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扫码登录更安全

登录 | 注册帐号 | 找回密码

茂名论坛

  • 关注抖音号
  • 关注公众号
  • 下载APP
  • 扫码关注抖音号
  • 扫码关注公众号
  • 扫码关注APP
快捷导航
查看: 6612|回复: 43

[民生百态] 茂名佬游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及太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7 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老残牛 于 2021-8-7 08:25 编辑


劳动人民文化宫原为太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祖的宗庙。依据古代王都"左祖右社"的规划,与故宫、社稷坛同时建造,是紫禁城重要的组成部分。 劳动人民文化宫占地14万平方米。太庙为了突出祭祖的主旨,四周围以三道红墙及层层松柏,衬托起金碧辉煌,错落有序的建筑,营造出一种神秘肃穆的气氛。建筑采用中轴对称式布局,琉璃门、汉白玉石拱桥、戟门、三大殿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井亭、神厨、神库、配殿依次排列于两侧。亭殿(前殿)是皇帝举行大祭活动的场所。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殿内地铺"金砖",梁柱为名贵的金丝楠木,气势雄伟,比故宫的太和殿高2米,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象征。寝殿是供奉帝后神位之处。祧庙是供奉皇帝远祖神位之处。太庙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规模最宏大的皇家祭祖建筑群,是古代最重要的宗庙建筑,堪称"天下第一庙"。 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总理提议,政务院批准辟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
地址
东城区东长安街天安门东侧

我从劳动人民文化宫的南门进入,然后沿着最外侧的游览路。
1-2

1.jpg


2.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8-7 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为劳动人民文化宫的古柏林,古柏的树种为侧柏或桧柏,多为明代太庙初建时所植,少数为清代补种。树龄高者达五百年以上,低者亦三百年以上。近八百株古柏环绕太庙中心建筑群,与黄瓦红墙交相辉映,形成肃穆、清幽的环境。
3  

3.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8-7 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郜三喜烈士
1993年6月15日,北京城建集团一公司青岛项目经理部40余名同志在青岛市前海污水泵站,奋不顾身抢救遇险的当地职工时,多人受伤,郜三喜同志壮烈牺牲,民政部批准郜三喜同志为烈士,中共北京市委追认他为中共党员,首都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中共青岛市委和市政府分别授予我经理部“首都见义勇为好集体”、“舍己救人英雄集体”称号。
4

4.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8-7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时传祥雕像
时传祥(1915年1月1日-1975年5月19日),出生在山东德州齐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4岁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宣武门一家私人粪场,受生活所迫当起了掏粪工。他是一位"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净"的掏粪工人,曾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赞扬。1952年在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工作。随后被评为全国著名劳动模范。1971年被污蔑为工贼。1975年去世,享年60岁。
5-7

5.jpg


6.jpg
7.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8-7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庙以古柏著称,树龄多高达数百年,千姿百态,苍劲古拙。
在太庙南门的旁边有一处侧柏林:太子林。传说明清时期的太子们要到这来种树,太子们从皇宫出来总是无拘无束,所以种植的树木也是随心所欲,而太监和仆人们又不敢管,所以,太子林中生长的树木并不是那么整齐。
8-24

8.jpg


9.jpg
10.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8-7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12.jpg
13.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8-7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14.jpg
15.jpg
16.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8-7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17.jpg
19.jpg
20.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8-7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21.jpg
22.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8-7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23.jpg
24.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8-7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遛到了公园东北角,有一株古柏,将枯的树干上生出新枝,非常奇特。
25-29

25.jpg


26.jpg
27.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8-7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28.jpg
29.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8-7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进太庙的南面正门琉璃门
2*0

0.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8-7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为劳动人民文化宫的平面布置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为了突出祭祖的主旨,太庙四周围以三道红墙及层层松柏,衬托起金碧辉煌,错落有序的建筑,营造出一种神秘肃穆的气氛。建筑采用中轴对称式布局,琉璃门、汉白玉石拱桥、戟门、三大殿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井亭、神厨、神库、配殿依次排列于两侧。
1

1.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8-7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戟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屋顶起翘平缓,檐下斗拱用材硕大。汉白玉绕栏须弥座,中饰丹陛。两侧各有一旁门。该建筑是太庙始建后惟一没有经过改动的重要遗物,是明初官式建筑的重要代表。门外原有木制小金殿一座,为皇帝临祭前更衣工孻盥盟洗之处。按最高等级的仪门礼制,门内外原有朱漆戟架八座,共插银镦红杆金龙戟120枝。1900年被入侵北京的八国联军全部掠走。
2-4

2.jpg


3.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友情链接: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