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也许,盈科旅游已经刷新了旅游公司的某种纪录。
文/全景网《WE言堂》专栏特约 旅游商业观察
也许,盈科旅游已经刷新了旅游公司的某种纪录。
据这家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年初,盈科旅游单日新增营业部数量达到910余家;截止目前,盈科旅游已有160多家分公司和9000多家营业部——据了解,这个相当恐怖的数字,已经是整个旅行社门店市场1/3的份额。
事实上,作为一家跨界进入旅游业的公司,观察者对盈科旅游的评价可谓五花八门:有人认为它不靠谱,在变相“圈钱”;有人则看重盈科背后的资源,期待后续发展;有人在与该品牌合作后选择“中途离场”,也有人愿意继续和盈科玩下去。
盈科旅游究竟是一家怎样的公司?他们的商业玩法“别致”在哪里?
步伐“松散”的狂奔
直观来看,盈科的架构相对于普通的旅游公司来说,要复杂很多。
盈科旅游渠道运营中心总监史博思向TBO介绍,盈科生态自身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盈科律所,二是盈科金融,三是盈科环球控股。“盈科旅游属于盈科环球控股旗下,与留学、咖啡、酒业、地产、影视传媒等产业,一并构成了盈科生态体系内的产业。”
据介绍,盈科旅游下设5个旅游公司,分别是盈科美辰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景区管理公司、酒店管理公司、演艺集团公司与产业基金公司。
现在回到问题的关键,盈科旅游能快速吸纳营业部的原因是什么,这和盈科复杂的公司背景有关系吗?
据了解,目前旅行社门店不仅受到了线上冲击,还面临着自身客群老化、低价竞争、高成本等问题,可以说是在夹缝中求生存——而盈科旅游现阶段的加盟政策,是“不向营业部收取加盟费、发票税金、保证金及平台使用费”,这对众多门店来说自然诱惑很大。
业者李达康(化名)坦言,减免这些费用后,门店会轻松许多。他介绍,不少旅行社规定,加盟后每年需缴纳数万元管理费,而门店自身还要承担发票税、营业税等各种费用,压力很大。
“费用减免后,我可能每月能省5千-1万元,甚至2万元,相当于每年多了20万元的利润。现在销售一个产品可能才挣200元,我要卖多少产品才能挣出20万?”
加盟政策的利好,自然使不少同业选择“翻盘”(指A品牌门店转去加盟B品牌)。不过,盈科旅游营业部数量陡增的原因,或许还不仅于此。
某加盟店负责人高育良(化名)表示,他看重的是,盈科可能会在后期提供“共享资源”,如教育、医疗、留学、移民等等。“我们的营业部有很多熟客,相应产品或能放大他们的消费需求。”
在高育良眼中,盈科旅游其实并不能算是一家传统意义上的旅游公司。在他看来,盈科80%的资源都属于旅游领域之外;而史博思也表示,盈科目前在利用自身资源,研发海外体检、游学等高收益自营产品,未来会在盈科平台上线,供各地分公司、营业部进行采购。
但高育良坦言,平台能否提供更多利好,还要“一步步走走看”。这似乎代表了某种信任与怀疑交织的心理。一个典型的表现是,高育良虽加盟了盈科,但目前还不太关心盈科旅游平台上的产品及价格。
“盈科无非就是一个渠道。如果有好产品,我会采购;如果产品、业务流程或利益对我不合适,我还会从其他批发商,或者携程等渠道做采购,不算作盈科旅游的流水。”高育良告诉TBO。
另外,盈科旅游所谓的分公司也可以保持“独立”。据了解,其地区分公司一般是在当地经营7-8年以上的独立法人社。“分公司的负责人可能同时是某旅行社总经理,他与盈科合作后,不必注销原有旅行社,还可以做相关业务。”史博思介绍。
好处可能还不仅于此。“比如他之前做同业批发,加入盈科后,依靠他的同行会选择‘翻盘’为盈科营业部。”此外,盈科分公司可以选择代理其它产品,比如营业部有很好的单线产品,分公司可以协助他们将产品放到平台上,然后销售。
总体而言,盈科迅速做大的盘子有着诸多“松散”的特征。只是,聚集了这样的“一盘散沙”,对加盟商、对盈科旅游自身到底价值何在?
奇招还是险招?
“盈科旅游的制度有别于传统旅行社,不然不可能这么快速发展。”史博思表示,这得益于他们的事业合伙人制度:每个合作伙伴,如分公司、营业部、供应商都属于盈科旅游的事业合伙人。“我们有一系列方式调动合伙人积极性,实现多方共赢,比如股权共享。”
史博思告诉TBO,每个合伙人有认购股权的权利:他可以按照目前1.1元/股的价格自愿进行购买,5.5万元起购,等公司3-5年上市后分红利——目前的普遍情况是,分公司会购买30万、60万,而营业部更趋向于购买5万-20万元。
如此看来,盈科旅游前期通过迅速做大营业部数量,或许已经得到一笔资金,并且在资本层面有了更多讲故事的空间;同时,他们为加盟商描绘了一副前景巨大的商业蓝图,最终希望在资本市场变现——而“事业合伙人”,则可以现在就掏出真金白银,购买一张通往绚烂未来的船票。
“我之前就已经认购了他们的股权。”高育良介绍,4月15日,盈科的最低起购额,提升到了5万,后续可能越来越高。“我跟他们签署了合同,还不到一年。在公司上市前,我们能得到收益,年化收益是8%-10%。这是第一轮,不过后续可能少。”
这似乎解决了那个关键问题:如果盈科旅游迟迟不上市,买了“船票”的人利益怎么保证?答案很简单:就当理财了。值得注意的是,盈科提出的认购股份的年化收益,要比市面上一般理财产品高出不少——比如根据融360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4.13%。
对此,业者祁同伟(化名)提出了质疑,“年化收益这么高,如何保证这笔钱不被拿去做理财、放贷,或做扩张?或许,前期大家投入的钱,是给后面加入的人做支持。良性循环还好,一旦玩不好就是大事。你看到的是利益,而人家要的是本金。一旦资金链断裂,最后得不到一毛钱。”
这种担心不无道理,旅游行业里肆意吸纳资金、最终崩盘的事已经屡见不鲜,如以天天旅交会为代表的B2B平台,在去年就集中爆发了一波挤兑潮。浩劫之后,不少业者对这种套路已经非常谨慎。
对此,史博思也告诉了TBO他的看法。“据我了解,这笔钱并没有做理财、放贷、投资等其他用途。另外,合伙人是自愿认购。而且现在传统旅行社对股权的认知没有那么高,很多人还在观望中。”
据了解,今年盈科旅游在合伙人的基础上,还在推进“项目制”的玩法:分公司合伙人可以通过参与项目获利。比如一个包船项目,可能由公司投入60%,分公司投40%的形式来合作。
而在这个案例中,已经有业者担心盈科是否想用一半本金包船,让分公司、营业部负责销售,承担风险?对此,史博思表示,盈科总部也会发动自己的媒体资源进行全国推广销售,包括运用自媒体等营销方式,最终盈利部分按比例分成,风险共担。
招式再华丽,马步也得先扎好
一个关键的问题是,盈科旅游这套玩法,必须建立在加盟者对公司的信心的基础上。而盈科有能力维持这种信心吗?
据相关报道,盈科旅游预计在2017年将实现营业额60亿的目标,并计划3-5年内在资本市场上市,预计市值不低于120亿。
“公司在前期投入很大。”史博思表示,他们对一家分公司最少投入35万,对营业部有利好的加盟政策,并提供装修补贴,还要加上在全国的品牌推广等费用;另外,公司目前注册资金已达到3个亿,都是前期公司的投入。
据他所述,盈科旅游目前的盈利点主要来自:包船等大型项目;日常业务带来的收益;从上游资源方获取的收益等。“不过,带领各位合伙人共享资本收益是我们的长远目标。”
另外,现阶段盈科旅游的想法是,先快速增加营业部数量,以“集采能力”驱动与批发商和资源方的合作、换取议价空间,并增加盈科旅游平台的产品,同时提升营业额。
但这种“集采拿低价”的冲量思路是否真的可行,还需要打个问号。有业者表示,“现在OTA有很多批发商供货,他们给的价格已经很低。批发商100-200元的利润,再降价已经很难;而且景区、酒店的分销渠道太多,拿到很好价格不太现实。”
据了解,盈科分公司、营业部是以国内周边游或者跟团游产品为主,而这部分的资源采购确实透明度很高、竞争激烈;另外,盈科自身的旅行社主要做的是出境游,而这块或许更有想象空间。
“比如发一个俄罗斯或者北欧的高品质团,受众人群多是盈科律所每年固定服务的10万名企业客户,他们都是高净值客户,所以我们的产品在品质服务上相当注重。”史博思告诉TBO。
另一方面,盈科旅游也在试图增加已有合作伙伴的粘性,比如打造平台、提供相关系统,希望让分公司、营业部、批发商等在平台完成交易——但这是否有类似“天天旅交会”的那种风险?对此,盈科旅游表示已经与民生银行进行了合作,通过第三方账户银行体系进行交易,以此来保证资金安全。
当然,盈科旅游这一整套想法在落地时,必将面临多重考验。比如尽管盈科旅游对合作伙伴的政策有各种利好,但也有门店因为各种考虑,终止了与盈科的合作;同时,与诸多老牌旅行社品牌相比,盈科旅游在C端的影响力也还有待提升。
另一方面,有业者认为,现阶段盈科旅游的目标更多是快速增加各地区营业额,而非追求利润。这意味着,如果盈科旅游在后期改变相关的加盟政策,他们或许需要推出更多项目或自营产品。
史博思介绍,公司现有的加盟政策将会持续多久,将会根据市场和发展来决定。但他们计划推出更多高品质自营产品,如海外体检、游学等产品。不过,现在还处于研发阶段。
总体而言,盈科旅游确实推出了一种“骨骼清奇”的商业打法,尽管其效果和风险还有待时间验证,但这已经引起了业内观察者的诸多兴趣。
湖北凤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监刘炜表示,旅游界哀鸿遍野,但大家又不愿意创新。从这个角度看,盈科哪怕只起到一部分激发作用,或许是对行业的贡献——特别是在旅行社被动营销、被动制作产品、被动杀价,甚至是跟风采购剩余产品的当下。
盈科旅游未来会有怎样的发展,TBO将继续保持关注。
(本文作者白诗棋 来自“旅游商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