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扫码登录更安全

登录 | 注册帐号 | 找回密码

茂名论坛

  • 关注抖音号
  • 关注公众号
  • 下载APP
  • 扫码关注抖音号
  • 扫码关注公众号
  • 扫码关注APP
快捷导航
查看: 5741|回复: 41

[深读茂名] [茂名镇域]——石鼓老圩,鉴江边的"小佛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29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本帖最后由 不与苟计较 于 2019-12-29 10:56 编辑

    221339xk67wo66s44lh882.jpg
      老圩老了,我无法将它留住,但那些关于老圩的故事,还留在记忆里,时时勾起我对老圩的怀念。  老圩有“小佛山”之称  石鼓老圩,虽不及沈从文笔下的边城那般静美,却有粤西名圩的独特风韵。深秋,回到老圩,还是像往常一样,会去“圩中间”走走,因为那里乡情浓烈,每一处街角檐头都印满我童年的身影。圩中间,顾名思义就是老圩的中心地带,现在,那里盖起了一幢幢参差错落的楼房,穿行其中已认不出它旧时的模样。记得那时的圩中间是一片好大的空地,没有一棵树木,所以又叫“光地达”,风起时,尘土飞扬。
221358bldrrbrxhcrlxfh7.jpg


那时的“光地达”,三面是低矮简陋的瓦房,爷爷带着我和弟弟就居住在这里。东面有一排坚固的火砖大屋,是粮站的粮仓,每到收购公粮的季节,四乡的农民会将稻谷挑到这里,光着膊,流着汗,排着队等候检验、过秆、入仓,不饱满,不合质量的谷子,还要用风柜再漏一次或几次,风谷声、吆喝声此起彼伏,甚是热闹。  
圩期“二五八”已是百年不变,那是游子永远的记忆,那是鼎沸的分贝、酸涩的汗味和通红的火把交织而成的“圩日”,它充斥着无数乡人圩人生意人的梦想。老圩的菜市,估计建于民国,是五六排担通的瓦屋,很大,但很暗,从沙井村的水田边透到北巷塘,里面有菜行、肉行、鱼行、熟食行、鸡鸭行等等。那时,只能杀不能耕田的老牛,肉很韧,三角半一斤,猪肉是七角一斤。繁华的西平街西段从菜市口穿过,东段是咸鱼行。圩日到了,天未光就成圩了,很多人都是打着火把来趁圩的。到了天光,圩中间已被挤得水泄不通,那些与农耕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应有尽有,摆满“光地达”,如农具、竹器、粗布、渔网、通绳、灯盏、缸瓦、刀剪、菜米等等。此外,还有阉鸡补锅、睇相算命、耍杂技、摆武档、卖假药的,林林总总,三教九流,令人眼花缭乱。听老一辈人说,那些走南闯北的客商们,只有来到这里,才能办齐货物,因此,石鼓老圩又有“小佛山”之美誉。  

那时,趁圩的人做完了买卖,就会到圩上的熟食行档去寻食解馋。供销社“和平饭店”的面包、松糕、粥饭总是不够卖。市场里,一档连着一档的“狗奥”,明火亮灶,现切现卖,百丈之外就能闻到香气,食客蹲满条凳,他们望着大锅里热气腾腾的狗肉,要哪块就切哪块,要多少就切多少,食到一半,还要加一勺狗汤,真是“狗肉滚三滚,神仙企唔稳”;传统美食七层皱皮薄箕吹,淋上芝麻香油,食了一盖又一盖,抿抿嘴,还要带两盖给在家里等急了的八弟九妹。  

老圩的文化娱乐  老圩的文化娱乐说不上丰富,但在那个时候也算多彩了,这得益于圩上很早就通了电。那时全圩只有几盏照明路灯,但总比摸黑好了许多。我现在还记得,广行水井旁边那盏又黄又暗的路灯,吊在一条很高的木柱上,照到地面上已经没有多少亮光了,或许是安装的人觉得,整高点,灯火就会照得远一点吧。  因为有了电,老圩很早就有了广播站,挂在骑楼下的木盒喇叭,除了播放时事新闻,还播放歌曲,听得最多的歌声就是《社会主义好》,这是当时最流行的歌曲,还有抗美援朝的雄壮歌声:“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老圩还有业余粤剧团,经常排练演出,听圩友说,父亲也在业余剧团演过戏,但我的印象很模糊,好像看过,又好像没看过。县城的大机队,隔三差五会来“光地达”放电影,依稀记得,票面上印着“票价三分,遇雨改期”几个字。  

“大跃进”时期,圩民献义务,担沙担石盖起了公社礼堂,从此看戏不再担心“遇雨改期”了。这座瓦顶礼堂,历经60年风雨沧桑,现在仍然傲然屹立在公社的旁边,成了老圩著名的地标和一代人的文化记忆。礼堂除了放电影,那些南来北往借路经过的大戏班,也经常到礼堂演出,有时连演几个晚上。那时没钱买票,我和贤明弟都是站在礼堂门口“听戏”,一直听到散场,碰到运气好,混入场内看一段“折子戏”,也觉得很快乐。  记得有一年圩上庆祝国庆,电影、大戏和木偶戏大汇演,还连演三晚,免费任睇。大人们睇戏讲究“睇戏睇成套”,不会走来走去;而我们小孩是贪热闹,一会儿看电影,一会儿看大戏,一会儿又看木偶戏,总之,一个晚上都在来回折腾,现在回想起来,那年国庆节真是过足了戏瘾。  

小时候看过的电影和大戏,模糊记得,有《白毛女》、《祝福》、《搜书院》、《长生殿》等等,当然还有许多,只是记不起来了。在当今快节奏的年代,拖沓冗长的大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电影也不再万人空巷了,但我依然庆幸我的童年,能够触摸到这些后来才知道是文艺精品的东西,尽管是零零碎碎一知半解,更多的甚至是不知何解,但我始终没有忘记,那是老圩给予我的文化启蒙,让我懂得了许多许多……  老圩已融入现代生活  西关大塘,水阔天空,碧波荡漾,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老圩人。那时候,我们常常在那里一浸就是几个小时,在水中追逐嬉戏,翻滚沉浮,不知不觉就学会了游泳,不像现在的孩子,要花钱学游泳。  

那时候的西关大塘,草青花黄,白絮飘飞,微风掠过水面,皱起一塘碧水,在夕阳的辉映下,仿似千万银鱼在跳跃;远处,晚归的牧童坐在牛背上,吹着用勒角叶卷成的笛子,悠然地行走在高高的塘基上……那自然古朴的景致,就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美不胜收。不久前,我回到老圩,回到魂牵梦绕的西关大塘,追寻那远去的岁月。当年岸边成片的单竹林和百果园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高高矮矮的楼房,童年时走来走去的路没有了,竟差点迷路。现在的西关大塘,好像变了一张脸,变小了,变浊了,变老了,变得差点认不出来了。我想,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真的有点难。  

历史在变迁,老圩已经不再是老圩,许多值得留恋和珍惜的人和事,却偏偏不存在了,人们与老圩疏远了,隔膜了,曾经熟悉的人家,有的已经举家迁走了。老圩的后一辈人,也离开了祖祖辈辈守护的青砖老屋,融入了现代的生活,也有的外出淘金去了,只剩下这寂寥苍凉的古巷,还在演绎着老圩的前世今生。偶尔回到老圩,所见所闻,恍如隔世,认识的人没几个了。  圩南,老榕旁的百年古庙,是小时候奶奶带着我常去的地方,现在,初一十五还会飘出几缕香烟,仿佛在告诉人们,老圩的香火还在延续…
来源:茂名日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9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闻名全国石鼓渔网

  
     “风吹榕树沙沙响,渔家姑娘在海边,织呀织鱼网……”一首经典的电影插曲向我们诉说着海岛女民兵保卫边防、织网打鱼两不误的动人故事。而今,怀着对这首渔家歌曲的美好憧憬,我们来到了粤西商贸重镇、省渔网专业镇——石鼓镇,一起追寻心灵手巧的石鼓人通过编织加工渔网成为闻名全国的“渔网专业镇”的动人故事。

石鼓渔网历史悠久

        走近石鼓镇,一个“广东省渔网专业镇——石鼓镇欢迎你”的巨幅广告牌映入眼帘,鲜红的大字格外引人注目。
        石鼓镇位于我市西南部,东接茂名,南临化州,西邻广西,全镇总面积155.2平方公里,总人口11.5万人,外来员工近万人。该镇民营经济活跃,商业繁荣,是国家小城镇重点镇和广东省中心镇,素有“小佛山”之美称。
  为深入了解石鼓渔网的有关情况,我们走访了市个体劳动者协会石鼓渔具渔网分会的伍会长。伍会长是一个地道的石鼓人,自小便帮家人编织渔网帮补生计,长大后开始艰苦创业,在石鼓创办了大型渔网生产企业——九如网业有限公司。一番寒暄之后,伍会长开始向我们娓娓诉说着石鼓渔网的悠久历史和光辉历程。
        石鼓渔网历史悠久,早在清朝时期便有人开始手工编织渔网,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了。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渔网编织仍为纯手工操作,通过“搓麻线—扎网泡—打网铅—剪网粒”等多道工序,手工制作成渔网。由于农民在劳作之余便可加工操作,很适合农村家庭作坊式生产,所以很多家庭加入到渔网加工的队伍中。80年代后,随着尼龙丝、锦纶丝的问世,人们摆脱了渔网原料不足的困局,开始大量使用尼龙丝编织渔网并拿到市场上卖,织网成了许多家庭的重要副业和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进入90年代,省时、高效的织网机迅速在本地普及开来,渔网加工开始从纯手工向半机械化过渡,当时全镇以陈大岭村为中心,附近村庄为辐射地带,都从事起了渔网加工业,“家家有网机,户户搞加工”,盛况空前。1993年,石鼓渔网真正的机械化生产时代开始,众多大型渔网生产企业纷纷落户石鼓工业园区,从织网到装扎成型都在机械化中完成,渔网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质的提升。

产品远销东南亚

    “石鼓渔网市场兴起初期,发展之路较为坎坷。上世纪80年代初,在本地渔网市场饱和的情况下,部分年轻人每人带上几百斤渔网背井离乡,通过‘走圩’的形式,到阳春、开平等地摸清当地市场行情,开拓外地渔网市场。”伍会长回想起当年“走圩”的情景,心中百感交集,“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加上农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些思想活跃的农民开始带头专门从事渔网的生产和销售,当起专业户。全镇‘冒出’近千名以推销为主的‘大网客’,他们走南闯北,摸清全国各地市场行情,与外地网商或客户签订好供货合同,然后自购原料按合约加工成网。目前,走出去的‘大网客’纷纷在省内沿海城市以及海南、广西等省(区)‘安营扎寨’,设立石鼓渔网直销点,为石鼓渔网‘走出广东、面向全国’再立新功。”
        采访完伍会长,我们来到了位于石鼓圩镇的“石鼓渔网一条街”。远远望去,整条街横贯东西,街道两边渔网、渔具店铺林立,五颜六色的渔网和做工精美的渔具整齐地摆放在店铺显眼位置。从省内外云集而来的客商有些正忙于挑选渔网、渔具,有些正与店主讨价还价,还有些正紧张有序地装载渔网……
      “叮铃铃……”一阵清脆的电话铃声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循声望去,原来是一家安徽籍客商的渔网店铺——安徽渔网徐峰网厂经销部。走进店铺里,一位姓徐的老板热情接待了我们。他说,1998年自己随亲戚来到石鼓这里从事渔网生意,以批发安徽生产的半成品渔网给客户加工使用为主,一晃10多年过去了,感受至深的是石鼓这里的人好、治安好、渔网市场旺盛。目前,这里已经集聚了近10家安徽籍和浙江籍渔网批发店铺。谈话间,徐老板的电话响个不停,一宗宗订单接踵而来,尽管有些忙碌,但他脸上却乐开了花。
        采访中,一些在石鼓渔网市场“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的本地老“网商”自豪而言:每逢圩日,吴川梅菉“网购团”浩浩荡荡前来石鼓团购渔网,成为石鼓渔网市场的一大亮点,他们包上一辆客车载人和一辆货车载货,购满一车优质渔网后满载而归;很多云南、福建、四川等外地客商来到茂名金塘购买渔网,但最后还是要到石鼓这里才能选齐所需品种。可以说,石鼓这里的渔网除了价格低廉外,更重要的是品种齐全,无论规格大小粗细,凡是市面上有的,这里都能买到;石鼓渔网市场广阔,首先是充分利用了吴川全国最大的废品回收站,从那里进货渔网原料价格便宜,生产出的渔网产品竞争力大。其次是渔网生产属于循环利用废品的绿色环保产业,党委和政府都给予大力支持,建设了总面积近3000平方米的全国性渔网专业市场,打开渔网销路。再次是石鼓渔网生产企业引进新技术和采用大型机械化生产,突破了渔网仅限于捕鱼的限制,大力生产市场广阔的建筑安全网、农用网、旅游网等,以满足市场需要。
        现在,实现机械化、产业化发展的石鼓渔网,享有技术、资源以及市场等得天独厚的优势,走出了一条产、供、销一体化的发展路子,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到越南、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年成交额超5亿元。

渔网业年产值7亿多元

           据统计,近三年来,石鼓镇新引进渔网生产企业17家,总投资9000多万元。该镇现有渔网生产企业近200家(仅九罡、沙井两个工业园区就有渔网生产企业54家),渔网编织专业村2条,家庭式渔网编织户5000多户,从业人员20000多人。建成了总面积近3000平方米的全国性渔网专业市场,构建了具有6000多人的渔网营销网络,成为全国有名的华南地区渔网、渔具集散地。石鼓渔网市场云集了广西、海南、湖南、湖北、四川、安徽等地的客商,渔网产品畅销全国各地以及东南亚地区,渔网业实现年产值7亿多元。(龙伟立 车闻达 黄松辉)
发表于 2019-12-29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茂名在线安卓版茂名在线APP | 来自广东
有小佛之称,不要带有山字,否则也是山区镇{:1_974:}
发表于 2019-12-29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茂名在线安卓版茂名在线APP | 来自广东
橘州大地 发表于 2019-12-29 18:39
有小佛之称,不要带有山字,否则也是山区镇

还有小重庆之称呢{:1_991:}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9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茂名在线安卓版茂名在线APP | 来自广东
橘州大地 发表于 2019-12-29 18:39
有小佛之称,不要带有山字,否则也是山区镇

化咳红比较酸{:1_991:}
发表于 2019-12-29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茂名在线安卓版茂名在线APP | 来自广东

吃葡萄你苟苟讲酸个呐{:1_974:}
发表于 2019-12-29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茂名在线安卓版茂名在线APP | 来自广东
文阅 发表于 2019-12-29 18:42
还有小重庆之称呢

小重庆{:1_974:}
发表于 2019-12-29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台山被称为小广州
开平被称为小武汉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9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茂名在线安卓版茂名在线APP | 来自广东
gqsfool 发表于 2019-12-29 19:59
台山被称为小广州
开平被称为小武汉

犀利{:1_991:}
发表于 2019-12-29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茂名在线安卓版茂名在线APP | 来自广东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9-12-29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QQ截图20191229201953.jpg
QQ截图20191229202105.jpg
发表于 2019-12-29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茂名在线安卓版茂名在线APP | 来自广东
gqsfool 发表于 2019-12-29 19:59
台山被称为小广州
开平被称为小武汉

台山开平本来就属于珠三角经济发达的地区,城建也跟得上,倒也担得起这些称号,我一直认为开平的城建是珠三角县域中最好的,江资源运用得淋漓尽致,省内没一个县域比得上。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9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茂名在线安卓版茂名在线APP | 来自广东

石鼓镇是粤西地区有名的鱼米之乡,田园风光非常美!
发表于 2019-12-29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茂名在线安卓版茂名在线APP | 来自广东
再见2019


发表于 2019-12-29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茂名在线安卓版茂名在线APP | 来自广东

山多{:1_99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友情链接: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