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扫码登录更安全

登录 | 注册帐号 | 找回密码

茂名论坛

  • 关注抖音号
  • 关注公众号
  • 下载APP
  • 扫码关注抖音号
  • 扫码关注公众号
  • 扫码关注APP
快捷导航
楼主: 066888888

考入茂名一中的秘密:可以比其他人低160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1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父母有格局,孩子才优秀

“格局,是一个人精神上的基本架构,它昭示着一个人的胸襟气度,也是一个人内在精神的直接反映”,父母的眼界与格局,决定孩子世界的宽度。

曾国藩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父母有大格局,孩子才能走得长远。

作为父母,不能只关心孩子吃的饱不饱,穿的暖不暖,对孩子的关心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更要在精神层面关心自己的孩子。

养育孩子,不是只有“养”还要有“育”。除了物质上的满足,父母更应考虑的是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拥有大格局的父母能创造各种可能,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发现自己的价值,从而内心变得强大起来。

父母的格局决定了孩子的看世界的视野和态度。成为父母并不意味着失去自己,有大格局的父母不会把所有的劲都使在孩子身上,而是给孩子独立生活和思考的空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孩子也不能急于一时。养育子女,让子女接受教育的目的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光宗耀祖、挣大钱、买大房子,如果父母的格局眼界局限于此,孩子的格局也会受到限制。

父母要有大格局,就像纪伯伦在诗中所写的那样“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你可以给予他们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思想”。

父母有格局,才能打开孩子的未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2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父亲在洗车,儿子拿起小石头在车门上划起来。

父亲见此大怒,拿起扳手就打了下去,后来儿子被送到医院,证实手指骨折。

面对父亲,儿子轻声说道:“爸爸,手指会好的,不要担心了。”

父亲内心无比自责……一怒之下,冲回去要把自己的汽车给砸了,他看见儿子划的痕迹:爸爸,我爱你!

佛家有云:“怒者,心之奴。”

别对身边的人发脾气,他们是最在乎你的人,也是你最在乎的人;不管心情如何糟糕,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要说伤人的话,都不要随意发脾气。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3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鼓励孩子获得成功

对孩子不提过高的要求,让孩子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孩子才会对学习有兴趣。比如,低年级的孩子学会拼音和常用汉字后,可让他们给外地的亲戚写封短信,并请求远方的亲人抽空给孩子回信,让他们尝到学习的实际效用,这样能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4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事情不会再发生

当家长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给孩子带来极大的伤害时,应该第一时间坚定而决绝地告诉孩子“这种事情不会再发生。”

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成长经历,当家长伤害了自己的心灵,而家长却从未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了,没有任何的反应与表示,甚至是搪塞、否认、狡辩。

对于孩子而言,尽管从辈分上,自己未能与家长平起平坐,但是孩子的心理上,常常有着一杆天平,自己在这头,家长在那头。

孩子往往渴望的是能够平等、真诚地沟通,而当天平常年失衡时,尽管家长看似占着上风,但孩子的心,早已跌入谷底。

如果说“对不起”是一颗救心丸,那么“这种事情不会再发生”则是一颗定心丸。在孩子受伤时,“这种事情不会再发生”的分量重如泰山,一是修复现实的创伤,二是给予了孩子希望。

这是一句一言九鼎的话语,假如家长总是不停地重复保证,却一直不停地故伎重演,那么孩子的信任也将随着这句话频率的提高而下降,其功效也将逐渐丧失。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5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导孩子时用表扬代替批评效果会更好

  改正孩子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需要一个过程。但很多家长往往一看到孩子犯错时就会立刻进行批评指教,不给孩子留改正的时间,这样孩子便会产生挫败感,对于改正错误显得无力,时间一长,他们自己干脆就放弃了尝试,进而演变成家长们眼中的“越说越调皮”的“坏孩子”。其实面对这样的问题,家长们应当调整自己对待孩子犯错误的态度,对孩子要够宽容,发现孩子有一点点的进步时都要给予鼓励和表扬。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6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放手不管,才是对孩子最严厉的惩罚!


孩子,你心中的“好老师”可能是这样的


绝对不会向家长“告状;


要求尽量宽松,从来不批评;


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视而不见。


孩子,如果你把纵容视作爱的话,那么,老师其实不爱你!


电影《老师·好》中的苗老师,可能就是你最不喜欢的那种老师。


他会直接抹掉女学生嘴上的口红,会惩罚抽烟的男学生,还会将别着斧头来上课的学生赶出课室。


可是当学生急需用钱时,他第一时间组织募捐;


当学生闹进警察局时,他尽力把他们捞出来;


当学生举着酒瓶砸向他时,他拼命阻拦,只是想挽回一个即将误入歧途的学生。


当初人人讨厌的苗老师,最后却改变了一整个班级孩子的命运。


如果苗老师撒手不管的话,“小混混”会走向不归路,“坏学生”会毁了后半生。


如果有一天,老师真的撒手不管了,那才是对孩子最严厉的惩罚。


不怕老师批评你,就怕老师不管你。


那些看起来绝情的老师,一定是打心底里爱着这群孩子。


可她不能因为孩子而妥协,而退缩,因为一旦失去威信,这个班级会散漫,学风败坏。


每个孩子都是一株幼苗,而父母和老师就是手握剪刀,掌握孩子未来的那个人。


只有爱,没有管教,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只会成为温室里的花朵;


严师才能出高徒,孩子能否长成参天大树,少不了老师和父母的修剪与培养。


孩子,对你严厉的老师,你一定要心怀感激。


正因为期待你变好成才,她才会顶着种种压力和风险,去苦口婆心或大动干戈地管教你。


每一位为人师者的用心与深情,是能够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7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吃饭:

    1、吃饭少关系不大,不追着他,不吃就算了,一碗是基本量。不要求吃太饱,七分饱,够身体消耗能量就好。这样大脑皮层沟壑多,利于记忆等。

    2、尽量培养孩子少吃肉、多吃蔬菜水果(能坚持最好),不要让身体积累脂肪、影响大脑。一定要把零食取了,用水果代替,每天必须吃苹果和香蕉,这两样都跟智力有关并有安神作用。

    我一个医生朋友曾告诉我,千万不要强迫小孩子吃饭。小孩子是有几个生长发育期的,特别是青春期,饭量自然会增。如早早打开胃口,到发育期时他的饭量就过了,到青春期时你让他少吃点都不行。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8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是无处不在的

你如何对待长辈,或是跟别人怎样相处。你家里的布置,你在厨房里做家务,你端在桌子上的几个菜。你打扫屋子,对物品的摆放。你平时的穿着。

所有的一言一行。

孩子从会走路会说话开始,就在向你学习了。所以今天孩子的学习如何,基本是你前十年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9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放下身段

不要总是对孩子发号施令,命令孩子“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如果孩子的年龄足够大,表达能力没有问题,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或替代办法,让自己成为孩子的引导者和辅助者,而非指挥者。
 楼主| 发表于 2019-11-30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尊重的语气

从两三岁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意识会愈发强烈。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见,说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当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要求时,不要认为是他不听你的话,跟你对着干,而粗暴地反对他。

如你要求孩子学英语,可他还想再跟小伙伴们玩一下,你不能发脾气:

“越大越不听话了,不好好学习,看你长大了能干什么。”

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应该用尊重的语气:

“那你再玩一会儿,不过,玩完了,可一定要学英语。”

孩子就乐于接受了。也可以和孩子亲子阅读的方式,来把一些道理传递给孩子。不仅增加感情,还能从小培养阅读习惯。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智的选择自己的朋友

根据哈佛,影响个人幸福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是人际关系。
所以如果你想变得开心的话,要选择和乐观的朋友在一起,
他们能欣赏你真实的自己,让你的生活变得更丰富,快乐,有意义。
 楼主| 发表于 2019-12-7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爱孩子,就要让他受劳动的苦

杨绛的父亲说:教育孩子独立,胜过当第一。

可在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模式中,哪里会舍得让孩子动手,家长排队轮着伺候。

口渴了,水杯送到手边;房间乱了,自有人收拾;等到大一点,学业那么繁重,兴趣班那么多,哪有时间去忙活这些琐碎繁杂的生活小事?

说起劳动教育,其实离不开家庭教育,做家务就是其中一项很好的劳动教育。孩子做家务的能力,常常被父母低估和忽视。但它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却影响深远。

哈佛大学学者曾做过一项调查,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爱做家务与不爱做家务的孩子相比,成年之后,就业率为15:1,而犯罪率为1:10。爱做家务的孩子,拥有更高的心理健康指数和家庭幸福指数。甚至在学业上,常做家务的孩子也往往表现得更加优异。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是在爱孩子,为孩子包揽一切家务事,但这样做反而是害了孩子!

相比知识的学习,实际生活能力的训练更是教育中不容忽视的根本。

孩子最初在家庭中学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律的习惯,以及热爱生活的态度,这些将伴随他们的一生,成为他们获取幸福必备的最重要品质。
 楼主| 发表于 2019-12-8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付出努力不一定会有好成绩,但是不努力就一定不会有成绩

父母关心孩子的成绩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就是有时候表现的太过急躁了,反倒没有起到教育的效果。家长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孩子成绩上面,不但会给孩子带来太大压力,也会使父母于无形之中忽略了孩子的美好。

要知道,成绩只是检验孩子在一个阶段内的学习成果,代表了这个阶段内孩子的表现,而孩子的未来有无限种可能,家长更应该向孩子灌输的想法是:成绩没那么重要,只要努力了就好。

只有在学校阶段,大家才把成绩看的无比重要,但进入社会以后,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关键是能力!那些只是为了拿到好成绩而努力学习的人,获得的是暂时的成功,只有那些为了成功而不断努力的人,才能收获最大的成功。

努力是一种持之以恒的品质,是孩子不断进步的源泉,唯有努力,才能让孩子不断地变得更好!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8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思。这爱好完全是出于他的真性情的,而不是为了某种外在的利益,例如金钱、名声之类。他喜欢做这件事情,只是因为他觉得事情本身非常美好,他被事情的美好所吸引。
发表于 2020-7-30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楼主,是不是哪里有毛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友情链接: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