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语:放高利贷者为什么叫做“大耳窿”?
高利贷广州话叫“贵利”,放高利贷叫“放贵利”,借高利贷叫“借贵利”,可是,放高利贷者,却叫“大耳窿”。这是一个颇为怪诞的词。“耳窿”就是耳朵眼儿、耳孔。耳孔大点又怎么会和高利贷搭上关系呢?
说法有多种。最流行的说法是:这些放高利贷者常常在耳朵眼里塞一枚二毫银币(俗称“双毫”)作为标识,好让人知道他有钱出借。他们放贷利息很高,而且即日计息,十分可恶,人们就叫他们做“大耳窿”。
另一个说法,是说香港开埠初期住着许多来自南亚地区的人,人们称他们为“摩啰叉”。其中戴白头巾的被称为“白头摩啰”。当时放高利贷者多为“白头摩啰”,而“白头摩啰”喜欢戴一个大耳环,有铜元大小。戴这么一个大耳环,在耳朵上钻的孔眼也必然较大,因此称“大耳窿”。
还有一个说法,高利贷者收数后,多数将银元、铜仙之类塞在耳窿,年久月深,久而久之把耳窿也撑大, 故称为"大耳窿"。
尽管说法不同,但“大耳窿”即是放高利贷者则是无疑的。(聂巨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