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打铁佬 于 2016-10-18 18:50 编辑
这货,曾经是我身份地位的象征,曾经让我自豪和很有优越感,现在一文不值了。
说的就是下图的这本城镇居民粮食供应证,俗称”米部”。就是这本不怎么起眼的东西,当年可是了不得。多少人梦寐以求,多少人为之奋斗终身而未得,而这东西还大部分是世袭而得的。没有它你将得不到每月仅可活命的排价粮油、猪肉,参加不了任何单位工作。没有户口,俗称黑人黑户,在城镇很难立足的。
如果有了这本东西,就叫非农业人口,(俗称食米的,农业户口俗称食谷的)。在当时会很自豪和很有优越感,找对象也可以挑剔一点。男的一般不会轻易找农业户口的姑娘做老婆,这并不是看不起农村姑娘,而是残酷的现实造成的,找了农村姑娘,不但她本人,连生下的一窝儿女都是没户口没粮油供应的黑人黑户。只能一辈子靠黑市偷偷摸摸买点粮食度日,这种日子不是一般人能撑得下去的。
非农业户口的姑娘那就更是了不得,长得好看点的都想往更大的城市钻。不过当时军人却很吃香,有不少出身农村的解放军叔叔就找到了城镇非农业户口的姑娘。不过也难怪,当时的解放军叔叔是个潜力股,有些退伍后是能分配到一些不错单位的。
有城镇居民粮食供应证,吃的粮食叫商品粮。每月定量供应也分成三六九等。食油每人每月八两,猪肉票1.2元(约一斤半猪肉)。粮食一线重体力工种每月38至45斤,轻体力活和公务员每月27斤。城镇居民出生好似是每月8斤,以后按年龄段10、12、18、22斤。22斤是封顶了,不参加工作就终生这个定量。
那时供应的粮食都是陈仓米,新粮进仓卖旧粮,叫做什么备战备荒为人民。而旧粮一般都是屯了三年左右的才出卖,质量非常差。有时还会按比例搭配一定比例的杂粮。只有在过年时才会供应少许好米和精面粉(精面粉有时还要找熟人走后门才能买到)。所谓好米也不过是二号米,平时卖的都是三、四号米。二号米每斤0.151元,三号米每斤0.142元,四号米每斤0.138元,花生油每斤0.87元。
当时骂人要他死,就骂我收你”米部”哇,可见”米部”有多重要了。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时至今日这本”米部”几乎一文不值了。记忆中九十年代初还可以每年拿到油城四路某部门拿点肉价补贴后,就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