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4-11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开会打瞌睡被通报”在于“杀鸡儆猴”
近日,陵水县委县政府召开扶贫手册填写培训会,经检查发现梁秋俊、郑文英、陈亚海、王专4名村支部书记和主任会议期间打瞌睡。针对此问题,陵水集中整治“庸懒散奢贪”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通报,对4名会议期间打瞌睡的村干部进行全县通报批评。(1月5日新华网)
乍看新闻,不明觉厉!打个瞌睡就通报批评,是否有点夸张?那开会未到是不是就该开除公职了?但仔细想想,身为党员干部,人民公仆,连听会都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是不称职的表现,严惩也算理所应当。
首先,纪委严肃处理开会不守纪律同志,体现了执法必严。贪污受贿、买官卖官者理从严从重惩处,这无可厚非,众人无议。同理,开会打瞌睡也属违规违纪,虽然没有腐败官员那样恶劣,但也同样会给政府带来负面影响,容易让公众制造不良言论,有损政府形象,由此来看,从严处理也算合情合理,这是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体现。
其次,从严处理不讲情面,能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从严处理的目的不是为处理而处理,而是要让它起到“治病救人”作用,假如对开会打瞌睡的人不通报、不处理,放之任之,那以后就会有更多的人打瞌睡,甚至直接睡觉、玩手机,会风会纪如何维持?小毛病就会演变成大问题。然而从严处理开会违纪人员,其结果就会大不一样。
再次,“牛刀”治小病,旨在抓反面典型深化作风建设。“前车已覆,后未知更觉何时?”好的旗帜和标杆其作用不容忽视,学习先进事例,能够让自己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循序渐进,会形成良性循环。然而反面典型却能起到警示警醒的作用,与前者的区别在于发挥方式。通报反面典型,能够使干部时刻以反面为镜,做到心中有红线,心中有底线,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断提升自己的修为。
重拳治打瞌睡,不要过于关注轻重,而关注其出发点和后续影响。广大党员干部也要时常对照此例,认真反醒是否存在这方面的问题,要严格按照“三严三实”标尺的要求,自省自警,治好小毛病,树立大形象。
东北新闻网2017-01-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