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农”是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统称,“三农”问题,表面上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质上就是要解决农民长效增收、农业发展壮大、农村发展稳定的问题。当前“三农”问题的核心主要聚焦于:农民自身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匹配问题,农业发展与科技服务的匹配问题,大量资金需求与政府财政投资的匹配问题三个方面。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现代新型农民,他们要具备相应的知识技术,懂得一定的经营管理,而目前城镇化进程使得大量有知识有能力的农村劳动力或者农村大学生,选择留在城市工作,从而造成从事现代农业的劳动者并不具备足够的能力,另外大量的进城务工人员也造成了农村劳动力不足。市民与农村的深度融合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无论是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还是市民农庄、私人农庄等模式,均有一个运营商在其中对接需求与供给两端,作为市场行为主体的运营商需要有收益有利润,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中的一种)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运营商在尽心打造这一业态过程中,需要去寻找较好的技术、雇用较好的人员来生产经营。如此就通过市场和资本的力量将部分高素质的人员重新拉回现代农业,同时也为农村培育了一批有相关知识的从业者,进而解决农民自身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匹配问题。
农业的发展对科学技术的依靠程度越来越高,农民对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认知也逐渐重视,他们自觉运用已掌握的技术知识,来提升现代农业的质量与产出。与之矛盾的是,虽然政府涉农的科技人员并不少,但是由于农民数量众多,每名农民真正获得的科技服务则相对不多,影响有限。相反在市民与农村深度融合的各种模式中,由于市场化运营商的进入,运营商就要负责特色农业或周边现代农业的技术提升问题,否则其整体运营模式就会受到冲击,运营商有动力也有能力(资金实力)去寻找本区域特色农业及周边现代农业所需的技术及引入形式,通过商业化运作,实现农民、农业、运营商的多方共赢。如此就通过市场和资本的力量将现代农业需要的技术引进来,同时也减轻了政府在此方面承担的压力。
耕地资源的地力调查、质量评价、分等定级,地力与施肥效益的长期监测、农田环境的监测和评价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均属农业公益服务而且都需要财政的大力支持。因此,政府应提供专项资金,确保耕地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遏止土壤肥力递减,再针对不同作物、不同区域建立长期定位监澜点的基础上采取措施来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针对近期农村疫情频发、防控能力偏弱问题,建立县乡村三级指挥体系和分片包干机制,加强农村地区外来人员排查管控,有针对性地对返乡人员进行核酸检测。严控婚丧嫁娶、酒席宴请、棋牌娱乐等各类人员聚集性活动,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聚集。农村做好防疫是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大家一定要重视。
(黄兆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