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学习一下 |
dglgliang 发表于 2021-12-11 07:39 每天广州到湛江动车人流量大 东海岛雷州坡头工业再起来 广深湛三地人流量更大 |
dglgliang 发表于 2021-12-11 07:39 广深很多企业来湛江 特别是企业人员来回很方便 |
不是很看好抢铁的东西,只是方便大家回家过年过节而已,平时大家估计还是开车,对经济发展作用不过太大,平时火车班次也是大大减少 |
新洲九街 发表于 2021-12-10 21:13 深圳的经验证明,不谋求国家中心城市或者直辖市,改革更有锐气。 |
东盟的贸易额已超过其他地方 是以后中国的重点 |
捣蛋大兵 发表于 2021-12-10 19:18 省副中心城市湛江发展起来 必定会带动周边发展 |
什么三教九流? 深圳早就被国家定位为全球城市,能级在国中之上! |
笑尿{:62_1540:} |
本人曾经说过欲发展海南,必先发展茂湛。优先发展茂湛是国家战略绕不过去的。 |
这几年湛江大项目不断,不知是不是国家开始重点发展湛江了 |
文章:(4)其它备选城市的天赋与局限 作为一个国土广袤,人口众多的国家,中国有潜力设立更多国家中心城市。 除目前的九大国家中心城市,以及罗天昊建议的增设沈阳、兰州、乌鲁木齐的三大城市之外,目前还有一些城市呼声比较高。 可能性很大的城市:南京、杭州、合肥、济南、福州、长沙、昆明、湛江。 深圳,青岛、大连、厦门有所望。但可能性不大。 呼和浩特与拉萨很特殊,但紧迫性比乌鲁木齐稍缓和。 各自天赋与局限分析: 南京和杭州处境类似。南京作为中国千年来的东南中心,积淀深厚,区位和交通优势处于绝对优势,若不是上海崛起,南京是当时无愧的国家中心城市。但是,既然上海已经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南京和杭州都面临一个离上海太近的劣势,且江苏和浙江省内诸雄竞起,南京和杭州在省内都无绝对优势。 苏州虽然经济发达,但是并非战略要冲,目前是一个普通地级市,东有上海,西有南京和杭州两大省会牵制,且周边都是发达城市。难以辐射。 东南主要是南京和杭州争雄。 济南与石家庄面临类似处境,石家庄离北京太近,而且京津本来就是两大国家中心城市,密度已经很高,石家庄希望渺茫。 济南既要受京津影响,省内也与青岛有竞争,目前经济实力尚未称雄省内。辐射范围也不够广。福州本身经济体量不大,且有厦门牵制,虽然福建经济崛起,但是整体还不够特别强势。不能象广东那样成为单独一级。 青岛和大连、厦门均已经是计划单列市,虽有海港,但处于大陆交通末梢,对内辐射有限,且在本省面临与省会的竞争,此外计划单列市兼得市场与权力两大体系的优势,既有发达的市场经济,又有丰厚的公共资源,预计国家不会轻易动。 合肥与长沙处境类似。合肥东受上海和南京影响,西向扩张又被武汉阻挡;长沙南受广州影响,北方扩张也被武汉独挡,这两大城市辐射能力有限,也难以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呼和浩特与拉萨类似。都是地域广大的自治区首府。西藏自治区面积超140万平方公里,内蒙古自治区面积超120万平方公里,但是呼和浩特离北京近,且内蒙人口少,蒙古族基本熟化;西藏人口少,且藏族从宗教信仰和民族特性来说,是一个相对和平的民族。近年来川人进藏多,民族人口结构已经中和。 深圳是个特殊存在。 在粤港澳,已经有香港和澳门两大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副国级,同时,广州已经是国家中心城市,深圳已经是计划单列市,再破格的话,局面复杂。 此外,深圳的经验证明,不谋求国家中心城市或者直辖市,改革更有锐气。 昆明未来在陆地与东南亚打通高铁时候,战略地位巨变。 湛江战略地位独特,但是未来难测。 湛江是中国的好望角,但,是否兴盛,不仅取决于中国,也取决于东盟,一旦中国与东盟之间产生强烈的产业落差,形成产业互补,湛江的战略地位才能凸显。 概言之,备选城市都有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部分潜质,但是缺陷也很明显。 |
文章: (3) 乌鲁木齐升格为国家中心城市,安定新疆 中亚门户,欧亚大陆中心。 乌鲁木齐的重要性,不在于经济,而在于政治与军事。 乌鲁木齐为南北疆战略核心,中亚要冲,决定中国未来百年的安定还是战乱。 乌鲁木齐的经济并不突出,但是军政重要性在国内仅次于北京。看警力密度即知。 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前哨。是西域最发达的城市。经济改革卓有成效。 乌木木齐净流入人口占四分之一,在北方省会(首府)中位居第一。博大开放。 新疆的民族和文化、宗教的治理与改革,对于中国影响极度深远。 新疆是中国与伊斯兰文明诸多国家之间的缓冲地,对于中国的统一与安定,至关重要。 别的不说,中国军警密度最高的两大城市,北京,乌鲁木齐,无需多言。 |
文章:国家中心,地位象征。 国家设立国家中心城市,不仅考虑到城市的经济实力,还有考虑辐射能力,交通区位等核心要素。 目前有九座国家中心城市,分别为: 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成都,重庆,武汉,郑州,西安。 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以及泛内陆腹地区域。 从平衡区域发展与兼顾战略安全出发, 中国未来新增国家中心城市优先三座: 沈阳,兰州,乌鲁木齐。 沈阳,东北交通枢纽,东北区域中心。 兰州,大西北的枢纽,扼控西域。 乌鲁木齐:新疆未来至关重要。 同时,随着时势发展,其它城市也有可能入列。 (1) 沈阳确立为国家中心城市,振兴东北 控地百万,拥民1亿,地广人多。 截止当前,其它六个传统国家大区,都已经拥有了国家中心城市,华北有京津两个国家中心城市。中部有武汉和郑州,华南有广州,华东有上海,西南有重庆和成都。西北则有西安。 传统的七大行政区,就差东北没有国家中心城市了。 设立国家中心城市,一个核心因素,就是辐射广,影响大。 东北曾是中国经济的长子,如今虽临时衰落,但是,东北根基雄厚。东北总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1亿。是中国一个非常特殊的区域。其市场容量,超过很多国家。 东北的消费能力强大,消费占GDP的比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潜力巨大。 在高峰期,东三省2016年GDP为52310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9127亿。两者比值达到了0.557, 远高于全国平均0.447的水平。在东北经济失速的危急时刻,消费的强劲,起到了巨大的稳定人心的作用。 至2020年,东北虽经济实力下滑,消费也低迷,但是消费对经济的贡献,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这么庞大的市场与人口,需要设立一个国家中心城市了。 东北复兴,就是沈阳大放异彩的时候。 新的国家中心城市,呼叫东北,遥指沈阳。 沈阳经济实力东北前三,在交通上,则雄踞东北交通中心,在区域辐射能力方面 也是东北第一,是大东北市场的中心。 在消费领域,沈阳也是东北的中心。并且是全国商业重镇。 在罗天昊国与城研发的2016年度中国20大城市消费能力排名中,沈阳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GDP的比值高达0.59,至2017年度则更达到0.68,高居第一,冠绝全国。 从沈阳可以看出,东北虽然经济不发达,但是消费却很发达。以东北的消费能力,若能把财富都留在本土,如多数消费品都能够实现自产,则对于东北的供给侧和产业振兴,有巨大的拉动作用。 沈阳同时还是东北的制造业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 沈阳是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沈阳制造在天宫,蛟龙,神州,航母,大飞机等领域的影响,举足轻重。同时,沈阳汽车产量超过100万辆,华晨宝马、上通北盛鼎足而立。仅次于北上广等少数几个城市,实力强劲。而整个东北,汽车产业仍是中国第一。沈阳机床厂驰名全国,在整个东北,装备制造业是主导产业之一。 沈阳还是东北的金融中心,投资中心。本外币存款占GDP比重在东北属最高行列,但是,吸引了90多家世界五百强投资落户。 作为大东北区域中心,沈阳的科教实力,东北前列,毋庸多言。 振兴东北,需要一个强大的龙头性,带动性城市,综合各方禀赋,沈阳大责难辞。 2017年,罗天昊在国内最早公开提出沈阳应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沈阳成为中国第十个国家中心城市,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 兰州确立为国家中心城市,经略西北 东决繁华,西决生死。 罗天昊认为,虽然东部是繁华富庶之地,但是,真正决定中国国家战略安全的,却是西部。虽然近代以来成为海陆两栖大国。但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内陆国家,国魂藏于内陆深处。 西部是中国的生态资源和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区域。在中国自然资源省区排名中,前几名全部是西部省份。在国家生态环境中,西部是大江大河源头,至关重要。同时,青藏还是中国的水塔。 西部是中国战略安全最大屏障。 西部山系纵横,东有横断诸山,南有喜马拉雅山,西有昆仑山,中有祁连山,北有阿尔泰山,天山。将中国与南亚、中亚天然隔绝。 历史上,西部是中原的屏障,东西线是中国的生死线。 唐之前的1000年中,强大政权多定都长安,借河西走廊控制西域,西域一直无法崛起强势政权,汉代的西域36国都是小国,不足以与中原政权抗衡。 汉唐盛世,中国不仅有海港,更重要的还是陆地丝绸之路。中国通过西域与中亚和欧洲来往,扬威于天下,经济文化强盛,领先世界千年。 只要控制了西域,中原政权就有弹性。大唐内乱,皇帝多次到西边躲灾。安史之乱,唐玄宗西避成都,赢得喘息时机,逐步剿灭东北安史势力。中唐时期,藩镇叛乱,唐德宗逃往陇西和汉中避难;唐末黄巢起义,唐僖宗也逃到四川。 战略要地的失去,影响的却是千年。 大宋赵家最大的损失,不是东部的燕云十六州,而是失去对西部的控制,导致后世千年的憋屈。 自宋起,由于定都东京,逐步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导致西夏坐大,面对北部先后崛起的辽和金,大宋无法西避了,战略空间极大被压缩。 中原政权中心东移,帝国享尽繁华,但是却失去了西部这个最重要的屏障,失去战略调整的空间。蒙古兵和清兵最后攻灭中原政权,采取的都是先打通西部,再从西部逐步驱赶东南的战略,搜山检海,中原政权无退却后方。后人也是受此启发才发现了胡焕庸线。 在当代中国,西部仍至关重要。未来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必然取道新疆,对南亚,东南亚的诸国的竞争,也可通过青藏高原来实现战略主动。 西决生死,自古如此。 兰州是中国地理中心,扼制大西北,举足轻重。 西安为西北的开始,兰州才是枢纽。 就发展经济而言,越过兰州之后,基本属于不适合发展经济的区域。所以,西北虽大,主要经济区却以西安为中心,以兰州为边界。 兰州需要实现双头鹰战略,东向,承接产业转移,西向,辐射西域乃至中亚国家。兰州当下的工业结构需要进一步实现产业升级,才能与中亚国家实现互补。 感受中国的经济地理,坐火车才能有直观的感受。 在广袤的大西北,几乎所有的重镇,都从西安出发,但是西安不能直达很多西北中小城市,只有兰州,才可以大小通吃。不仅可直达萨拉、西宁、银川、乌鲁木齐等中心城市,很多中等城市和小城市,也唯有兰州才有直达的火车。没有兰州中转,很多地方都需要绕道。 从兰州开始,无论是往西南的青藏,还是往西北的新疆,均进入少数民族腹地,某种意义上说,兰州是中国主体民族在西北的最后一个重要屏藩,地位至关重要。 历史上,兰州在则西北安,兰州失则西北危。 尤其是在汉唐两朝,多次被验证。 两宋失去了西北,从此再无战略纵深,多次被北方政权消灭。 提升兰州在中国的战略地位,势在必行。 兰州有望成为中国的国家中心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