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8日财政部“新闻联播”栏目刊登了题为《广东省推进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试点》的报道,里面扼要地介绍了我市田园综合体规划情况,内容指出我市田园综合体将作为广东省2018年唯一的实施项目。 附上此前笔者关于我市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的建议:《全省试点项目:茂名“田园综合体“来了!(对我市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建议)》http://bbs.gdmm.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155412&fromuid=2969135
广东省财政厅根据中央政策,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主动作为,将实施乡村振兴、推进精准脱贫、新农村建设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战略一体纳入规划,探索乡村发展新模式,开展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试点,经全省公开选项和两轮评审,从区位优势、战略定位、产业优势、文化特色、生态友好、运营机制、姓农为农等几个方面进行筛选,最终选定茂名市茂南区“好心湖畔”田园综合体项目于2018年实施。 一、精心选址突出区位优势。项目位于茂名市北郊,自然条件优良,区位优势突出,距市区边缘直线距离1.5公里,茂名市好心湖北岸,地形平坦,良田成片,果蔬丰富,风光优美,是“好心湖”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核心区面积3万亩,辐射区5万亩,覆盖金塘镇、山阁镇的8个村(含3个省定贫困村),离高速公路、高铁站较近,交通十分便利。 二、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作为全省首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项目,坚持建设起点高、政治站位高、经济社会效益高,定位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唯一集中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污染整治、精准脱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大战略部署于一体的综合示范区,结合当地特色打造美丽乡村建设样板区、稻鱼菜果循环农业特色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运营模式创新实验区、优质农产品产业集群示范区、农业产业转型发展先行区、岭南农耕文化展示窗口区。 二、做大做强农业优势产业。项目区农业发达,多种产品在全国享有盛誉,在全国乃至世界占有重要市场地位,引入多家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共同参与建设,以“塑罗非鱼之都、扬荔枝之名、强水稻之业”为产业发展目标,建设“三园三区一中心”“三园”包括为高标准罗非鱼产业示范园、特色荔枝产业示范园、优质水稻标准化生产示范园,“三区”为文旅休闲服务区、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区、生态宜居区,“一中心”为仓储物流电商质检中心,实现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 三、弘扬传承岭南特色文化深入挖掘农耕文明留存,植根岭南文化底蕴,让旅游休闲作为项目发展的重要动力,为市民提供文化家园。规划与南部好心湖国家级矿山公园有机结合,融入当地特有的冼夫人文化、茂石化石油文化、岭南农耕文化等元素,开发滨水文旅项目,打造富有岭南特色的农业旅游文化综合体。 四、积极践行绿色生态理念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山水田林湖整体保护、综合治理,再造青山绿水。因地制宜建设绿色生态高标准农田,将农业景观美化、农业生态发展和农业先进生产技术融为一体,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和内容创新,项目区内产业实现绿色清洁生产,做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的美好田园。 五、创新建设长效运营机制。茂南区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先导,以持续发挥效益为目标,以合理配置资源为抓手,成立项目区管委会集中协调,以国有公司作为运营主体,建立合理、顺畅的机制合理引导村集体组织、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共同参与建设。核心区总投资7.7亿元,其中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3亿元,其他渠道的财政资金1.72亿元,吸收各类社会资本投资2.97亿元(目前还陆续有社会资本希望参与建设,预计后期还将增加社会资本的投入),带动辐射区周边投入15亿元。预计后期还将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建成后预计每年接待旅客80万人次,各类一二三产业新增产值6.3亿元,增加利润2.2亿元。 六、共建共享确保姓农为农。广东省以创新为导向,探索利益联结机制,实施“共建共享”,确保“姓农为农”。项目区农民以订单合作、流转聘用、托管保底、入股分红、辅助创业、参与保障等六大机制实现充分参与、受益。同时在生产经营性项目中,财政资金形成的股权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作价入股,使原住村民享受发展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