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扫码登录更安全

登录 | 注册帐号 | 找回密码

茂名论坛

  • 关注抖音号
  • 关注公众号
  • 下载APP
  • 扫码关注抖音号
  • 扫码关注公众号
  • 扫码关注APP
快捷导航
查看: 2772|回复: 1

[今日关注] 聚焦党代会,茂名这些工作获央省媒关注点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9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今天(28日)上午

中国共产党茂名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在市民中心隆重开幕

茂名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会议前夕

经济参考报、南方日报

南方杂志、时代周报、羊城晚报等央媒省媒

聚焦茂名发展

为茂名过去5年成绩点赞

一起来看看

↓↓

经济参考报


向海而兴 融湾强带

 茂名打造广东沿海经济带重要引擎


文/徐金鹏 周强 徐弘毅


图片


地处粤西沿海,却是欠发达城市;GDP体量位居全省中档,但人均可用财力却排名靠后;因工业建城,却是广东农业第一大市。这些矛盾的指标却在新时期构成这座城市发展可塑性的潜力支撑。

作为一座因石油而生的工业城市,地处广东沿海经济带的茂名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直面民生短板、历史欠账,拥抱大湾区机遇,在向海而兴中“融湾强带”,持续推进城乡高质量发展。

图片

补齐民生欠账实现发展共享
图片


一条水泥路穿村而过,给茂名高州市根子镇书房村村民吴兴华带来的不只是交通的改善,更是收入的增长。他说:“交通条件不断改善,汽车下乡、电商进村,荔枝收购单价从2元提高到5元以上。”

2020年,在全市攻坚“四好农村路”行动中,书房村实现了“户户通小车”。此前,茂名的“四好农村路”,有超过3100公里亟待完成,建设任务全省最重。面对历史欠账,茂名市全体干部群众咬紧牙关,铆足干劲,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实现100人以上自然村全部通达硬化路。

位于粤西沿海的茂名,全市户籍人口820多万,位居全省第三,人口大市的背后是其人均可用财力仅为全省平均数的43%。谈起全市民生短板,茂名市市长庄悦群说:“茂名人多钱少包袱重,2021年全市尚有160多万人口未实现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其任务量占全省目标任务的1/4;需铺设管道长度约1.4万公里,任务在全省中最重。”

事不避难者进,一场农村集中供水攻坚战在全市打响。为筹措资金,茂名调整支出结构,争取上级财政支持,优先保障农村集中供水工作。目前,已完成攻坚任务的99%以上,基本实现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窥斑见豹。在茂名走街串巷,城市清爽、街道整洁,城市民生、社区治理短板加速补齐。今年初,茂名首次获评国家卫生城市,并被确定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是广东唯一新增的地级市。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我们党员干部无论再苦再累,也要把老百姓的民生问题解决了。”茂名市委书记袁古洁说。

产业化推进乡村振兴抢抓湾区机遇
图片

在种满荔枝树的贡园,9棵千年古树依然枝繁叶茂,成为茂名荔枝文化的最佳讲述者。

今年“双11”前后,贡园所在的高州市元坝村荔枝大户林常珍十分忙碌。“镇里引导我们成立合作社,避免了农户间打价格战。今年政府还协调物流企业,邮费实现6折优惠。”林常珍说,“本地荔枝不够销,我们还到外地收购。生意越来越好,我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后也回家帮忙了。”

不到茂名,不识当地农业之大。这里是世界主要的罗非鱼生产基地,经济林面积位居全国前列,更被誉为全国水果第一市,其中荔枝产量约占全国1/4,荔枝产业链总产值超110亿元。

“交通短板的补齐让茂名农业迎来了发展机遇。”茂名市委常委、高州市委书记王土瑞说,“茂名农村人口多,农村区域大,农业是茂名经济社会稳定的基本盘。”

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认为是乡村产业振兴的“牛鼻子”。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茂名以市场为导向,借鉴工业思维发展农业,按照“一县一园”布局,先后创建荔枝、化橘红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1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2020年,茂名市农业总产值达到1049.83亿元,成为全省首个农业总产值过千亿元的城市。茂名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梁亚河表示,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农业三产融合形成产业链,已成为人才、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流向农村的重要载体。

11月的茂名,依然艳阳高照,晚稻迎来了成熟期。人在分界镇杏花村田埂路上穿梭,稻香扑鼻沁人心脾。作为储良龙眼的发源地,分界镇围绕龙眼经济发展观光农业,催生了民宿、电商等新业态。

在修葺一新的“知青饭堂”,游客在历史印记与特色餐饮巧妙结合中重温知青岁月。分界镇党委书记李祖源说,随着广湛高铁建成通车,茂名与广深的通行时间将缩短至1.5小时左右,大湾区带来的新机遇让茂名乡村发展大有可为。

高质量延伸产业链谋求绿色转型
图片

工地灯火通明,货车穿行其间,一座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园正在茂名滨海新区拔地而起,这里将打造世界级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基地。作为“链主”企业的东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正将其第三代丙烷脱氢装置投放此地,为广东沿海经济带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这项总投资达400亿元的项目为何选择茂名?“我们从东北开始一路向南调研,甚至海南都去过。”东华能源(茂名)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华杰说,项目需要5万吨级的深水码头资源,从码头到生产装置的距离要控制在5公里范围内,“这些条件茂名都具备。”

东华能源的大手笔投资与茂名谋求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意图不谋而合。茂名被誉为“南方油城”,二十世纪50年代因开采油页岩炼石油而崛起,后来成为我国以加工进口原油为主的重要基地。相对传统石油化工而言,丙烷脱氢项目属于绿色化工,占地小、能耗低、污染小。

“茂名石化是本地最大的企业,其炼油能力超2000万吨/年,在茂名市市级财政中贡献了近3成的税收,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占比超50%。”茂名市商务局副局长陈土显表示,茂名以往对传统石化产业依赖很大,为解决产业发展瓶颈,开启了从“油城”向“氢城”的转型,通过抓大项目、大产业促城市发展。

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园是城市东进发展临港工业的重要落子。茂名全域面积1.14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80多公里,拥有山海相拥的全地形资源。近年来,按照组团式发展,茂名通过北优、中联、南拓、东进拓展城市空间骨架,为多元产业的发展打开了纵深。600多万常住人口也为新型城镇化提供了基础。

为迎接2026年广东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的举办,一座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的共青河新城正在打造,新城建设指挥部负责人叶秀强说:“时不我待,我们要抓住一切契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广东将全省划分为珠三角地区、沿海经济带和北部生态发展区等三大功能区。其中沿海经济带发挥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优势,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力争打造成为“一带一路”的战略枢纽和重要引擎。袁古洁表示,全市聚力打造广东沿海经济带上的新增长极,抢抓大湾区发展机遇,坚定不移向东向南向海发展,为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

南方日报


赓续文化根脉,打造城市品牌

“好心”精神铸造文化IP


文/刘俊 杨金凤 赖宣任


图片


 戳链接看全文:


茂名:“好心”精神铸造文化IP | 迎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系列报道㉕


南方杂志


茂名:

党建赋能促发展,谱写振兴新篇章


文/余柳娟 宋历恒

图片







建党百年,风华正茂,茂名大地处处涌动生机。近年来,茂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织密建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锻造过硬的基层党员干部人才队伍,让党建赋能茂名的各项事业发展,谱写了茂名振兴的新篇章。特别是今年以来,茂名通过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各级党员干部把对党史学习的感悟转化为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的动力,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质量,让党建成为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


学党史砥砺初心,办实事滋润民心
图片
“现在从早到晚都有水用,自来水又安全又稳定,放在以前不敢想象。”茂名信宜市贵子镇贵子村党支部书记张东说。以前,贵子村祖祖辈辈喝的水,都是未经处理的山泉水,饮用水安全风险较大,自2021年农村集中供水攻坚行动开展以来,信宜建设了135个村级供水站,让散落山区的村庄告别了山泉水,用上了放心水。2021年以来,茂名累计集中供水覆盖159.09万人口,占攻坚总任务的99.16%,基本实现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这是茂名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缩影。2021年以来,茂名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和省委部署,坚持守正创新,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历史是鉴往知来最好的教科书。茂名坚决扛起政治责任,成立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袁古洁任组长的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和工作安排,制定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学习培训、革命传统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等10个子方案文件,形成党史学习教育“1+10+N”总体工作思路。

“头雁”引领,“群雁”齐飞。市委常委会坚持以上率下,带头抓好“第一议题”学习,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全市9970个党支部细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落细落实,让全体党员全员参与、全面提升,把基层党组织锻造成坚强战斗堡垒。

茂名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沃土。今年,茂名首个镇级革命历史陈列基地——高州市荷花革命历史陈列展馆正式揭牌,信宜扶参村革命历史教育基地对外开放,在广东南路革命化州教育基地(柑村)建设党校,成为党员接受精神洗礼的重要场所。

把对党史学习的感悟转化为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的动力,茂名各党支部聚焦一系列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行群众“点单”、政府“炒菜”、群众“品评”的“菜单式”工作法,推动“办实事”见行见效。

截至目前,“推动农村集中供水、水库移民村建设”,“拓宽荔枝销售平台,助荔农增收致富”,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精彩100里”先行段,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等茂名市十件重点民生实事已100%完成。

回望百年征程,准确把握历史方位,全面抓住历史机遇。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后,茂名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热潮,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茂名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茂名要求,全市党员干部要把“两个确立”与“两个维护”一体融会贯通、一以贯之地坚持和捍卫,牢牢把握“十个坚持”经验启示,与时俱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更高水平的“好心茂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
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质量
图片
在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时,茂名不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思路、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聚焦重点织密建强组织体系,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

茂名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根基,坚定不移用党的科学理论凝心铸魂,引导全市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图片

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茂名全面推行“三个第一”学习教育制度,建成111个镇街党校、1904个村(社区)分校,健全市、县、镇、村四级党校体系,打造市县镇村四级视频直播系统,对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实行全覆盖定期轮训。同时,全面推行共产党员“政治生日”制度,不断强化党员身份意识、责任意识和宗旨意识,增强党员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2021年是集中换届年,茂名全面完成了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全市1904个村(社区)共选出12559名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实现了所有村(社区)100%一次性选举成功,村(社区)“两委”班子平均年龄下降12.7岁,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数量是换届前的2.2倍。

总结运用打赢脱贫攻坚战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好经验,统筹选派325名第一书记、688名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员到乡村振兴任务重的基层一线锻炼。此外,茂名还创立了村(社区)干部后备队伍培养机制,累计储备培育村级后备人才6309人,2687人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174人担任村级党组织书记,较好解决了村级干部学历偏低、年龄偏大、能力偏弱、后继乏人等问题。

茂名以实施新一轮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以“完善组织体系开启新征程”为主题,全面推进村级党组织“评星定级”,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推动基层党建质量提升。

探索推行村级组织向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以制度形式明确村级各类组织要定期向党组织请示报告,遇到突发情况、重大问题或紧急事件要即时报告,村级党组织对报告内容及时分类办理、全程监督,做到跟进度、跟程序、跟疑点“三跟进”。

近5年,茂名共投入基层党建经费约11.2亿元,重点保障村级组织运转、党员教育培训、服务群众和阵地建设等。

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图片
以党建引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成了茂名近年来乡村走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的秘诀。

茂名坚持以党建引领各项工作,完善村党组织对村级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领导机制,认真落实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四议两公开”工作制度,做到决策议题由党组织提议、决策事项由党组织牵头、决策过程由党组织把关、决策结果由党组织督办。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加大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电子商务新型经营主体等建立党组织,把党组织延伸到基地、融入到产业。

乡村要振兴,必须加快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党员和人才队伍。

茂名深入实施“头雁工程”,提早储备、提标选配、提级管理、提薪保障;同时,通过进一步健全机制,让驻村第一书记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为群众想办法、谋发展、解难题。

茂名还鼓励引导党员带头创办领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县镇村党组织协调有关方面给予支持,组织每名党员致富能手至少结对帮带一户群众。

同时,着力建设乡村振兴学院,培育本土人才,大力吸纳回乡返乡人才,建强市县镇三级人才驿站,推动优质智力资源向基层倾斜延伸。

通过党建引领,茂名时刻抓住“推动乡村产业兴旺”“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激发乡村振兴内在动力”四个重点,全力打好乡村振兴这场硬仗。全市农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全省唯一过千亿的地市。荔枝、化橘红、罗非鱼等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形成“6+12”现代农业新格局。成功举办两届中国荔枝产业大会,茂名荔枝全产业链实现产值超百亿元。

同时,茂名扎实推进辖区全域范围的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污水处理、集中供水、村内道路建设、生态环境整治等工作,加快补齐农村突出短板。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挥好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发挥乡贤作用,引导乡贤积极投身到农村事业中来。发挥好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作用,形成常态化的工作机制,从小事做起,切切实实服务好辖区的老百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进一步弘扬“好心茂名”精神。全市自然村干净整洁村达标率、农村公路路面硬化率达100%,文明村镇覆盖率96.04%,农村集中供水、无害化户厕、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实现全覆盖。蝉联省第一、第二届“乡村振兴大擂台”总冠军,高州元坝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时代周报



从有水喝变成喝好水, 

茂名159万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


文/陈泽秀


图片



掘机挥舞长臂,机械轰鸣作响,工人穿梭忙碌——开挖沟槽、管道布设、焊接管道……这是过去的7个月时间里,在茂名各地经常能看到的农村集中供水施工现场。

今年5月下旬以来,茂名市开展了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攻坚行动。如今,随着攻坚行动基本完成,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已经延伸至广大村民家中。

现在村民只要轻轻拧开水龙头,清澈洁净的自来水就哗哗地往外流,越来越多的村民感叹:“终于用上自来水了,方便又安全,放在以前根本不敢想象。”一些经历了古井挑水喝、手摇井摇水喝的老人,看到水龙头里流出的自来水后,甚至笑得合不拢嘴。

喝上水、喝好水,这是茂名农村地区居民真切的期盼。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攻坚行动,不仅解决茂名159万农村居民的饮水难题,同时也为加快城乡融合步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从有水喝转向喝好水

电城镇鸡打村,位于茂名市滨海新区,长期以来,该村村民饮水主要采用清水泵抽取地下水为水源,多数由村民自己自备井抽取地下水饮用。
随着时间的迁移,地下水位下降、水量减少、海水渗透导致水质恶化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困扰着鸡打村村民。

今年10月,茂名市博海水质检测有限公司出具了《滨海新区鸡打村地下水检验报告》。该报告显示,鸡打村地下水浑浊度、肉眼可见物和总大肠菌群三项指标不合格。尽管浑浊度、肉眼可见物这两项指标不合格并不影响人体健康,但饮用未经高温烧开的地下水存在影响人体健康的风险。

不止鸡打村,以前每到年底,对于茂名市茂南区羊角镇的不少村民来说,用水成了一件难事。

今年之前,羊角镇仍有22个自然村1万多人没有实现集中供水,一到年底村民家中的井水常常接近干涸,水源不足、水质易浑浊及饮用水未净化等问题凸出。

图片

茂南区羊角镇禄段村供水管网  丘立贺摄

事实上,在茂名各地农村,通过附近的古井、山泉引水,提前储备水,或者到其他地方把水运回来,是多数村民以前对于吃水用水的共同记忆。水质时好时坏等问题也时常困扰着不少村民。

今年5月,广东省政府印发实施《广东省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攻坚行动方案》,明确2021年年底前农村集中供水尚未全覆盖的地级市基本完成全覆盖任务,全省农村人口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以上,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达到90%以上。

经核查统计,茂名需实现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人口为160.43万人,超过全省目标任务的四分之一,需铺设管道总长度超过2.8万公里,任务在全省中最重。

解决农村饮水问题,如何让广大农村居民从“有水喝”转向“喝好水”,事关民生福祉。为此,茂名精心组织,高位推动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攻坚行动,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出台相关方案,制定了“市级领导分片包联、专班成员单位挂钩督导”的工作推进机制。市委书记、市长分别挂钩任务较重的县区,多次带队深入一线开展“解剖麻雀”式调查研究,指导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水务、发改、财政等部门各负其责、协同发力,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经过7个月的攻坚行动,茂名农村集中供水工作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

截至12月24日,茂名市共投入24.21亿元用于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攻坚行动,累计完成覆盖人口159.17万人,占攻坚总任务160.43万人的99.22%。

其中,茂南区、滨海新区已经完成全覆盖攻坚任务,电白区、信宜市、高州市、化州市也基本完成全覆盖任务,完成进度已经接近99%。

图片

茂南区自来水管铺设入村  丘立贺摄

目前,茂名农村集中供水工作已进入工程扫尾、查漏补缺、提质增效阶段。其中,工程扫尾方面,主要在调试供水设备,水质、水压、管网通水情况综合检测;查漏补缺方面,广泛发动群众继续积极报装自来水,进一步深入做好集中供水全覆盖。

根据计划,茂名将在确保工程安全和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力量投入,全力以赴推动尚未完全收尾的新建供水工程早日建成通水。
“茂名当前正在进行一体化供水设备安装和完善调试,在按照时间节点高效完成攻坚任务的同时,深入组织开展工程建设质量大检查,对标对表查不足,全面整改提升,全力确保工程项目质量,各地要在年底前建立县级统管机制,让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茂名市副市长高雪山说。

完善长效机制,确保源清流畅

农村集中供水是一项大民生工程,茂名地貌复杂、山区人口众多,任务很重。

在茂名,对于地势平坦的自然村来说,实现农村集中供水难度不算大。这些地区通常具备自来水厂扩网条件,利用已建成的乡镇自来水厂进行扩网供水即可。

不过,在海拔较高的山区,水压无法达到通自来水的条件,导致以往水厂管网铺设遇到山坡,常常难以克服高低落差的问题。如今,借着农村集中供水攻坚的强劲势头,茂名的山区也接上了自来水管网,农村居民终于喝上了自来水。

位于茂名市北部的县级市——信宜市境内山地超过七成,被称为“八山—水一分田”。在信宜市,海拔高差从50米至1704米,单纯的镇级水厂扩网、远距离铺设管道并不现实。

今年农村集中供水攻坚行动开展以来,信宜市建设了135个村级供水站,让散落山区的村庄用上了“放心水”。

茂名市电白区黄岭南清村委会5条自然村,则利用原有小型山泉水进行设施净化改造,或由相关镇委托区水投集团采购净水一体化设备解决,实现了集中供水全覆盖。

图片

自来水管延伸至茂名村民家中  何伟摄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每个村落都存在不适宜挖坑铺管的情况,施工队借助“顶管”工艺进行地下作业,在可施工的工作坑内借助顶进设备产生的顶力,将管道按设计的坡度顶入土中,快速完成管道铺设,最大程度减少了在村民房前屋后施工造成的损坏,力求把好事办好。

自来水管道接通了,水龙头安上了,维修、管护如何跟得上,是个大问题。

为了避免“重建设、轻管理”的旧思维,构建长效管护机制,茂名谋划建后管护工作,全面推动建立县级或区域统管机制,确保工程持久发挥效益,保障广大农村群众饮水安全。

其中,信宜市、高州市、化州市积极与粤海水务公司合作探索“政府主导、城乡统筹、市场运作”的良性运行机制,稳步推进区域内水厂资产重组并购,组建供水服务企业(项目公司),盘活存量资产,推动城乡供水深度融合,逐步实现供水城乡一体化,进一步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

茂名市滨海新区则依托区属国企滨海发展集团统建统管,在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工程中引进了智慧水务平台,有效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

目前该智慧水务平台有管网管理系统、管网监控系统、分区预警系统、营业收费系统和手机抄表系统等系统平台,并且都配备有对应的移动端应用,可以在手机移动端查询浏览。

简单来说,茂名滨海新区的用户,可通过使用“智慧水务”微信小程序,进行咨询、缴费、维修等事宜,实现足不出户用上“安全水”。除此之外,抄水表也可以网上一键完成,不再需要实地跑腿,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有效降低运行维护成本,实现了自来水“触网”。

图片

高州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入选广东十大最美水利工程  丘立贺摄

茂名市委副书记、市长庄悦群说,在推动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过程中,茂名坚持因地制宜,把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和促进农村原有供水设施提档升级结合起来,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农村集中供水管护长效机制,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

做好乡村振兴“水文章”

解决160万村民集中供水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茂名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能够基本实现,离不开资金与人工的保障。

根据计算,茂名预计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工程所需资金达到38.97亿元。为了筹集资金,茂名充分整合各类资源,把农村集中供水工程作为优先保障领域,统筹整合涉农资金、申请专项债券资金、加快推进与企业合作、发动乡贤支持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

其中,滨海新区根据不同自然村的经济情况,通过了“降低首付费用,分摊逐月缴纳”的方案。具体来说,就是针对经济基础薄弱的村子,首创性地采用了“先交预装费,剩下款项分三年期每月在水费中分期扣除”的做法,减轻了村民实际用水负担,同时又保障了供水报装进度。

资金有了保障之后,茂名充分发挥以工代赈“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通过让利惠民、宣传发动,吸收本村劳动力参与到项目中务工。

在滨海新区电城镇,集中供水项目施工队中就不乏村里人的身影。有村民表示,“到别处打工也是打工,通过自己的双手让自家村子生活设施变得更齐备,何乐而不为?”

图片

“放心水”改变着乡村生活方式  何伟摄

除了滨海新区,信宜市、化州市也充分发挥以工代赈“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吸收本村劳动力参与到项目中务工。

据统计,茂名已有523个施工队吸纳本地劳动力,直接带动就业10527人次,不仅减少项目推进阻力,同时帮助村民“足不出户”增加收入,真正做到了建设、惠农两不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最初的古井挑水喝、到手摇井摇水喝,再到自来水入户,茂名推动农村集中供水的努力,实现了广大村民对饮用水安全的追求。清澈甘甜的自来水流进每家每户,润了百姓,暖了民心,干净安全的自来水,成为了群众心中的幸福“小康水”。


山海并茂的城市有多强:

智造绿色产业,探路绿色新城


文/马妮


图片

千百年来,茂名与海相伴,海洋为茂名先祖带来了食物,也留下了向海而兴的愿望。几代茂名人的百年梦想在两年前终于实现,拥有了深水大港的茂名,从此开启了山海并茂的新征程。


图片航拍广东茂名,滨海绿城四季花开  图源:视觉中国


过去,茂名以“油城”闻名。如今,茂名拉开“油化工”到“气化工”的工业布局大幕,推动丙烷脱氢为龙头的世界级绿色化工和氢能源产业园加快建设,拉动临港产业项目逐步聚集,用大港口撑起大产业。

大港口时代,茂名即将再次启航。


目前,茂名正借助“四大平台”的硬核优势,谋划“五大基地”:打造世界级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基地,引领茂名成为全球最大、成本最低、品种齐全、有定价权的聚丙烯生产基地;打造国家级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菜篮子”;打造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中国南方文旅康养度假基地,以及示范性城乡融合发展基地。


“蓝色”经济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上下都在寻找“工业的血液”——全国石油产量只有12万吨,同时期的美国石油产量达到3亿吨。


当时,茂名某个村里的小孩用山上的石头垒窑煨红薯,发现石头可以燃烧。后来,经过勘探,该地油页岩矿总储量达51亿吨,居全国第二位。


1955年5月12日,广东省茂名页岩油厂筹建处经批准成立,第一代建设者从祖国四面八方云集茂名,以镐头加扁担的“开荒牛”精神,挖开坚硬的矿山表层,取出千年的油页岩提炼页岩油,结束了广东无石油的历史。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状况转变,茂名从单纯的页岩油开发逐渐发展为完善的原油加工产业链,在几十年间慢慢成为我国南部最大的油品供应基地。


1975年,茂名升级为地级市,成为粤西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柱。茂名石化从年加工原油能力100万吨至年加工能力超过2000万吨,成为全国首座千万吨级炼油基地、进入全国2000万吨级炼油“三甲”。


随着炼油石化产能过剩,传统化工产业链逐渐饱和,竞争激烈,茂名如何围绕其布局寻找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如当年从母岩开采转向石油炼化,茂名瞄准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局催生新业态的机遇,试图在全球化工产业往气体化工、绿色化工变革的趋势中,占据自己的一方天地。


这次转型,茂名有自己的“硬核”优势。经过数十年产业积淀,茂名化工产业基础设施及配套产业完备,拥有大量的高技术人才,传统化工产业链已相对完善。


随着大船驶进茂名港博贺新港区,茂名进入了大港口时代,为后续引进临港产业项目提供支撑。


图片

博贺新港区油码头建设工地  丘立伟摄


作为广东省内离马六甲海峡国际航线最近的港口之一,茂名港博贺新港区的出现为茂名在新一轮海洋经济发展大潮中增添了关键筹码。

大港口来了,大项目也来了。


2020年3月,依托茂名的深水大港,东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400亿元的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开工,志在打造以丙烷脱氢项目为龙头的世界级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园。该项目是茂名建市以来,引进最大的民营工业项目。


东华能源是全球最大的丙烷贸易商,在丙烷的产业链上有着深厚的资源和耕耘。选择茂名,正是看中其区位优势以及产业应用优势。


东华能源在公告中表示,在茂名投资建厂造链,看中的是茂名作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制品生产和出口基地以及大港口资源。“方便进口海外廉价的丙烷资源,产品靠近华南与东南亚市场,且通过海运输出也极为便利。”


图片

2019年3月22日,广东茂名港博贺新港区建成投用,年吞吐能力超亿吨   图源:视觉中国


比茂名建市时间还早四年的茂名石化,已悄然迈开跨越式发展的步伐。

2021年,茂名石化启动总投资299.5亿元的炼油转型升级及乙烯提质改造项目。茂名石化提出将采取“炼油向化工转型,油品迈向洁净,化工迈向高端、迈向精细,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发展策略,分三步走率先建成世界领先炼化企业。


时至今日,茂名滨海新区已初步形成了以博贺新港区为主,吉达港、水东港、博贺渔港为副的“一主三副”港口群。依托深水大港,滨海新区蓄力打造千亿级临港产业集群,除东华能源外,广州工控、益海嘉里、道道全、粤西LNG等项目也纷纷“抢滩”。


茂名“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推进东华能源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拓展上下游产业链,打造世界级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园。


“氢城”实力


一直以油为业的城市,也在坚持绿色发展。


2019年,恰是茂名建市60周年。茂名推出《氢能源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在茂名高新区规划了占地6000亩、以氢能为原料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打造“制氢—储运—加氢站—氢燃料电池—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布局。


代表着绿色产业的氢能产业在茂名从此起步。


作为国际公认的潜力最高的清洁能源,氢能源是能源领域皇冠上最璀灿的明珠。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都将氢能源的发展利用,放到国家安全能源战略的高度,投入大量的资金与人力进行开发研发。


可以说,未来谁解决了氢能源利用效率的问题,谁就占据了未来能源发展最大的优势。


2019年,氢作为能源首次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氢能源的发展方向已经逐步形成社会共识。


图片

多地把氢能源产业写进发展规划  图源:视觉中国


2021氢能产业高峰论坛预测,2030年全球用氢总量有望达到2亿吨;在2030年碳达峰背景下,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预计将达到3715万吨。

目前,氢气的主要生产方式有含氢物质制氢、化石能源制氢、化工副产物氢气回收,后两者在石化生产过程中都能形成氢气。


拥有完备石化产业链的茂名在向能源革命进军上,理应充当先锋。


事实上,茂名也有实力。在氢能的制备能力上,茂名拥有雄厚的基础。


茂名石化拥有大规模的制氢装置,单年产氢量可达45多万吨,年化工副产氢量超过27万吨,曾创下全国单产最高煤制氢装置的纪录,可保证充足的气源供应。


但茂名想要的,是氢能全产业链的集聚发展。


按照《茂名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滨海新区作为发展氢能上游产业和氢能化工产业的核心区域;高新区作为发展氢能源汽车、燃料电池及装备制造等氢能下游产业的核心区域;两大核心区域协力,共同构筑茂名氢产业的全面发展。


如果说滨海新区是扎实稳定的老大哥,那么茂名高新区就是锐意进取的先锋。


今年初,茂名高新区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签署产学研合作项目,围绕石油化工、油气储运、氢能源汽车及燃料电池等方面开展研究,同时围绕高新区企业技术难题,开展重点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12月22日,茂名石化与茂名高新区广东茂化发展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广东茂高新能源有限公司。未来五年,中国石化与茂名高新区共同打造综合能源规划、发展、建设、运营、服务为一体的平台企业,规划建设该区12座油-氢合建站等配套基础设施。


图片

乙烯基地  图源:视觉中国


有产业基础、有科研助力,还需要带动上下游企业走进茂名。


 “茂名深厚的产业基础,良好的营商环境,前瞻性的产业思维,特别是在氢能利用方面的前景吸引了项目落户。”东华能源相关负责人此前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此打造全球最大的聚丙烯生产基地,同时顺势发展氢能产业,携手茂名共同发展。


茂名“十四五”规划提出,大力发展氢能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全力推动氢能储运体系建设,推动油—氢合建站建设运营示范工程,积极吸引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及核心零部件企业落户,加快氢能源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绿色能源研究所等研发平台建设。


“游城”期盼


茂名坚定发展绿色产业的步伐,致力建设一座绿色生态的城市,山海联动,实现山海并茂。


在茂名长达180公里的海岸线上,除了抢滩登陆的千亿产业群、未来是星辰大海的氢能源产业,还有国际公认达到A级水平的大量滨海资源。


图片

茂名红树林  图源:视觉中国


不仅海、岛、岸、湾、滩应有尽有,还最大限度地保留岸线原生态和自然色。


在茂名水东湾新城南海岛,歌美海度假区、晏镜岭景区、红树林湿地公园、西滩度假区和中国第一滩景区等四大景区板块同步推进,多点开花。


2017年,茂名参加大型城市文化旅游竞演节目《魅力中国城》第一季竞演,在央视舞台上打响了“滨海绿城、好心茂名”品牌。

那场对决中,全国有32座城市参加,茂名披荆斩棘历经三轮竞演,以总分第一的成绩夺得“最受观众喜爱魅力城市”和“十佳魅力城市”荣誉。冠军的光环让茂名成为吸睛的旅游目的地,还激发全域旅游热,推动茂名向“游城”蝶变。


2018年以来,茂名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茂名的好故事、好文化、好风光通过《魅力中国城》舞台走出了茂名,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曾参与竞演的内部人士表示,这场竞演为茂名旅游前所未有的自信。


图片

2021年5月8日,云茂高速,部分工人在吊装龙门架、调试ETC设备、安装道路标志标牌  图源:视觉中国


然而,茂名亦深知自身的难题。茂名市文广旅体局有关负责人此次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提到:“旅游产业整体没有形成完整的发展体系,旅游供给未能满足需求”。


 “游城”想变得更好。


根据《茂名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南海博贺滨海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东水湾滨海旅游度假区发展成具有浓郁滨海风情、生态文化特色、全国知名滨海休闲度假胜地、国家级滨海旅游产业试验区。

于是,茂名找来合作伙伴,与华侨城集团合作,依托南海旅游岛,打造水东湾新城滨海旅游产业集群,将水东湾新城打造成中国滨海旅游的标杆项目、示范项目。同时正在全力推进浪漫海岸、海昌海洋公园等文旅项目建设。


图片

2020年,茂名空气质量达标率在全省排名第一  图源:视觉中国


“由南向北,茂名已形成全域旅游发展轴。”茂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茂名博贺渔港、放鸡岛、浪漫海岸、中国第一滩、水东湾、歌美海形成“六点一线”的旅游发展格局,在其辐射带动下,滨海度假旅游、冼夫人文化旅游、潘茂名康养游、美丽乡村风情游、山地体育休闲游等特色龙头旅游板块迅速崛起,同时整合茂名的气候优势以及滨海资源,加大宣传力度,未来将全力推动滨海避寒度假康养旅游板块落地。


羊城晚报


茂名:

攻坚克难引清水 流入万家润心田


文、图/全良波 詹翔闵  

赖宣任 卓剑斯 丘立贺


图片


“通了自来水后,水质提高了,时时刻刻都有水用。”茂名市茂南区羊角镇坡心村村民冼坤说。清水滋润心田,村民喜上眉梢。像坡心村这样喝上自来水极大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事例,在茂名市比比皆是。对于茂名这座地貌复杂、山区人口众多的城市而言,短短半年时间内啃下“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这块硬骨头,背后表现出来的决策力、行动力、凝聚力,是“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实践。







正如茂名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袁古洁所言:“农村集中供水攻坚任务量超全省目标任务的1/4,需铺设主管道长度超过7266公里,任务在全省中最重。我们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农村集中供水工作列为必须集中力量抓好的十件重点民生实事之首,举全市之力,全力以赴加快推进。”



清泉入户幸福敲门

今年5月以来,茂名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市、县两级分别成立农村集中供水工作专班,把力量凝聚到目标任务上来,实行挂图作战倒逼机制统筹推进。“地势高、资金短缺、水进不来”等问题逐一迎刃而解,一条条管网铺到了城乡各地,一股股“放心水”流入了千家万户。目前,茂名新建管网工程已基本完成。截至12月24日,茂名共落实资金24.21亿元,累计集中供水覆盖159.17万人口,占攻坚总任务的99.22%,基本实现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不仅将清泉送到了千家万户,更是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百姓的心头。水声和笑声交织在一起,描绘出茂名市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


图片


走进羊角镇坡心村村民冼坤家,厨房盆子里正浸泡着青菜,旁边的水龙头格外醒目。“现在用水真方便,以前我家都是用井水,很不方便。感谢党和政府,把水管引进了厨房。”冼坤高兴地说道。说着,他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流进水盆。“村民能用上这么方便、安全的饮用水,真感谢党和政府!”羊角镇大同村委会两委干部冼超南说,过去村民都是用井水,每到冬天水压不够时,水贵如油。今年5月开始,政府实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从架设管道到安装水龙头,村民对供水工作表现出极大的支持和参与热情。


时光回溯,今年5月,茂名聚焦基层治理、突出问题导向,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出台相关方案,水务、发改、财政等部门各负其责、协同发力,让“放心水”流入千家万户。 茂名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袁古洁在全市农村集中供水工作推进会上部署,要推动城乡供水同标、同质、同服务,形成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一体化管理、专业化运作和智慧化服务,即“三同五化”的新格局。


随后的七个月里,茂名各地农村都变成一个个工地,集中供水施工现场热火朝天。茂南区率先完成攻坚任务。在任务推进中,茂名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采取城市管网扩网、城镇水厂扩容扩网建设,改造提升农村供水小型化设备、水源消毒设施等方式,推动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据悉,对具备自来水厂扩网条件的自然村,利用已建成的乡镇自来水厂进行扩网供水;对不具备自来水厂扩网条件的海拔较高山区自然村,则利用当地或周边资源建设小型供水站,确保集中供水能通达每一户家门口。


图片

短短半年间,茂名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克难攻坚,打好农村集中供水这场硬仗,“地势高、资金短缺、水进不来”等问题逐一迎刃而解,用实际行动兑现“办实事”的庄严承诺。如今,群众“吃水难”问题已得到极大改善,茂名累计集中供水覆盖159.17万人口,基本实现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一股股甘甜的自来水流进千家万户,滋润着老百姓的心田。


破解难题滋润民心
图片

茂名市把解决群众饮水问题作为重要的民生实事来抓,以群众需求为着力点,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做实惠民利民的民生工程。


信宜市境内山地超过七成,海拔高差从50米至1704米,镇级水厂管网难以到达藏在深山的农村。信宜因地制宜,把供水站建在村里面去,解决山区扩网难题,报装费用由政府全额补贴。有的供水站甚至只为一个村而修建。如今,信宜建设了135个村级供水站,让散落山区的村庄告别了山泉水,吃上了放心水。


这只是农村集中供水攻坚行动中的一个缩影。攻坚行动开展以来,难免碰到“地势高”“资金难”等问题,茂名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倾听老百姓呼声,协同发力,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在电白,政府给报装户补助材料费1000元,每户只需承担1000元;在高州和化州,不少乡贤主动捐资,再综合村集体收入补贴后将缺额资金平摊到户;信宜市、化州市、滨海新区充分发挥以工代赈“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共有523个施工队吸纳本地劳动力参与到项目中务工,直接带动就业10527人次……


特别是面对农村集中供水工程需投入资金逾38亿元这个难题,茂名及时统筹整合涉农资金、调整专项债券,优先保障农村集中供水工作,已落实资金约24.21亿元。横亘在农村集中供水攻坚行动难题不断被克服,进度滞后的工程实现突破。


茂名市委副书记、市长庄悦群表示,在推动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过程中,茂名坚持因地制宜,把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和促进农村原有供水设施提档升级结合起来,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农村集中供水管护长效机制,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


农村集中供水基本实现全覆盖,村民鼓掌叫好。“民生工程修到了家门口,自来水既安全又稳定,放在以前不敢想象。”信宜市贵子镇贵子村党支部书记张东说。


智慧水务便民亲民

“儿子出海打鱼回来就往我手机里充了钱,用手机刷一下水表就可以交水费。”在茂名滨海新区电城镇莲头村,正在院子里洗菜的吴广雄谈起用水直呼方便。吴广雄提到的智能水表,是滨海新区智慧水务的其中一环。缴费、咨询、维修等用水事宜,皆可通过微信小程序进行,而运维员抄水表也只需网上一键完成,不需要“跑腿”。


这是茂名农村集中供水工作中推行智慧水务的一个写照。茂名滨海新区依托区属国企滨海集团统建统管,引进建设智慧水务平台,在12月初实现所辖两个镇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后,智慧化服务无缝衔接。


农村集中供水是一项为民解困谋福的民生工程,茂名市以高站位、宽视野、大格局进行部署推进。茂名市主动与省属国企粤海集团对接,积极推动信宜、高州、化州3个县级市与粤海水务合作,借力粤海资金、技术、管理优势,着眼于城乡供水一体化,采用EPC+O等模式,实现供水“一个企业、一张网”,专业化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工作。至今,粤海水务为3个县级市新(扩)建供水管网总长度超过5400千米,新建镇级水厂7座,一体化泵站225座,分散式一体化供水设施191套。


“茂名当前正在进行一体化供水设备安装和完善调试,在按照时间节点高效完成攻坚任务的同时,深入组织开展工程建设质量大检查,对标对表查不足,全面整改提升,全力确保工程项目质量,各地要在年底前建立县级统管机制,让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茂名市副市长高雪山说。


据悉,茂名正在深化与粤海水务合作,稳步推进区域内水厂资产重组并购,盘活存量资产,组建供水服务企业(项目公司),以最终达到“三同五化”的目标,进一步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


来源:茂名发布


发表于 2021-12-29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茂名乡村的水泥路比市里的还干净漂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友情链接: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