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的时候,他随父亲撑着木船一起渡客了。至20岁时,他自己掌舵,在鉴江流域,在镇江结菜渡口谋生,至今已50年。黝黑的皮肤,厚实的手茧,每日要拉绳移船几十次,每渡过一客人收费1元。
他就是张文,一位年已60岁的老艄公,掌舵40年,渡客50秋。
张文驾驶渡船
掌舵四十年小张撑成老张
位于鉴江流域高州镇江镇结菜村边的一个古渡口,名“结菜渡”,据说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过去,这是从高州西南方向走古驿道中的一个重要驿站。时光荏冉,古驿道中的古渡口至今已荡然无存,现存的结菜渡在古渡口下游约200米处。
结菜渡:是一个跨鉴江的简易渡口,江面宽约200米,两侧渡口均为水泥浇筑而成的斜坡,是镇江结菜、那射、潭碌、下垌一带数万群众,出入石鼓镇等地赶集、经商的最便捷通道。
一条长约13米的小铁船
每天载着客人往返
10岁时,张文就随父亲上渡船上帮助撑船
稍大些后,他就用竹竿撑船了
20岁时,父亲也年老体衰
他独自撑起大杆
一晃间几十年过去
张文也从小张撑成老张
靠这条渡,养大了两个子女
张文
渡口的船从木船到水泥船再到铁壳船,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自己也用上智能手机,儿子送的。但有一次撑船时被一女土碰了一下,手机掉进水里,心痛了半年。
渡船收费每人1元一次,摩托车每次收1.5元,一天大约一百几十元,若遇天气不好,不敢开船,当天就没有收入。但船是村集体的,一年租金3000多元,必须如数交回村中。做我们这行也是“看天食饭”。
虽然如此,但我也乐此不疲,习惯了,有感情,不舍得离开。
屁股夹竹竿深夜"鹅公"叫
张文说自己撑了几十年渡,从没出过什么大事,但自己跌了三次下水,还救了人命,三更半夜听到江中凄厉的“鹅公”叫,还有惊险的船到中流撑杆折断……
一次是船在晃动,一女士下船时将张文撞下江中,一次是半夜守船时脚上打滑冲下江,幸亏熟悉游泳,有惊无险,安然无恙。
记者
每天晚上睡在船上,看月高风黑,江面隐隐波涛,四周寂寥,没有什么奇怪的事么?
张文
有一次,他睡在另一艘岸边船上,约是凌晨二时吧,突然江面传来凄厉的叫声,当地人传说是“水鬼”叫。后来听人说是一种鸟,叫“鹅公”。世上那有“水鬼”啊!
记者
听说"船家佬"对掉江的人一般不救?
小明
胡扯。张文说,他曾经救起一掉江的男子,花费约30分钟才把他弄上船上。对方父母还过来酬谢。
张文固定渡船给村民上船
有一次深夜了,来了一对夫妇,说要带儿子看病,快请开船送儿子过江看医生,按规定,晚上深夜是不能开船的,但看到那对夫妇哀伤求助的神情,张文破例冒险护送。
记者见到下垌村一妇女何玉娟,她说经常要搭船过江,这个艄公是好人,有时群众忘记带钱出来过江,他也不计较照样撑送,人多也渡,一个人也渡,不故意拖延时间谋利,几十年如此,半夜三更有急事过江的群众,请他护送也欣然应允,给多二块钱船资也婉拒……
渡船横渡鉴江
希望建桥
张文
最高兴的是风调雨顺,每天平平安安把一船船群众撑过对岸,又从对岸接送回来,钱赚多赚少已无关紧要。每天能看看自己的船,用江水抹抹老脸,听听柴油机的“突突”声,就心意满足。
我今年60岁,不知道还可以撑多少年,儿女长大成人,外出务工返乡时会过来帮下忙,但内心是不愿意继承父业的,我百年之后,到时两岸群众过江可能会是一个问题。
最大心愿是,希望政府能尽快在附近修一座大桥,连通石鼓、高州、茂名,方便出行,连接希望,造福子孙,不用夜夜守在江边看船,让结菜渡成为历史。
(网络配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