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在国宴的餐桌上葡萄酒是当仁不让的主角,无论是远道而来的大国元首还是齐聚首都的各界名流,国宴的贵宾们都将醇美的葡萄酒作为相互交流的第二语言。
然而,提起葡萄酒最早什么时候出现在国宴上,许多人却并不十分了解。鲜为人知的是,最早出现在新中国国宴上的却并非白酒。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大会闭幕后举行了隆重的晚宴。据记载,在这个新中国首次国宴上,葡萄酒被选作宴会用酒,而张裕则是那个年代唯一能够出现在国宴场合的国产葡萄酒。从那时起,政协宴会搭配张裕葡萄酒就成为了一项约定俗成的惯例,历经60年未变。
为什么政协宴会如此青睐葡萄酒呢?据业内人士分析,历届政协委员都是当时社会各界的贤达、名流,因此选用优雅、醇厚的葡萄酒更加符合这些人士的交际方式。在1962年第三届全国政协会议的晚宴上,毛主席还特意选择张裕葡萄酒款待旅美多年归国的导弹之父钱学森。不仅如此,其还在一次糖酒食品工业的汇报会上做出批示,鼓励张裕“大力发展葡萄和葡萄酒生产,让人民多喝一点葡萄酒”。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宴用酒,张裕不仅活跃在政协宴会的舞台上,而且还伴随国家见证过一些重要的历史时刻,如1955年的元帅授勋。周恩来总理更是对张裕关怀有加,在当时国民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专门拨款65万元用于支持张裕提升产品质量.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张裕金奖白兰地同茅台一道被周总理选为馈赠各国与会代表的国礼,留下了一段“白兰地外交”的佳话。也由此奠定了国宴用酒“白茅台,红张裕”的双雄地位。
国宴是一国最高规格的宴会,因此国宴用酒的选择必须遵循极其严格而苛刻的标准——一方面,它的品质要能代表一国最高水平;另一方面,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同样不可或缺。
从1984年开始,外交部明确规定“国宴一律不再使用烈性酒”,葡萄酒作为国际交流的“第二语言”,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如今,国宴场合喝的都是葡萄酒。
2006年张裕签约钓鱼台国宾馆,推出联合品牌——钓鱼台•张裕卡斯特,成为国宾馆唯一指定用酒。而张裕解百纳也在同年成为人民大会堂唯一指定用酒。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首站上海宴会用酒为张裕百年酒窖干红、张裕爱斐堡酒庄霞多丽干白。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招待奥巴马的国宴用酒为张裕爱斐堡大师级赤霞珠干红、霞多丽干白;2009年12月,法国总理菲永访华期间,应国家领导人邀请在人民大会堂就餐时品尝了张裕爱斐堡大师级赤霞珠干红、霞多丽干白、张裕黄金冰谷冰酒。
透过这些现象我们不难看出,在大国外交的舞台上,葡萄酒作为国宴用酒已日渐成为彼此交流的“第二语言”。从国宴用酒这个细微的变化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正以越来越自信的姿态出现在国际舞台上,正以越来越国际化的方式融入到全球的格局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