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待吧?未来,她有15个客站
广州铁路 今天
历经5年的攻坚克难
广石线(广州东北货运外绕线)建成
为广州铁路枢纽建设
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打通了多年来
广州到广州东间的货运“肠梗阻”
初步实现枢纽内客货分流
形成“货在外、客在内”的枢纽格局
// 广州南站
7月30日,国家发改委批复《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未来随着它的规划实施,广州铁路枢纽将更好、更便捷、更顺畅!
广州枢纽的雏形
“岭南千年事,兴怀一旦来”,广州地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珠三角核心城市、全国重要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
一百多年来,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广州铁路枢纽,一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
然而,解放前,广州只有三条铁路:广州石围塘到三水的广三铁路,于1903年全线建成通车,是中国最早的复线铁路之一;广州到香港九龙的广九铁路,于1911年全线贯通;广州到武昌的粤汉铁路,于1936年通车。
1937年,粤汉铁路修建了经天河、石牌到黄埔的支线,使粤汉铁路与广九铁路在石牌站相连。1960年广州珠江大桥建成,广三铁路与粤汉铁路相连。
至此,广州铁路三线并网,形成了广州铁路枢纽最早的“卜字型”格局。
// 粤汉铁路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大力推进铁路建设。但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人员交流迅猛上升,广州铁路枢纽难以满足旅客的需求。特别是一到春运,“一票难求”,广州站人山人海,成为当时的写照。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国家、广东省、原铁道部和广铁集团形成强烈共识,进一步规划推进广州铁路枢纽建设。
// 往年春运旅客排长队进广州站
在不断完善中发展
一路走来,一路发展。
1994年,广铁集团、广州市完成《广州铁路枢纽总图规划》。
此版的广州铁路枢纽规划为“人字型”格局,主要由当时既有的京广—广深主轴线和广茂(名)铁路、广深城际铁路和当时在建的广州至梅州至汕头铁路组成。
广州铁路枢纽内的主要客运站为广州站和广州东站双核。货运运输的核心为江村编组站。
按照此版规划,1995年,广州至梅州至汕头铁路全线通车。1998年广深城际铁路开行时速200公里的快速列车,为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3年,铁路设计部门完成《广州枢纽总图规划修编》送审稿。
此版的广州铁路枢纽规划为高速和普速铁路并行的双“人字型”格局。京广高铁武广段、广深港高铁,广珠城际铁路,形成新的“人字型”规划。
主要客运站由原来的广州和广州东双核,演变成“三主一辅”。“三主”为广州南高铁站、广州和广州东普速站,一辅为高铁和普铁并存的广州北站,主要货物运输在一主(江村站)的基础上增加了一辅(下元)编组站。
落实此版规划,2009年12月26日,京广高铁武汉至广州段开通运营,广州正式步入高铁新时代。
// 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铁开通
2011年,铁路部门完成了《广州枢纽总图发展规划研究》。
该总图通过专家评估会审查,虽未经原铁道部审查,但后来的铁路建设基本上是按此规划推进。
这一版的规划中,广州铁路枢纽的形状变成了“网状”。广州地区开始规划建设城际铁路。
主要客运站由原来的“三主一辅”增加为“四主二辅”。“四主”即广州南、广州、广州东、佛山西站,“二辅”为广州北、新塘。
伴随着这一规划的实施,广州地区的高铁和城际铁路建设突飞猛进。2011年广深港高铁内地段开通运营,2013年广珠城际铁路全线开通,2014年贵广和南广开通铁路,使广州铁路枢纽成为高铁、城际、普铁等并存的综合交通枢纽。
// 2011年12月26日,广深港高铁广深段开通
2017年,原中国铁路总公司与广东省联合批复的《广州铁路枢扭规划(2016~2030 年)》。
此版中,广州铁路枢纽呈“放射性网状”特点,将形成沟通长沙、南昌、汕尾、深圳、珠海、茂名、南宁、贵阳等8个方向,京广、广深港、贵广、南广、赣深、深茂、广汕高铁、广珠城际等 12 条干线,和穗莞深、广清、广佛肇等珠三角城际大型放射状铁路枢纽。
主要客运站由“四主二辅”增为“五主三辅”的格局,即形成以广州、广州南、广州东、佛山西、白云站为主客站,以广州北、新塘、南沙站为辅助站的客站布局,并且,预留增城站、机场站的条件。其中,广州南站和佛山西站主要定位是高铁站,广州站、广州东站定位为高铁加城际铁路站,白云站定位为以普速铁路为主,兼顾少量高铁和城际铁路站。
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部署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2018年12月,广州市发布了《广州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2018-2035年)》。
2020年7月30日,国家发改委批复《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双剑合璧。
这两个规划,将更加完善广州铁路枢纽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城际铁路规划,进一步明确提出将广州铁路枢纽打造为世界级铁路枢纽。
实施广州铁路枢纽能级提升工程,将高铁引入中心城区。以国际先进城市中心火车站标准,打造广州站、广州东站、白云站,构建“三站一体”、紧密联动的中心城市组合枢纽。基本形成“多站布局、多点到发、客内货外、互联互通、站城融合、绿色智能”的客运枢纽格局。
同时,在铁路货运方面,构建大田物流中心为一级物流基地的“1+5+12”的三级综合性铁路物流网络,进一步加强空铁联运、铁水联运。
在《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中,新增鱼珠站为枢纽站,规划更加全面、立体、科学,广州铁路枢纽将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就近坐车出行将成常态。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的实施,广州铁路枢纽从“一心五向”14个高铁站或城际铁路站增加到“一心五向"15个,实现分区进站,多点到发,就近乘车。
// 广州铁路枢纽“一心五向”15个客站
15个高铁和城际站
中心枢纽群:广州站、广州东站
东向枢纽群:黄埔站、新塘站、鱼珠站、增城站
南向枢纽群:南沙站、庆盛站
西向枢纽群:广州南站、佛山西站
北向枢纽群:白云站、广州北站、白云机场站
东北向枢纽群:从化站、知识城站
旅客可根据需要,就近乘车,来一场“想走就走”的旅行。
广州铁路枢纽将形成辐射全国10个方向“四面八方、四通八达”的格局,进一步强化广州枢纽在国家铁路网的功能定位和国内外服务辐射能力。
广州—长沙—北京通道:京广高铁。
广州—南昌—北京通道:建设赣深高铁引入广州工程、赣深高铁南沙支线衔接京九高铁。
广州—汕尾—上海通道:建设广汕铁路、深茂铁路衔接东南沿海高铁。
广州—深圳—香港通道:广深港高铁、规划研究广州东北客车联络线。
广州—珠海—澳门通道:利用广珠城际铁路形成广州—珠海—澳门高速铁路通道。规划建设广佛江珠城际、广中珠澳高铁。
广州—茂名—海口通道:建设深茂铁路、广湛高铁。
广州—南宁—昆明通道:南广铁路、规划研究南广铁路连通东南亚通道。
广州—贵阳—西宁通道:贵广铁路、规划研究贵广铁路广宁联络线。
广州—梅州—杭州(上海)通道:规划建设广河高铁衔接龙梅龙高铁至杭州。
广州—永州—重庆通道:规划研究京广辅助通道广清永高铁。
枢纽内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广州铁路枢纽中转运输效率。
枢纽内规划广深港高铁引入广州中心城区联络线、京广高铁引入广州站联络线(广州北—白云站)、广州北站至长岗站联络线、仙村联络线、赣深高铁南沙支线、广州站至广州东站增建Ⅲ、Ⅳ线工程等6条客运联络线。规划三眼桥至新塘通道扩能,提升通道能力。
待规划蓝图全部实现,湾区将形成更完善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近期到2025年,大湾区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达到4700公里,全面覆盖大湾区中心城市、节点城市和广州、深圳等重点都市圈。远期到2035年,大湾区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达到5700公里,覆盖100%县级以上城市。
海内飞高铁,天涯若比邻。届时,广州至湾区主要城市30分钟可到达,与省内主要城市可1-2小时互达,至临近省会城市3小时互达,长三角、成渝城市群4-6小时互达。
广州铁路枢纽的变迁
可以说是中国铁路发展的缩影
从解放前铁路建设的落后
到改革开放铁路建设的大力投入
再到今天四通八达
便捷高效的路网结构
写下了一首首令人奋进的史诗
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融媒体中心出品
文图:罗肆安 赵华 赵剑潇 李泳锌 资料图片
编辑:戴舒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