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 我随父亲到澳大利亚悉尼市探望爷爷和叔叔, 亲身经历了一件极为难忘的事。 刚到悉尼第一天, 叔叔的女儿江瑜接到了学校的处罚通知: 罚款100 澳大利亚元(约合人民币500 元)。一听这个消息,我吓了一跳,以为江瑜在学校犯了什么大错误,连忙询问。江瑜哭着说:“我不小心损坏了课本。”损坏了课本, 居然罚款这么多钱? 我有些不可思议。这事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江瑜损坏的课本, 是一册小学三年级的《儿歌》,她在课本的封面上写了自己的名字, 又在封底画了一只可爱的小老鼠。就为这,她遭到了处罚。 我 越发糊涂了, 在课本上写自己的名字,天经地义,画上自己喜欢的动画, 无伤大雅,犯得着罚这么多钱吗?事后,叔叔告诉我,在澳大利亚,中小学课本属于“公共财产”,学生们只有使用权。每个学期开始, 学生会在老师的带领下, 到学校图书馆领取新学期的课本。领到课本,老师还会叮嘱学生们: “爱惜课本,不在上面乱写乱画,有任何与学习相关的内容,必须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一旦出现损坏课本的行为,将面临着惩罚。否则,孩子将无法领到下学期的新课本。”缴纳罚款那天, 我陪叔叔来到了江瑜所在的悉尼市尼尔伍德小学, 校长艾瑞克先生接待了我们。他带领我们来到了学校的教学楼,指着几排特制的小柜子说: “学校规定, 学生不允许把课本带回家。每天放学前,孩子们会把课本放在柜子里锁好,第二天接着使用。遇到特殊情况, 需要向老师提出书面申请。每个学期结束时,老师会组织学生把课本交到学校的图书馆, 图书管理员进行认真检查, 一旦发现课本有污损,便会罚款30 至100 澳大利亚元。”在江瑜所在的教室,我看到, 学生们的课本虽然封面上有些陈旧, 但内页都保存得极为完好, 没有一丝卷边,不见一点污痕,甚至连一个脏手印都找不到.艾瑞克校长告诉我,数学、自然、音乐等学科的教学大纲几乎不会有什么太多改动,可以循环使用五至八年。历史和英语等学科, 有时候会增加一些时事内容, 学校会将新内容进行打印, 作为活页,成为教材的补充,发给学生使用。我注意到, 学生们在使用课本时, 都会提前把手洗干净, 然后才小心翼翼地翻阅,避免在课本上留下污渍。他们的脸上,写满庄重,尽是虔诚。艾瑞克校长感慨地说:将课本作为“公共财产”,学校已经坚持了好多年, 且已形成了一个传统, 不但培养了孩子的环保意识, 还让他们从小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诚信意识,懂得自己的行为要为他人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