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扫码登录更安全

登录 | 注册帐号 | 找回密码

茂名论坛

  • 关注抖音号
  • 关注公众号
  • 下载APP
  • 扫码关注抖音号
  • 扫码关注公众号
  • 扫码关注APP
快捷导航

[今日关注] 游冼夫人故里,学习冼夫人唯用一好心精神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6-30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高州城冼太庙景观:


IMG_2096.JPG
IMG_2097.JPG
IMG_209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7-6-30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高州城冼太庙景观:


IMG_2100.JPG
IMG_2101.JPG
IMG_210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7-6-30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高州城冼太庙景观:


IMG_2106.JPG
IMG_2104.JPG
IMG_2092.JPG
IMG_2093.JPG

发表于 2017-6-30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古人好心,新人渣心,
发表于 2017-6-30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本帖最后由 茂名南路 于 2017-6-30 20:57 编辑

看了相关几个帖子,无意揣测这次活动某种程度上是否在为长坡中学意图申请改名为冼夫人纪念中学的审批造势、“背书”,只是冼夫人故里及当时的冯冼夫妇办公府衙均与今长坡无关,而这次活动发出的校园图文所谓“冼夫人故里长坡中学”之类的标语与说法,让人觉得甚为讽刺: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连冼夫人的最基本史实都不敢面对或篡改,如此为之倡导的冼夫人的“唯用一好心”精神如何体现?如此中学改名意义何在?改名目的何在?岂非误人子弟!!
发表于 2017-6-30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茂名南路 发表于 2017-6-30 16:15
不知道在线组织的这次活动是否仅限于高州,是否还有下一站?今电白山兜是冼夫人的故里,冯宝、冼夫人时代的 ...

我觉得有些地方的冼太庙就是靠吹,商业性质重,空荡荡,无内容。
反观高州的冼太庙,多,而且都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文化底蕴深厚。
发表于 2017-7-2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本帖最后由 跟贴的 于 2017-7-2 10:55 编辑

好心的理论究竟应该是怎样的?下面的总结应该不太会强牵附会,相当贴题、准确,且更有现代性、普世性(到其他国家也较适用),可以构成“好心学”的理论体系,冼文化作品一定要反映下面这些内容——

问题是好心的基础,需求是好心的目标,福报是好心的宗旨,口碑是好心的标准(比如冼夫人一旦具有好名声,则各方来附),和谐是好心的机制,沟通是好心的技能(沟通五法:乐观、同情、倾听、感受、启发),尊重是好心的立场(即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才能得到好的福报,带有合理利己主义特色),服务是好心的行为,创造是好心的灵魂(冼夫人革新俚人社会,使岭南地区出现跨越式发展)。

好心学理论初步架构——
第一章 问题是好心的基础
第二章 需求是好心的目标
第三章 福报是好心的宗旨
    第一节 敲开心门的万能钥匙
    第二节 回报率无限大的投资
    第三节 将你的弱点化为优点
    第四节 把你的敌人变成朋友
    ......
第四章 口碑是好心的标准
第五章 和谐是好心的机制
......

好心学一般来说属于中式生存哲学,是一种实用心学。可能会缺少西式思辨哲学,可中西结合形成现代好心学。或者也算是一种成功学。好心善意更多的是来自于包容、理解和尊重(沟通之法就是包容、理解,没有这三者就无法沟通,没有沟通就无法施放好心),来自于内心深处对人对生活的热爱。这种柔软的爱不会刺伤人,却有极大的力量。

好心学的理论体系构建也可以这样:好心学的基本问题,好心学的重要意义,如何学好好心学,好心学的几大原理,好心学的方法论,好心学的基本原则,好心学的主要程序......
发表于 2017-7-2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好景色值得一看再看
发表于 2017-7-2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南

反观高州的冼太庙,多,而且都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文化底蕴深厚。
发表于 2017-7-3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振興高州 发表于 2017-7-2 19:59
反观高州的冼太庙,多,而且都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文化底蕴深厚。

百度一下冼夫人的出生日期(522年):
谯国夫人_360百科  https://baike.so.com/doc/5383003-5619386.html
发表于 2017-7-14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传统粤曲相对于其他地方音乐显得调子轻快乐观,但粤地老妇人唱的传统山歌、木偶戏歌却显得悲苦异常。
发表于 2017-7-14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ucweb 发表于 2017-6-30 11:27
搭客佬带我们去过一次

有幸同游{:1_991:}
发表于 2017-7-14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跟贴的 发表于 2017-7-14 16:17
传统粤曲相对于其他地方音乐显得调子轻快乐观,但粤地老妇人唱的传统山歌、木偶戏歌却显得悲苦异常。

广东人,多数流亡,流放,逃难的,随大军下的,是一部血泪史,不苦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友情链接: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