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荔枝,品质上乘,丰收了,却减收,乃至亏本。如何是好? 纵观茂名的生产荔枝管理结构,多数是以果场经营和农村分散式两种,后者多数是留守农村的长者管理。特别是政府精准扶贫的农户,本寄以通过扶贫策略和方法:种植水果提高收入,解决困难,却得不偿失。现实中,不但没有解决贫困,反而因农药、肥料等加重经济负担,有如雪上加霜。如何是好?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我认为:政府在物流,营销环境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并确有成效,而在提供销售市场上的做法却值得商榷。为什么荔枝价格却不如三华李那样坚挺,那么贱卖?黑叶0.5--0.6元/斤,白糖罂最终无人收购。而桂味品种在全国分布也仅是以高州大井为主,可价格也降至2元左右1斤。主要原因有:一方面是全国荔枝上市高度集中,导致如白糖罂品种无人问津。另一方面,政府在销售环境上未给力,过份强调城市管理。
为什么说政府要在提供销售市场方面给力呢?要知道,全省各地水果销售均以入室经营,不得像往年那样随意摆地摊经销。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多以城市居民为主,食荔枝未必是必需品,只要途经方便,特别是工厂生活区,价格合适就会你1斤,我2斤地购买。若要到固定水果店购买是不方便的,毕竟水果店经营成本高,价格高。
“摆地摊”经营与政府城市管理有冲突,但是,政府是否可以划定时间段,地点如晚上,适当的人行道,允许经营水果,一可以提高销售量,二可解决部分下岗工人再就业。何乐而不为?
或许,探索加强城市管理,划定相应的地段,时间,允许“地摊经营”,是政府提倡的精准扶贫的另一行径。 你的高见如何?
(网络配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