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2-8-21 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没有中国的参与是做不起来的!!
日本的氢能为啥不行呢,其实全世界目前氢能发展最好的就是日本,尤其是车企老大丰田,几十年巨大纪大的投入,手握众多的技术专利,占据氢能源车50%左右的专利,确实很厉害!
这可能也是导致失败的原因,这么多年一直发展不起来,对于其他人来说,要跟着丰田发展氢能,未来不是明摆着要被卡脖子么,像丰田的混动,以前是非常节能的技术,他不放开啊,就自己在那里玩,你想参与就得付高额的专利费。只要还有别的路可选,那肯定不选氢能了。
丰田手握大量的氢能技术,但是没有用,没人跟他一起玩,单独一个小小的日本市场又撑不起整条路的发展,以前丰田章男以前老是喊氢能才是未来,现在也不喊了,也改走纯电路线了。
从市场来说,一起走的人多的路,就成了主流。而这个趋势一旦形成就不会再改变了,现在看丰田甚至整个日本车企就是压错宝走错路了。不过回到几十年前氢能和纯电谁是未来还真的很难说看不清楚的。
电动车的路也相当难走,最基本的问题电从哪来用?用煤电的话等于没解决根本问题,核电还不成熟,水电又不够用。就在十几年前光伏发电的成本还特别高,08年金融危机,好多国家都做不下去了,只有咱们中国大力支持光伏产业,持续给予补贴,几乎全产业链国产化,做大规模,压低成本,现在才能摆脱补贴,做到世界第一。
这一环打通了,下一个问题就来了,光伏、风电、水电都依赖地理环境,咱们国家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超远距离西电东送又是一个大难题,咱们国家从06年开始布局特高压,持续大量投入,中国也掌握了特高压技术的所有标准,光伏发电负责生产,特高压负责运输,电动车负责消费,这样这个循环链才能转得起来。但这还远远不够,电池、储能、充电桩,每一个环节由于各自不同的问题需要解决,可想而知回到几十年前很多东西都是空白,要从无到有打造这样一套新能源系统,会有多困难。
所以当时日本押注氢能也不能理解,但是他们本国市场太小了,撑不起整个氢能的这一套系统。氢能这条路同样相当难走,一样的问题氢气从哪来?目前成本较低的是化石能源之轻也就是灰氢,那和烧煤发电一样,还是没解决碳排放的本质问题,如果用电解水制绿氢,那还是要用电,电又从哪来呢?就算解决清洁电力的问题,这个制氢的成本又太高了,就算解决了制氢,运输又是一个大问题,很多电网毕竟是现成的,而要从头布局一套氢网又谈何容易,如果不造氢网而是压缩一下,然后换装运输,就算先不考虑效率和安全问题,这个方式也太不划算了,因为装氢气的罐子要比里面的氢气贵得多也重得多,一辆大卡车,好不容易拉着1万公斤重的罐子跑到加氢站,而里面装的氢气实际上才有100公斤,所以氢能这条路同样是困难重重。
未来发展可能还是得看咱们中国!!没有大量的投入和整体的规划布局是肯定发展不起来的,咱们绿电的那一套系统基本上走通了。很多部分也都摆脱补贴,自己就能够发展了。可能也该轮到补贴发展氢能了,有可能的路径是先重点发展一种蓝氢,也就是利用工业生产中作为副产品出现的氢,不用也可能就浪费了,再加上碳捕捉技术的话也能减少碳排放,制氢成本比灰氢稍高一点,但是比绿氢要低,并且工业生产发达的地方各种拉货的大卡车也多,而这些大就不适合充电了,因为电池太重了,装一车的电池可能就拉不了货了,正好适合用氢燃料电池,氢气就近生产,就近使用,减少运输问题,而将来绿电这一套系统再完善电解水制氢的技术,在发展成本在降低就可以用电制氢,利用波谷用电可以降低成本,还能稳定电网。光伏、风电有时候发的电多用不完,也可以先制氢来储能,氢能和绿电系统又能很好的融合,整体更加完善、稳固。能源转型不容易,方方面面都要跟着变才行,很多国家都太小了,资源有限,能力有限,面对未来就不得不做选择题,就有可能押错宝,就算有个别部分做得好,但是又撑不及整套系统的发展,而咱们中国够大,资源丰富,实力又强,再加上国家整体的规划布局,大力补贴,支持就可以不做选择题,全都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