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杂粮:红薯
红薯是一种药食兼用的健康食品。红薯含有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以及钾、铁、铜、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很高,被营养学家们称为“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
吃红薯不仅不会发胖,相反能够减肥、健美、防止亚健康、通便排毒,而且红薯居于日本癌症研究中心公布的抗癌食物首位!
小贴士:吃红薯有讲究 一是要注意一定要蒸熟煮透,否则难以消化。二是要注意,食用红薯过量或不合理时,会引起腹胀、烧心、泛酸、胃疼等,所以食用不宜过量。 第一饮品:茶
除了白开水,最值得推荐的饮料莫过于茶。《神农本草经》中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就是茶的别字。茶具有清头目、除心烦、化痰、消食、利尿、解毒等六大功能。研究发现,每日一杯茶,对人的心脏健康有好处,还有消除疲劳、扩张血管、抗菌、抗癌等作用。
小贴士:茶叶还是陈点好
新茶中含量较高的多酚类、醛类、醇类物质,由于时间短还未被完全氧化,对胃肠有一定的不良刺激作用,有胃肠疾患的人饮后往往会加重症状。
第一补益果:栗子
栗子有很丰富的营养价值。中医认为,栗子有健脾补肝、强身壮骨的功效,对肾虚效果也很不错,特别是老人肾虚、大便溏泻更为适宜。
小贴士:吃栗子一天别超10个 板栗虽好,但不能多食,其生食难消化,熟食又易滞气,而且其中蛋白质、淀粉含量较高,大量食用饱腹感强,容易引起腹胀甚至消化不良,影响正餐以及蔬菜水果等其他食物的摄入。而且,吃得太多也会摄入过多热量,不利于体重控制。
第一降压菜:芹菜
芹菜中含有一种叫芹菜素的物质,具有降血压和舒张血管的作用,而且还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另外,跟降压有关的还有芹菜中的丁基苯酞类物质,具有舒张血管平滑肌的作用。芹菜降压确实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小贴士:炒芹菜少放盐 经常炒芹菜的人可能有这种感受,按照平时的放盐量,炒出来的芹菜每次都会咸。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芹菜属于“高钠蔬菜”,天生就“咸”!100克芹菜杆中的钠含量约为160毫克,相当于0.4克食盐。 第一润肺菜:萝卜
清代著名的书画家郑板桥历经三代皇帝,享年73岁,算是那个时期的高寿之人。他不仅对保健颇有研究,还写过不少养生联,其中流传甚广的一副为:“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寥寥数语生动概括了他的养生经验,其中就提到了萝卜。萝卜生吃可以润肺化痰止喘、清内热、助消化,蒸熟吃能消食健脾,并有补益功效。
小贴士:四种萝卜营养不同
胡萝卜含大量胡萝卜素,可以养眼、补心、活血、养血; 白萝卜补气、顺气; 青萝卜清热舒肝、健脾防痰; 水萝卜的利尿、消食功能特别好。
第一养胃粥:小米粥
现代人胃部不适已成通病,每逢吃饭时,没胃口、没食欲成了许多人的口头禅,而帮助消化、增加胃动力的各种药物更是在电视广告中大行其道。其实,有一样健胃食品是最绿色也最没有副作用的,那就是小米。《本草纲目》说,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小米粥能开胃又能养胃,具有健胃消食、防止反胃、呕吐的功效。
小贴士:小米粥有多种搭配 小米粥是健康食品,可单独煮熬,亦可添加大枣、红豆、红薯、莲子、百合等,熬成风味各异的营养粥。
第一净血菜:洋葱 洋葱富含槲皮素,其属于黄酮类植物化学物,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对降低毛细血管脆性、预防动脉硬化等有利。另外,洋葱中的洋葱精油,可抑制膳食中胆固醇吸收,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动脉粥样硬化。
小贴士:切洋葱多冲水 切洋葱容易让人泪流满面,可先把刀用水冲一下,切几下再冲一下,洋葱的辣味物质易溶于水,这样能减轻对眼睛的刺激。
第一清肠法:揉肚子
胃肠是我们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是生命加油站,同时也是人体排污站,大部分人体废物及毒素是通过肠道排出的。这枢纽部位出现问题,可不好受。消化不良、便秘等一些疾病就跟着来了。每天揉揉肚子,是防治胃肠病最简单、最有效的选择。特别是“老胃病”,揉揉肚子还能提高胃动力和免疫功能。
小贴士:晚上揉肚子更好
揉肚子一般晚上进行比较好,基本不进食了,减少胃肠压力。两手相叠或者单手放在肚脐上,按顺时针方向揉摩30~50次。按摩时力量要适中,由轻到重,微微感觉到腹部发热为宜。
第一好运动:走路
早在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关于21世纪的健康箴言:“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运动是步行”。大步走路时,人体60%~70%的肌肉参与活动,对增强下肢肌肉和韧带的力量、保持关节灵活性、促进四肢及内脏器官的血液循环、改善身体有氧能力、调节精神心理状态等均有良好的作用。中医也将行走称为“百炼之祖”。足部有100多个穴位,对应着全身各个脏器,走路可以刺激到这些穴位、保养脏器。
小贴士:每秒钟走两步
健走时要挺胸、抬头、双眼平视、收小腹、提臀、肩膀松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以每分钟120~140步的速度为宜,大概每秒走两步。
第一好医生:自己
如今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保持健康,医学不过是最后防线,健康更多掌握在自己手中。世卫组织研究发现,影响健康因素中,生物学因素占15%、环境影响占17%、行为和生活方式占60%、医疗服务仅占8%。我们如果能把握好这60%,一辈子的健康也就容易实现了!
所以,我们要远离吸烟、酗酒、熬夜、久坐不动、营养失衡、药物依赖等不良生活习惯,它们可都是身体健康的隐形“杀手”。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第一”并非把一种食物、方法神化,只是请大家留心他们各自独特的营养与保健价值。
中国营养学会秘书长翟凤英等人制定了一份“养生乘法表”。只要将下面这个“九多九少”口诀熟记于心,并逐一实践,或许你能从中获益一生。 1、少肉多豆
这似乎已成了众人皆知的“秘密”。我们身边有不少“肉食动物”,汉堡、烤肉、烤鸭、红烧肉,顿顿无肉不欢。按“膳食平衡宝塔”的建议,一个人每天最好只摄入瘦肉75克,即一副扑克牌大小的一块。其中,体力劳动者、男性可以多吃红肉,脑力劳动者、女性及身体机能退化的老人,应多吃白肉。尤其是患有肥胖、心脏病、高血压等的人,更应少吃肉,多吃豆制品。豆子被称为“地里长出来的肉”,特别是用大豆做的各种豆制品,比如水豆腐、豆腐丝、豆腐干、豆腐皮之类,都是提供蛋白质的好食品。
2、少盐多醋
盐不仅会偷走你身体里的钙,还会带走正常的血压。自家做饭时,除了少放盐,也要尽量控制酱油、番茄酱、辣椒酱、咖喱等调味品的摄入量。更要小心看不见的盐,比如餐馆中红烧菜、炖菜等菜品,薯片、罐头及快餐方便食品中都含较多的盐。醋则称得上是厨房里的保健调味品了,炒菜时不妨放一点,用米醋腌泡菜可以降血脂,用陈醋配着面食吃能助消化,做鱼和骨头汤的时候放点醋,还有助于其中钙质的吸收。
3、少衣多浴
一提到少穿,自会让人想到“春捂秋冻”。其实,秋冻不是让人挨冻,而是指缓缓添衣。适当的凉爽刺激,有助于促进身体代谢,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当户外早晚气温降低到10℃左右时,就应该结束“秋冻”了。洗个热水澡既能解乏,又助睡眠,最重要的是在洗澡时做点“小动作”,比如用手掌在腹部按顺时针方向按摩,并淋浴腹部,可以防便秘,在水流中搓脸能加速血液流动,能缓解疲劳。早晨起来最适合淋浴,可以唤醒身心,而睡前1至2个小时,最好在浴盆里泡个澡。水温应在40—50摄氏度,比体温略高。
4、少食多嚼
想管住自己的嘴,不妨尝试以下几招:在感到有点儿饿时开始吃饭,而且每餐在固定时间吃;每次少盛一点,或使用浅盘和透明餐具;吃饭至少保证20分钟,因为从吃饭开始,经过20分钟后,大脑才会接收到吃饱的信号。一般来说,每口食物咀嚼15—20次,有助消化,避免发胖,还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不妨用小汤匙代替筷子,或者轮流使用勺子和筷子吃饭,即使想快也快不起来,保证每口食物都能充分咀嚼。
5、少药多练
不管平时多大方,吃药时最该“抠门点”,遇到伤风感冒这样的小病,最好扛一扛,别随便吃药。老年人还应遵守“岁加量减”的原则,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用药量相当于成人用药量的3/4,不可自行增加,并且同时最多只能服4种药。如果没有养成锻炼的习惯,吃药也等于白吃。最新研究显示,只要每天坚持锻炼15分钟,平均可延寿3年,比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都称得上最好的“药物”。
6、少车多步 一项研究显示,有车一族越来越多,大约25%的人已经丢掉了走路的习惯。研究发现,整天开车到处走的人比喜欢走路的人,生病的时间长2倍。现代人以 工作忙为借口逃避运动,其实,每天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免疫系统的工作效率更高。
7、少欲多施 平时不妨多给予别人帮助,如借给陌生人纸、笔,给街头乞讨者食物或钱,参与募捐活动等等。小小的善行能让你感到自己生存的社会价值,给你带来情感满足,烦恼自然就烟消云散。另外,好吃的东西不要自己独享,分点给别人,不但与他人分享美味,一方面也控制了自己的热量摄入;别犯懒让同事帮你带饭捎东西,离开座位,自己跑一趟,看看可以为别人顺手做些什么。这样一来,不仅能活动筋骨,防止肥肉上身,还赚了个好人缘。
8、少虑多笑
太看重位子,总想着票子,倒腾着房子,放不下架子,撕不开面子,眷顾着孩子……焦虑挂在每个人的脸上。为什么不尝试换种表情呢?4岁的孩子每隔4分钟就会笑一次,成人也应每小时都笑一笑。笑不仅能增进肺活量,还能帮你减肥,给心脏松绑。开怀大笑15分钟能够消耗40卡热量。如果每天都如此,一年可以减轻至少1.8公斤的体重。任何人都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不妨准备一个“心情急救箱”,比如看场电影、跑几圈、到某个地方吃点心、和孩子们在一起、购物排队时与别人分享笑容,让笑容如阳光般照亮生活,同时也“温暖”心脏。
9、少言多行
健康计划不能只是口上说说,动辄以“没时间”、“坚持不下去”等当作借口。与其整日抱怨体重降不下来、啤酒肚渐渐隆起,不如利用这些时间行动起来吧!不然的话,你永远只能看着别人的好身材、好气色干瞪眼。从今天起,每天努力改掉一个坏习惯,就当给自己储存一份健康保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