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村长大的孩子,是对公平可以说真的是充满了渴望,我们那时候因为教育资源特别特别的紧张,其实那时候也是生育高峰期,改革开放了,好多人生了好多孩子,然后每个村都有自己的小学,但是镇上呢只有一个初中,只有六个班,六个班里面有一半是留给镇上所谓实验小学,实验小学基本上绝大部分都能上初中,因为在镇上都是镇上各种领导的孩子,在镇里面算比较好,而那时侯我们全镇,大概有十几个村子吧,每个村子都有小学,所以这样一来,你看这么多村小学集中到初中,等于跟高考差不多了,是按照分数从高到低录取,像当时我们村就给了 5 个名额。班里面这么多孩子,实际上只有我们 5 个孩子,离开了村子去镇上上了中学。
所以从吃的用的到各种包括上学,就你看到的一切一切,我这一辈子可以说就希望,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得到一个公平的机会,为什么我强调这几年,我门一直希望所有的同事,都至少能在自己的老家买房,让自己的孩子在城里上学,因为几年前我给人民大学捐了一千多万,重点最早我是 70% 发给家里比较穷的上了人大的学生,每年能给他点助学金,后来过了一两年之后,人大找我,实在是助学金不好发,就申请的人都很少,我说为什么呢,我记得因为我上人大的时候,1992 年的时候,班里面给了两个贫困生救助,国家给钱的,全班里面可以说,百分之六七十是争抢的,那时候我们班里 70% 来自农村,然后人民大学的领导告诉我:现在跟你们那时候完全不一样了,现在能够上人民大学的来自农村的可能连 30% 都没有。
为什么?虽然过去我们小时候很苦很穷,但是差距也不是那么大。城市里的教育,也只比农村教育早个五六年,但是三十年之后呢,今天如果你在北京上了四中,那基本上就是上了北大、人大、清华了,甚至国外的名校。但如果你上一个很差的学校,那你离学校大门还很远,所以今天如果我们的孩子还在农村继续接受农村教育,是从幼儿园那一刻开始,都已经被城里的孩子,远远的甩在了后面,你很难很难考上大学。
有的人说,你这种很不好的宣传教育,农村也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农村也是大有可为的,这句话我今天还是信的,但是,机会很少。
这段话来自刘强东的《开讲啦》
----然而,现在是要开创历史了,将城区的三中七中高中阶段撤消办学,然后城区的原来的考生要么读乡镇中学,要么读技校,这究竟是开倒车,还是最强大脑想出来的方案呢?
2017年高州三中招生分数据说是520几分,七中是420几分,高州中学697分。一,二,四中,572分。一二四中“附属实验学校”的分数线是450分,是高州市内除高州中学,一二四中正取生分数最高的学校,乡镇中学的招生分数是325分。这么天才的设想,这最强的大脑,把高分的学校撤消办学,然后支持低分的学校招生办学。这真是普通人怎么想都想不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谁能给一个完美的解释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