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大道,连接着南北延伸的茂名大道、石化大道,这片集聚石化产业创新创业的热土上管线纵横、塔罐林立。紫荆二路,投资8亿多元的德纳公司一期项目正在建设,2021年7月投产后,其可为350人提供就业,实现约17亿元销售额及约2.55亿元年利税额。这是高新区石化产业体系升级、六大主导产业集聚发展的具体体现。
“十三五”期间,在茂名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茂名高新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探索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体制机制改革、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城镇建设等方面取得全面突破。5年来,高新区工业总产值累计达到858.12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209.82亿元。
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高新区克服困难,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抓经济指标,止落回升。从今年4月产值降幅曾达18.6%,到奋力推进大干150天,截至11月份,广东众和化塑1000吨/年对位酯项目、广东米奇新材料5万吨/年工业等7个项目建成投产。今年1—11月,高新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51.44亿元。
经济逆势上扬的背后是高新区大力实施组合拳,破解体制机制制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多方引才,夯实发展基础。
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今年12月15日,茂名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许志晖表示,茂名高新区要发挥好挂牌成立的绿色化工研究院作用,探索形成“研发+中试+孵化”的化工新材料的创新链和创新平台,研发方面重在形成与高水平科研院校的合作关系和合作机制,柔性引进人才。
近年来,高新区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目前,我们正在构建起完备的创新体系,拥有国家级研发机构分中心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高新技术企业24家。”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主任谢彩梅介绍。
人才是发展的根本,多方引才,才能夯实发展基础。12月19日,广东新华粤石化集团股份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式揭牌,这也是茂名市第二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茂名市副市长、党组成员、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李多民指出,茂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高新区要建设绿色化工研究院,力争打造茂名绿色化工、精细化工特色优势。
治理新突破
精准施力开创新机
2021年11月,10.6千米的管廊将在高新区投入使用,为企业输送有机化工原料和工业水、工业蒸汽、工业气体等多种介质。一条条贯穿高新区的综合管廊保护了环境和水土,达到经济节约、环境友好的良好效果。
土沃则稻香。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围绕“强链、补链、延链、育链”,高新区开展产业链招商,精准施力,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致力打造安全园区、智慧园区、绿色园区、文化园区为一体。
“今年1—10月,我们投资了5.08亿元加快推进园区道路交通、管网、污水处理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能力。”李确介绍,“十三五”时期,高新区共投入各类资金约55.97亿元用于基础设施配套及节能循环经济改造,“六纵三横”主干路网已基本成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