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并茂的城市有多强:
智造绿色产业,探路绿色新城
文/马妮
千百年来,茂名与海相伴,海洋为茂名先祖带来了食物,也留下了向海而兴的愿望。几代茂名人的百年梦想在两年前终于实现,拥有了深水大港的茂名,从此开启了山海并茂的新征程。
航拍广东茂名,滨海绿城四季花开 图源:视觉中国
过去,茂名以“油城”闻名。如今,茂名拉开“油化工”到“气化工”的工业布局大幕,推动丙烷脱氢为龙头的世界级绿色化工和氢能源产业园加快建设,拉动临港产业项目逐步聚集,用大港口撑起大产业。
大港口时代,茂名即将再次启航。
目前,茂名正借助“四大平台”的硬核优势,谋划“五大基地”:打造世界级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基地,引领茂名成为全球最大、成本最低、品种齐全、有定价权的聚丙烯生产基地;打造国家级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菜篮子”;打造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中国南方文旅康养度假基地,以及示范性城乡融合发展基地。
“蓝色”经济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上下都在寻找“工业的血液”——全国石油产量只有12万吨,同时期的美国石油产量达到3亿吨。
当时,茂名某个村里的小孩用山上的石头垒窑煨红薯,发现石头可以燃烧。后来,经过勘探,该地油页岩矿总储量达51亿吨,居全国第二位。
1955年5月12日,广东省茂名页岩油厂筹建处经批准成立,第一代建设者从祖国四面八方云集茂名,以镐头加扁担的“开荒牛”精神,挖开坚硬的矿山表层,取出千年的油页岩提炼页岩油,结束了广东无石油的历史。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状况转变,茂名从单纯的页岩油开发逐渐发展为完善的原油加工产业链,在几十年间慢慢成为我国南部最大的油品供应基地。
1975年,茂名升级为地级市,成为粤西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柱。茂名石化从年加工原油能力100万吨至年加工能力超过2000万吨,成为全国首座千万吨级炼油基地、进入全国2000万吨级炼油“三甲”。
随着炼油石化产能过剩,传统化工产业链逐渐饱和,竞争激烈,茂名如何围绕其布局寻找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如当年从母岩开采转向石油炼化,茂名瞄准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局催生新业态的机遇,试图在全球化工产业往气体化工、绿色化工变革的趋势中,占据自己的一方天地。
这次转型,茂名有自己的“硬核”优势。经过数十年产业积淀,茂名化工产业基础设施及配套产业完备,拥有大量的高技术人才,传统化工产业链已相对完善。
随着大船驶进茂名港博贺新港区,茂名进入了大港口时代,为后续引进临港产业项目提供支撑。
博贺新港区油码头建设工地 丘立伟摄
作为广东省内离马六甲海峡国际航线最近的港口之一,茂名港博贺新港区的出现为茂名在新一轮海洋经济发展大潮中增添了关键筹码。
大港口来了,大项目也来了。
2020年3月,依托茂名的深水大港,东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400亿元的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开工,志在打造以丙烷脱氢项目为龙头的世界级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园。该项目是茂名建市以来,引进最大的民营工业项目。
东华能源是全球最大的丙烷贸易商,在丙烷的产业链上有着深厚的资源和耕耘。选择茂名,正是看中其区位优势以及产业应用优势。
东华能源在公告中表示,在茂名投资建厂造链,看中的是茂名作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制品生产和出口基地以及大港口资源。“方便进口海外廉价的丙烷资源,产品靠近华南与东南亚市场,且通过海运输出也极为便利。”
2019年3月22日,广东茂名港博贺新港区建成投用,年吞吐能力超亿吨 图源:视觉中国
比茂名建市时间还早四年的茂名石化,已悄然迈开跨越式发展的步伐。
2021年,茂名石化启动总投资299.5亿元的炼油转型升级及乙烯提质改造项目。茂名石化提出将采取“炼油向化工转型,油品迈向洁净,化工迈向高端、迈向精细,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发展策略,分三步走率先建成世界领先炼化企业。
时至今日,茂名滨海新区已初步形成了以博贺新港区为主,吉达港、水东港、博贺渔港为副的“一主三副”港口群。依托深水大港,滨海新区蓄力打造千亿级临港产业集群,除东华能源外,广州工控、益海嘉里、道道全、粤西LNG等项目也纷纷“抢滩”。
茂名“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推进东华能源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拓展上下游产业链,打造世界级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园。
“氢城”实力
一直以油为业的城市,也在坚持绿色发展。
2019年,恰是茂名建市60周年。茂名推出《氢能源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在茂名高新区规划了占地6000亩、以氢能为原料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打造“制氢—储运—加氢站—氢燃料电池—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布局。
代表着绿色产业的氢能产业在茂名从此起步。
作为国际公认的潜力最高的清洁能源,氢能源是能源领域皇冠上最璀灿的明珠。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都将氢能源的发展利用,放到国家安全能源战略的高度,投入大量的资金与人力进行开发研发。
可以说,未来谁解决了氢能源利用效率的问题,谁就占据了未来能源发展最大的优势。
2019年,氢作为能源首次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氢能源的发展方向已经逐步形成社会共识。
多地把氢能源产业写进发展规划 图源:视觉中国
2021氢能产业高峰论坛预测,2030年全球用氢总量有望达到2亿吨;在2030年碳达峰背景下,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预计将达到3715万吨。
目前,氢气的主要生产方式有含氢物质制氢、化石能源制氢、化工副产物氢气回收,后两者在石化生产过程中都能形成氢气。
拥有完备石化产业链的茂名在向能源革命进军上,理应充当先锋。
事实上,茂名也有实力。在氢能的制备能力上,茂名拥有雄厚的基础。
茂名石化拥有大规模的制氢装置,单年产氢量可达45多万吨,年化工副产氢量超过27万吨,曾创下全国单产最高煤制氢装置的纪录,可保证充足的气源供应。
但茂名想要的,是氢能全产业链的集聚发展。
按照《茂名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滨海新区作为发展氢能上游产业和氢能化工产业的核心区域;高新区作为发展氢能源汽车、燃料电池及装备制造等氢能下游产业的核心区域;两大核心区域协力,共同构筑茂名氢产业的全面发展。
如果说滨海新区是扎实稳定的老大哥,那么茂名高新区就是锐意进取的先锋。
今年初,茂名高新区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签署产学研合作项目,围绕石油化工、油气储运、氢能源汽车及燃料电池等方面开展研究,同时围绕高新区企业技术难题,开展重点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12月22日,茂名石化与茂名高新区广东茂化发展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广东茂高新能源有限公司。未来五年,中国石化与茂名高新区共同打造综合能源规划、发展、建设、运营、服务为一体的平台企业,规划建设该区12座油-氢合建站等配套基础设施。
乙烯基地 图源:视觉中国
有产业基础、有科研助力,还需要带动上下游企业走进茂名。
“茂名深厚的产业基础,良好的营商环境,前瞻性的产业思维,特别是在氢能利用方面的前景吸引了项目落户。”东华能源相关负责人此前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此打造全球最大的聚丙烯生产基地,同时顺势发展氢能产业,携手茂名共同发展。
茂名“十四五”规划提出,大力发展氢能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全力推动氢能储运体系建设,推动油—氢合建站建设运营示范工程,积极吸引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及核心零部件企业落户,加快氢能源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绿色能源研究所等研发平台建设。
“游城”期盼
茂名坚定发展绿色产业的步伐,致力建设一座绿色生态的城市,山海联动,实现山海并茂。
在茂名长达180公里的海岸线上,除了抢滩登陆的千亿产业群、未来是星辰大海的氢能源产业,还有国际公认达到A级水平的大量滨海资源。
茂名红树林 图源:视觉中国
不仅海、岛、岸、湾、滩应有尽有,还最大限度地保留岸线原生态和自然色。
在茂名水东湾新城南海岛,歌美海度假区、晏镜岭景区、红树林湿地公园、西滩度假区和中国第一滩景区等四大景区板块同步推进,多点开花。
2017年,茂名参加大型城市文化旅游竞演节目《魅力中国城》第一季竞演,在央视舞台上打响了“滨海绿城、好心茂名”品牌。
那场对决中,全国有32座城市参加,茂名披荆斩棘历经三轮竞演,以总分第一的成绩夺得“最受观众喜爱魅力城市”和“十佳魅力城市”荣誉。冠军的光环让茂名成为吸睛的旅游目的地,还激发全域旅游热,推动茂名向“游城”蝶变。
2018年以来,茂名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茂名的好故事、好文化、好风光通过《魅力中国城》舞台走出了茂名,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曾参与竞演的内部人士表示,这场竞演为茂名旅游前所未有的自信。
2021年5月8日,云茂高速,部分工人在吊装龙门架、调试ETC设备、安装道路标志标牌 图源:视觉中国
然而,茂名亦深知自身的难题。茂名市文广旅体局有关负责人此次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提到:“旅游产业整体没有形成完整的发展体系,旅游供给未能满足需求”。
“游城”想变得更好。
根据《茂名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南海博贺滨海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东水湾滨海旅游度假区发展成具有浓郁滨海风情、生态文化特色、全国知名滨海休闲度假胜地、国家级滨海旅游产业试验区。
于是,茂名找来合作伙伴,与华侨城集团合作,依托南海旅游岛,打造水东湾新城滨海旅游产业集群,将水东湾新城打造成中国滨海旅游的标杆项目、示范项目。同时正在全力推进浪漫海岸、海昌海洋公园等文旅项目建设。
2020年,茂名空气质量达标率在全省排名第一 图源:视觉中国
“由南向北,茂名已形成全域旅游发展轴。”茂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茂名博贺渔港、放鸡岛、浪漫海岸、中国第一滩、水东湾、歌美海形成“六点一线”的旅游发展格局,在其辐射带动下,滨海度假旅游、冼夫人文化旅游、潘茂名康养游、美丽乡村风情游、山地体育休闲游等特色龙头旅游板块迅速崛起,同时整合茂名的气候优势以及滨海资源,加大宣传力度,未来将全力推动滨海避寒度假康养旅游板块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