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篇名为《银行人营销ETC,背负的是政策担当》的稿子火了,基本各大财经自媒体都有过转载,大意是最近全国ETC办理量过亿,高速公路改革得以顺利推进,虽然冒着四十度酷暑,虽然没有加班补贴也没有高温补助,但这是银行人该做的,是“责任”。
一直以来,在很多国企体制单位中就存在一个怪圈:你能干活是吧,早晚累死;你能生气是吧,早晚气死;好不容易熬到不生气也不干活了,职业生涯还提拔不上去。
网上很多人都说山东和东北有些像,虽然有些牵强,但是有一点基本一致:
“用到你了,热情洋溢;用完你了,去你妈的。”
办理ETC业务何尝不是如此?如果真的想通过ETC来实现高速公路改革,何不在买车、审车的时候强制办理ETC?
前年,沈阳日报对市区内政务服务大厅进行了暗访,发现部分窗口员工竟然在上班时间玩手机,其实这并不奇怪,某次我去一个部门参会的时候,传达室登记处的员工斗地主也不亦乐乎。
也就是这几年“八项规定”之后管理严格了许多,十年前,我在乡镇基层走访时,曾经还遇到了乡镇干部在工作期间下载学习“日本爱情动作影片”。
试想一下,上面的政策,这些大爷们是能执行的了?能执行的好?还是能执行得下去?
梁山开年终总结回忆,孙二娘跳了出来对宋公明说:宋大哥,我上一年度亏损严重。
老宋大怒,凭你一个拦路抢劫的也能亏本?
之前有一个博士生回忆在东北某国企工作经历时曾提到,十几亿的国有企业,领导基本都是“司机”、“儿子”、“女性朋友”之类,小县城中往往都是几大家族联姻,逐渐垄断了县里所有职权部门一把手,造成了严重的政治生态固化。
让他们在中元节、冒着四十度高温,推动数亿张ETC的指标?
“难道你不知道某些部门现在做点事情都要从银行往下借调吗?”
现在甚至连农信社的当地办事处都学会大量借调干活了。
其实,在众多和ETC业务相关的部门中,可能只有银行员工是执行力最强,并且最好摆弄最听话的,十多年来在行长们的“不断鞭挞”之下,他们养成了说一不二、说二不三乃至指鹿为马的性格。
只要上面一发话,好多人恨不能跳下河去把红砖洗白了。
但是,银行员工来承担所谓的ETC责任也不是不行,关键来说,一无奖励、二无认可,就像驴一样蒙着头一顿瞎干,干完了,上面象征性的发了一个文,勉励一下各级领导的不懈努力。
就这破文案,估计还是报了五万的预算最后实际花五十块钱让体育系在校生写的。
三四个人干活,三四十个领导,发三四百份工资,最后三四千人领奖是现在很多国企的生存状态。
《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面孟烦了的一句经典台词:
“小太爷我当副连长每次打仗的工作就是忽悠那些新兵上去送死,算下来这些年折在我手上的人命也有一两百了。”
银行员工的血汗又何尝不是如草芥一般。
(网络配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