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的五年,十堰精彩走过。这五年,十堰瞄准区域性中心城市新坐标勇往直前。
地区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来自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市GDP达955.7亿元;2013年首次跨入全省千亿“俱乐部”;2014年、2015年相继突破1200亿元、1300亿元大关;2016年,全市GDP达到1429.15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8.1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居全省第一,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7个百分点。
这五年,总体态势充分体现出十堰经济运行的“十堰速度、十堰力度、十堰进度、十堰气度、十堰高度”。
郧县成功撤县设区,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东风与沃尔沃合资公司落户,武当山机场、四条高速公路相继建成,汉十高铁全线开工,制约十堰发展的空间、交通、金融、能源等要素瓶颈逐步打破,实现了区域发展空间格局的根本转变和优化升级。
这五年,“一城两带”战略深入推进,各县市区围绕发展定位加快转型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各县市区、各行业各领域为支点的“一核多支点”发展格局。
要了解十堰的经济发展情况,必须要看汽车主导产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十堰汽车工业在东风汽车的带动下,现已形成重、中、轻、微、客、专用车等全系列发展态势,产品覆盖整个商用车领域,全市汽车及零部件规模以上生产企业600余家,占全市规模企业比重达到70%以上,资产总额超过1500亿元,拥有1000多个整车品种、4000多种汽车总成及零部件、20万产业工人,具有年产各类商用车90万辆、专用车25万辆、新能源汽车5万辆的能力。2016年,全市汽车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04亿元,是2006年的4.5倍,同比增长16.8%;生产汽车56万辆,同比增长35%。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115.5亿元,同比增长18.1%,实现工业增加值270.1亿元,同比增长14.3%;34个行业中,25个行业实现增长。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6.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
这五年,十堰把工业兴市作为振兴经济的重要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坚持扩总量、提质量、优结构、增效益并重,促进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构建一主多元、多极支撑的工业发展格局。如今已基本形成以汽车工业为主导,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产业协调发展的工业体系。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2012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2.7亿元,2016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23.8亿元,是2012年的近2倍。今年1-8月,我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0.9亿元,同比增长15.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三。
十白、郧十、谷竹、十房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龙背湾水电站下闸蓄水,夹河关、孤山水电站加紧建设;汉十高铁全线开工,佰昌鄂西北优质农产品交易中心、京能十堰热电联产项目等省级重点项目紧张推进。一批重大项目的付诸实施,使十堰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这五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5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26%,增幅在全省名列前茅。
万达广场落户十堰,十堰昌升国际商贸城一期试营业,子胥湖欢乐嘉年华主题乐园正式开业,武商十堰人民商场拆旧建新,武当山旅游港口竣工,安阳绿谷生态旅游体验区建设如火如荼……
这五年,十堰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空前。十堰现代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不断提高,达到39%,已成为十堰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这五年,全市商务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2年-2016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3156亿元,5年年均增长13.5%。今年上半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4. 5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位。电商产业等新兴业态发展势头强劲,新的经济增长点正逐步形成。
这五年,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财政支出保障有力。2012年,我市财政总收入120.7亿元,同比增长13.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6.9亿元,同比增长15.3%。2016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49.4亿元,同比增长7.0%,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0.3亿元,增长9.9%。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88.2亿元,同比增长5.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6.7亿元,增长7.9%。
如今的车城大地,东风劲吹,跨越发展的气场强大,令人激情澎湃,充满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