了几句: 。
我问: 你姓梁?
答:
糸,你都姓梁?
我:
糸呀。你边处人?
答:
金山开发区文龙旺村
我:
巧了,我都是这村的。
他问:
我怎无识你?
我答:
我父辈几十年前外迁,我都在外地出生,只二十几年前回过一次,住在梁XX家中过了-晚,后来再没联系过了。
他急答:
梁XX是我老爸呀。
我问: :那你爷爷是梁XX?
他: 答:
对!对!对!
妈呀!他原来真是我的堂侄子,于是急急双方交换了电话等联系方式。后来他老爸打来电话,一翻交谈后,并约我明年年例-定要回去。我急回答:"好好!明年我一定举家回去探年例"。"什么探年例?是回来做年例"。他纠正说。"对对!是做年例,我-时高兴口快讲误了"。我急忙改口。
前两天,较眼间二月十五的年例期到了,经堂弟再三邀请,决定赴约前往。其实更大的目的是想拜访下村中还健在的几位与父亲同辈的几位老人家,趁他们有生之年,向他们了解多一些尘封已久的往事。遗憾的是其中一位了解事情最多,年纪最大(九十九岁)的老人家。由于听力不好,沟通非常困难。又正逢老人家正在吃饭,不便过多打扰,便送上个小小红包表表心意后,草草离开了。 刚到堂弟家中时,一股温馨亲情扑面而来。怕我不认得路还叫儿子到几公里外迎接。见面后大家相互问候,嘘寒问暖倍感温馨,连我随行的太太都觉得没有半点的生份之感。 我利用饭前时间,叫堂侄陪同在村子走了一下。拜访了几位长辈老人家,还到了村里的社屋看了下。途中看到了请来的木偶戏班正在密锣紧鼓地上演着,奇怪的是竟然一个观众都没有。但更佩服的是这些民间艺人的敬业精神,对着沒有一个观众的空场子,竟然能够从早到晚一丝不苟地演着。后来听说现在连做大戏都没多少人看了,这种社戏更多的意义是演给神看的。也许我们要感谢有了社戏这个市场,木偶戏这个非遗宝贝才得以延继传承下来。 下面是顺手拍的一些照片。 故乡风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