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扫码登录更安全

登录 | 注册帐号 | 找回密码

茂名论坛

  • 关注抖音号
  • 关注公众号
  • 下载APP
  • 扫码关注抖音号
  • 扫码关注公众号
  • 扫码关注APP
快捷导航
查看: 1899|回复: 0

中国人口数量过少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7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中国人口数量过少了
  李俊
  前段时间,黄文政老师要了我地址,说我给快递《中国梦呼唤中国孩》这本书。昨晚,我拿到了这本书。该书是梁建章、黄文政等编著的,并且从多角度去论述人口问题。该书是多位作者是共同撰写的,他们对人口问题有深刻的洞察力。
  很多时候,我们接触到的观点,往往都是说中国人口数量太多了。读初中时,地理课本就告诉我们,中国人口过多了,这就是基本国情。因此,就有了少生致富的宣传口号。那时人们还处于解决温饱阶段,所以容易相信经济困难是人口过多造成的。
  有的观点认为,这是人工智能时代,很多工作都被机器人替代了,根本不需要这么多人。要知道,我们生产的本质就是为了消费,而不是为了库存。机器人帮助了我们创造财富,那么有了钱之后,自然就会产生新的消费。一件产品,使用的人越多,分摊起来的成本就会越低。我们能够低成本享用智能手机,这和人口数量是有很大关系。要是人口数量过少,就很难做到规模生产。
  人口多的地方,形成规模经济,分工方便就会变得很细化,找工作自然就会容易。人口少的县城,分工方面往往没有那么细化,选择种类就没有那么多。因此,小县城就容易限制一些人的才能。很多人回到自己家乡的小地方,才能无法发挥出来,所以只好涌入大城市。人口越多,岗位类型就会越多,这就是人多的优势。
  从历史来看,中国人口经常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公元1100年,北宋境内人口达到1亿左右,占世界人口的40%,GDP更是达到80%。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中国人口大约1000万,而世界同期人口是3000万。1830年,中国人口达到4亿,占世界40%,随后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比重就在不断下降。
  如果以密度来排名,中国人口密度排在世界73名。有一些人会说,中国有很多山地和高原,很多地方不适宜居住。实际上,别的国家并非都是平原,同样也有很多地方不适宜居住。因此,中国人口密度水平在世界上,仅仅是中上水平而已。中国面积很大,所以将近14亿人并不算多。印度面积不到中国三分之一,人口却有13亿。日本面积只有中国的4%,人口却是中国的十分之一。
  其实,随着技术的进步,单位面积土地对人口承载数量越来越多。传统种植方式都是直接种在地上,这种模式有很多因素都是不能控制。这样的种植方式对水的需求非常大,对土地酸碱程度都是无法控制,肥料撒到地上,一场大雨就有可能差不多都被冲走了。
  温室大棚种植模式,不仅可以解决温度问题困扰,也可以把各种不确定因素变成能够控制的。现在,一些生态农业基地,不是在地上直接种植,而是根据每种农作物的情况,对土壤酸碱等指标进行量身定做,把这些土壤装到塑料袋里面,然后再种上农作物。塑料袋种植模式,不再担心暴雨或者干旱之类,对土壤水分含量比值,也是可以控制。传统种植模式,土地利用效率也是很低的。
  湛江市麻章区高阳村生态农场负责人告诉我,直接在地上种植草莓,土地利用率很低,但是他们农场种植模式却是比较高。他们可以一层一层地种植,这就好比人家只盖一层楼,他们盖了很多层。说到农业问题,人们的思维往往是人多地少,担心将来发生粮食危机。如果真的发生粮食危机,肯定不是耕地面积不够,而是大量耕地没有人耕种。技术进步将极大提高种植业土地使用效率,单位面积土地养活的人口变得越来越多。
  对于个人而言,我觉得生多少个孩子都是个人私事。养育孩子确实要付出成本,但是也有收益。孩子给这个家庭带来的快乐,这本身就是一种收益。孩子带来给你的精神寄托,带来精神的享受,这可能是很多金钱买不到的。
  有一些人能够成为网红,这和中国人口数量规模也有关。如果中国人口只有几千万,很多人根本就没有机会成功。中国有一些畅销图书,单本能卖到几百万册,甚至千万都有,这都是背后的人口规模效应。香港的互联网产业发展不起来,有很大因素就是人口规模约束。
  造成中国医疗、就业和上学难,并不是人口过多造成的,而是体制问题。很多人看不到问题的本质,从而把这一切归咎到人口过多,这是一种错觉。道理很简单,人口减少,医生数量也可能下降。
  中国人口过多,很多时候只是人们的一种错觉而已。因此,我们要对中国人口有一个重新的认识,而不是被假象迷惑了。《中国梦呼唤中国孩》这本书值得你去阅读,让你对中国人口问题有了正确认识。
  2018年1月22日


李俊,广东湛江人。在《经济学消息报》、《经济参考报》、《浙江经济》、《经济学家茶座》、《新经济》、《深圳晚报》、《博客天下》等国内知名报刊、经济学类核心期刊、以及国外报刊,发表经济评论、书评、经济随笔等几百篇。网易、搜狐等网站开设个人名博。出版了《老百姓身边的经济学》等著作。
  个人公众号:草根清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友情链接: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