睇“西箱” 这是个很久远、很摸糊的印象了,但碎碎片片总是挥之不去,时隐时现,拼凑一下吧。 很小很小时,记忆中圩日有种叫“西箱”的东西。曾考究过这名是“西箱”或应叫“西厢”才对呢?这东西是由四条长木腿儿支着一个大木箱子,木箱子前面开着几个小园洞,这几个小园洞是供观众观看的。 两分钱看一次,我也因好奇看过一次。交了两分钱后就有一个小洞可供观看了,但因身子不够高,找来两块砖头垫上,刚好能够着。往里一瞧,现在说出来你可别见笑,里面就只一幅幅图画。只见每隔一分钟他就拉一下绳子,图片就换一幅,内容无非也是一些风景图和一些传统故事的图片,来来去去也就十来幅。他一边拉,一边嘴里不停地结合图片内容说唱着自编的解说词:“睇完飞机大炮头,又到武汉长江大桥游。”“唐僧西天取佛经,悟空三打白骨精。。。。。。。。。。。。。” 那时也没什么可看的,加上他自编的唱词也有点好听,正看得津津有味。“啪”一声,垫脚的砖头给人踢开了,回头一看,一个比我高半头的小男孩,硬生生便抢了我的位子。绕是我这个小有名气的“打跤王”,看了看他那壮实的身子,也是敢怒不敢言了,原来弱肉强食是无处不在的。 又回到该叫“西箱”或“西厢”的话题来。说应叫“西厢”的,原因是说这东西最早起源时,只要是述说 “西厢记”故事的,故叫“西厢”。叫“西箱”的说法则说这东西,最早是从外国西方传入的,故叫“西箱”。与 “洋钉”(铁钉) “洋火”(火柴)的叫法一样。北方也有叫 “拉洋片”的。我也认为应叫“西箱”较为合适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