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问题可以总结为:
“吃鸡鸭鱼虾 + 花生油,而且不去皮,为什么反而容易饿、饿得难受,甚至越吃越多?”
这个现象其实是有可能的,背后涉及到血糖调节、脂肪摄入、蛋白质吸收效率、饱腹感机制等多个因素。下面我来详细拆解:
一、鸡鸭鱼虾+花生油(尤其不去皮)为啥反而容易饿?
1. 脂肪摄入过高,影响胰岛素敏感性
动物皮下脂肪 + 花生油,都是高脂肪食物。
如果摄入脂肪过多,会影响胰岛素的作用,导致葡萄糖进入细胞受阻,血糖利用效率降低。
这可能导致“细胞饿了,但血里糖还没用完”,于是你会觉得饿,但其实并不是缺乏食物。
2. 缺乏碳水(主食)导致血糖不稳
虽然鸡鸭鱼虾含蛋白质,但不含足量碳水。
如果不搭配主食(米饭、红薯、杂粮等),血糖可能不稳定、过低或波动大,这会让你更快产生饥饿感。
这是所谓的低血糖反弹型饥饿。
3. 蛋白质吸收效率低,饱腹信号不足
鸡鸭鱼虾是优质蛋白没错,但消化吸收需要时间。
如果没有碳水刺激胰岛素分泌,蛋白质吸收利用反而打折扣,不能快速被用来“止饿”。
4. 高油高脂容易刺激食欲中枢
高脂肪饮食(尤其是油炸或煎制)可能会激活多巴胺奖励系统,让你吃得更香、更想吃。
但同时,它并不一定真正提供长期饱腹感,所以你会陷入“吃了还想吃”的状态。
二、“饿得更难受”的机制
这可能是由血糖不稳 + 脂肪过量 + 激素紊乱共同导致:
血糖波动 引发头晕、心慌、情绪低落(低血糖反应)
脂肪滞留 肠胃蠕动变慢,饿的时候更“顶心”
没有纤维 饱腹感差,胃排空快,饿得更急
三、“越吃越多”的循环是怎么形成的?
这是典型的**“高脂饮食饥饿感暴食胰岛素抵抗继续饥饿”**的恶性循环:
高油高脂饮食 血糖调节变差
吃了不饱 脑子催你继续吃
脂肪摄入越多 饱腹信号越不灵敏
久而久之 越吃越多,代谢越差,甚至可能影响情绪、睡眠、胰岛功能
建议调整:
为了避免这种“吃了还饿、饿得难受”的情况,建议:
原则
建议
平衡营养
加入复合碳水:糙米、红薯、藜麦等搭配
控制脂肪
少放花生油,去掉家禽皮(脂肪多)
增加饱腹感
吃点膳食纤维:蔬菜、豆类、杂粮
调整烹饪方式
尽量水煮、炖、蒸,少煎炸
如果你想,我也可以帮你搭配一个简单的三餐结构,让你吃得饱、控制体重、还不容易饿。需要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