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市委市政府号召向惠州学习,我觉得可以学习惠州在石化、港口、交通基础设施的经验,其余方面还是不要向惠州学习,要立足茂名实际。 惠州的崛起得益于深圳东进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2008年金融危机后,珠三角的产业结构进入深度调整期,深圳越来越高的制造成本使很多企业瞄准了深圳附近的惠州。经过这些年的产业调整,深圳已经成为总部经济的中心。研发、营销、销售、服务等环节在深圳,制造、组装等环节已经转移到东莞、惠州等地。很多中小企业、电子制造业已经把工厂迁移到惠州,企业家看重的往往是低廉的地价、便捷的基础设施,以及靠近深圳的优势便。
深圳东进战略,给惠州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根据《广东省交通十三五规划》,惠州机场打造为“深圳第二机场”服务汕尾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和深圳市东部地区。铁路方面厦深铁路经过惠州,许多城轨在建。公路深圳回购高速,使得去惠州的高速公路更加便捷顺畅。东莞、深圳、香港、广州高昂的房价使很多人把购房的目标选定在惠州,得益于毗邻珠三角核心城市的优势,惠州的城建在这几年进展迅猛。
惠州地处珠三角地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珠三角一体化发展给惠州经济的腾飞奠定基础,与广州、深圳明确的产业分工,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惠州已经成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优势地区,中小企业转移到粤东西北还是没有转移到珠三角城市的优势多,毕竟粤东西北的基础设施还有待提高,产业链尚未形成注定工厂转移要付出更多的成本,中小企业往往更注重的是成本优势。
茂名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我觉得首先要联系茂名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一、做大做强石油化工产业。石油化工产业是茂名的核心产业,对于这个核心产业我们不能丢,还要沿着建设我国中下游石化产业链的目标迈进,争取与更多世界一流、国内五百强的石化公司合作投资建厂,支持我市民营企业投资在高新区的投资,鼓励并引导一批石化企业做大做强。
二、加快茂名港新港区建设。茂名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首先要做足港口的文章,城市因港口而崛起,珠三角的崛起之路就是依靠外贸,外贸的基础是港口,没有大港口的优势就无法吸引规模足够大的外资进驻,就无法依靠进出口贸易实现跨越式发展。茂名要依靠港口实现更多农产品、工业品出口到世界各地;依靠港口发展石油化工产业。
三、做足海的文章。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茂名靠近南海,就应靠海发展。建设南海旅游岛,建设邮轮码头、建设海洋主题公园、建设游艇基地。发展壮大服务业,观光休闲产业,建设休闲南海半岛,发展房地产经济,吸引更多的外地人来茂名旅游度假。
四、继续加大茂名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可否认茂名这几年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很大,对外高速化,对内便捷化的粤西重要交通枢纽正在慢慢形成。与珠三角的交通路网密度相比,茂名还有很大差距,我们要继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谋划建设新的高速公路,比如西部沿海高速延伸到茂名、建设茂湛阳的城轨网络、建设湛江到广州的客运专线铁路,加快推进湛江新机场的建设。我们要清晰得认识到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投入再多也是值得的,因为交通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路通财通。
五、县域经济主导茂名经济发展。茂名要培育壮大本土企业,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在粤西城市群中找好定位,瞄准产业,与北部湾城市群协调发展,产业分工明确,共同完善产业链。比如信宜可以依靠玉林的机电、陶瓷、中药;化州依靠湛江新机场迁建的契机建设空港经济,建设不锈钢产业城,加强与吴川月饼的正面竞争,争夺更多市场份额;高州继续做大做强“三高”农业,皮革产业,还有纺织业;茂南沿着物流、石化、互联网、电子商务、汽车、等产业发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不断培育和完善未来的主导产业,加大研发投入,占据技术制高点。
六、抓住省委省政府振兴月东西北的契机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广东省委省政府振兴粤东西北的战略部署已经给茂名的发展瞄准了方向,茂名要深入贯彻落实,按照省里的定位加快相关产业的发展,更多的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当前省里“产业共建”的思路清晰,茂名要与帮扶城市共建产业,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双赢。
七、要培育新的产业基础。茂名未来的发展要更多的依靠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是新产业的天下。新能源、云计算、大数据、5G、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旅游业、共享经济、总部经济。这些都是未来的产业,还有很多产业方向,不求多,抓住一两个产业集群,实现跨越式发展也不是不可能。错过了战略性新产业,未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就会存在很大的问题。要及早打基础,到时再像珠三角那样“腾笼换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小编配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