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又一次 耀眼亮相央视啦!
6月17日下午16时18分,CCTV13《新闻直播间》直播节目“广东茂名 大地'疤痕'消逝 绿色发展惠民”走进我市露天矿生态公园。央视聚焦我市绿色发展惠民工程,直播用了1分02秒向我们展示露天矿生态公园从废弃矿山到焕发绿色生机的巨变。
露天矿生态公园占地10平方公里,中间有一片6.8平方公里的湖面,湖水碧绿清澈,岸边绿树如茵。
过去这里因为开采油页岩、铁矿石等矿石资源,从而形成了中国第二大露天锑矿,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常常是烟尘滚滚,污水横流,犹如一块疤痕横亘在大地上。
2013年,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当中,茂名停止开发露天矿,开始对矿区进行生态修复,打造生态公园。
5年过去了,引水工作改变矿坑湖的水质,为城区增加了一片美丽的湖泊。
如今,40公里的环湖公路也已经全线贯通,吸引了越来越多百姓来这里休闲。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茂名露天矿从勘探、开采到停产、建园,她伴随着茂名这座城市的成长,也见证了茂名的发展和巨变。
露天矿经历半个世纪的历史演变,昔日的沧海桑田,在承载茂名悠久矿业文化、辉煌历史的同时,也留下了一道道“伤疤”:大气污染,水体污染,露天矿开采形成的巨大矿坑可能诱发的滑坡、坍陷、泥石流等一系列地质灾害。尤其是露天矿形成的矿坑湖,水质差,影响着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威胁着周边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露天矿生态公园建设全面展开 2011年,市委、市政府果断放弃该区开发高岭土、煤炭等带来的巨大采矿收益,作出了关停露天矿的决定。 2013年矿山移交地方管理。市委、市政府着手谋划露天矿的综合整治和建设生态公园工作,逐步形成了“引水、种树、建馆、修路”的工作思路。2014年初,露天矿生态公园建设全面展开。建设露天矿生态公园,是市委、市政府大力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惠民举措。
引水入湖造1.6亿立方米库容水库 停止开采的矿坑日积月累形成一个大湖,市委、市政府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环境,通过引水工程改变湖水水质,打造集生态、灌溉、景观于一体的多功能水库。据了解,该湖宽约1公里,长约6.8公里,水深处约90米。引水工程于2016年3月31日通水,矿坑湖通过建设引水渠,与高州水库、鉴江、小东江水系连成一体。引水入湖彻底改变了矿湖水质,对解决周边约8800亩农田灌溉和有效改变小东江流域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将为茂名市增加一座库容达1.6亿立方米的水库。
建粤首家矿产遗址博物馆 茂名露天矿承载着悠久的矿业文化历史,在茂名、广东乃至全国矿业发展史上留存着深刻的历史记忆。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露天矿博物馆建设,着力打造内涵丰富的广东首家矿产遗址博物馆。博物馆建筑总面积达9000多平方米。
以茂名矿业文化和油城精神浓墨重彩绘就的露天矿生态公园,如今已逐渐展现出碧波荡漾、苍翠欲滴、繁花似锦、鸟儿啾鸣、文化荟萃、游人如织的休闲娱乐美景。
——来源:茂名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