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留守儿童,严格来说在高州并不怎么存在留守儿童的说法,更贴切点说应该是留守婴儿。在高州很多时候都是孩子一介奶就跟阿公阿婆,等阿公阿婆带大到了读书的年龄,孩子的妈妈又放弃工作回来带小孩读书。所以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只有读书前算是留守的。 二,孤寡老人,在我所能见闻的情况来说,孤寡老人独居老人并不多,大部分老人都是跟媳妇生活在一起,为什么会这样呢。正如前面所说,一般儿子在珠三角打拼赚钱,媳妇在家带小孩读书,顺便也就照顾了老人。 三,留守妇女,这是我自己强加的一个名词。不过随着八零后的孩子陆陆续续到了上学年龄,孩子的母亲也就成了留守妇女了。随着观念的改变,都知道要重视下一代的教育,意识到小孩只跟父母一起读书,很多东西很多东西会被耽误了,例如辅导孩子的功课。所以很多母亲就放弃了工作回到孩子身边,而父亲继续在外地工作,两地分居,从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妇女。 四,农村教育,在高州,很多农村的小学可以说二十年不变,我们读小学时是怎样,现在还是老模样。唯一不同的是,我们那一代一个年级三个班,现在是三个年级一个班。那么农村的教育质量好不好,我只能说绝对不好。所以很多父母租房买房把小孩弄到市区读书。这可能也是高州房价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农村养老,在高州什么以房养老,国家养老金养老,这些对于农民来说实在太遥远。农村养老金一个月也才那一百多,买米都不够。生儿养老目前来说还是王道。在农村,老人的娱乐项目也是严重缺乏,简直就是没有,一班老人除了干农活,就是三几个聚在树底下吹吹牛皮,稍微好些的就是几个人打打骨牌,斗斗三公又一日。在老年养老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应该算浙江,有幸在浙江呆过,那边每条村都会有一个老年活动中心,每年重阳,老年节还有米油味精等等分,做得确实不错。 六,农耕,对于耕田掘地,基本上没有了八零后的参与了,田里看到的基本上是40岁以上的了。偶尔也会看到个别生活条件差的有小朋友要帮忙干农活的。不过在我们村有个有趣的现象,每到插田割禾,村里的人是除了年例和过年第三多的时候,年轻人不种田,老人硬要种。每每到此时,便电话通知外嫁女阿郎等等回来帮忙插田扛谷。老人不知是因为勤奋,还是因为靠种田掘地来渡日子,自己都已六十多七十了,儿女又不知身边,也要种他两亩田。对于那些请假回家帮忙插田割禾的儿女,多少也有点无奈吧! 七,邻里关系,在农村邻里关系绝对是一个很微妙的事情。每天总少不了争争吵吵的事情,为五厘米屋地,三厘米的水沟等等,甚至是大打出手。在农村普法还是严重严重滞后的,基本上是看谁家的儿女多,讲白了就是人多虾人少,实在不行请村干部调教调解。这也突显了普法的重要性。 八,农村规划。在高州的农村除了极少数的几条村子外,所谓的新农村建设基本等同于新楼房建设。其他所谓的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暂时来说与现在的现状还是无关的。没有任何规划,甚至有些农村来水泥路都还没修通,唯一的不同应该是每条村在多了一个统一的垃圾回收垃圾池,每天都有环卫来把垃圾请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