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们的自来水存在什么问题呢?可能很多人不相信,就一线城市而言,经过混凝、沉淀、过滤、消毒,自来水出厂时的水质标准,跟很多瓶装饮用水是差不多的。
在2006年底发布,2012年全面实施的的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俗称自来水“新国标”),基本上直接照搬了高水平的欧盟标准,将1985年国标的原有42项水质常规监测标准,增加到106项常规及非常规标准。 根据卫计委给出的时间表,2015年,各直辖市、各省及省会城市对106项指标的检测能」现全覆盖。地级市要覆盖42项常规指标再加上当地重点控制的指标;在县级能够对全部42项常规指标进行检验。
其中9项关键指标每日不少于1次检测(大城市水厂一般都是每小时监测),42项常规指标每月一次。按国标标准设计,自来水厂出来的水都达到了都可以直接饮用的标准。
但是啊但是~~~ 标准是标准,难在执行。在我们国家,自来水的问题主要出在传输。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才让家庭水处理系统的出现,成为必要一一首先是管网问题,这是一个全球难题。国内从新世纪初就开始限制无内搪层镀锌钢管的使用,建筑给排水也改用PPR管或304以上的不锈钢管。
另外,在省会以上及发达城市,还设立了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管网终端监测点,每日都要进行采样检测。
不过在不发达城市、老城区,还保留了钢管配水体系。这种老化的输水管网,是自来水输配二次污染的第一来源。 而且,从自来水厂到管网终端,再到每家每户的水龙头之间,还有一段的距离,水在管网中的停留时间有时会很长。
另外,很多高层小区,为了供水压力,都在楼顶进行了二次储水,这两者过程中都会产生定的污染,比如细菌滋生,尤其是小区楼顶的储水池,长期无人管理,藻类、铁锈、重金属、细菌纷纷混杂了进去。
以屋顶水箱和地下水池为主的小区二次供水设施管理不到位,部分设施不能定期清洗消毒,导致水质合格率降低。
所以这水到了你家水龙头,就无法放心的直接饮用了 如果用这种严重污染的水箱,就到了鼻子可以闻出味,天天洗澡会出现皮疹、皮炎的程度,带着眼睛能看到的色度也是时有发生的事情。
另外,国内很多水厂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源头水质不理想,存在重金属污染如汞镉铬铅镍铜锌等。当然,这些重金属一般水体中含量不高(远低于急性中毒剂量),但是由于不能被生物降解,可通过沉淀、吸附及食物链而不断富集达到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有害的浓度。
还有国内种植业、养殖业滥用化肥、激素等化工材料,导致水体中的有机毒物如有机农药、染料、多环芳烃、芳香胺等。如果水源污染较重,其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化合物用常规工艺的确很难去除。 这时,就需要配备深度处理工艺,包括活性炭吸附、离子交换、滤膜、高级氧化等办法(到文章后面就会看到,这些办法也正是家用水处理的常用办法)。
但是深度处理工艺成本较高,原水水质不佳的上海在国内近年来最领先应用这一工艺,目前深度处理应用率也仅40%左右。其他地方就更同样值得忧虑的是,不少水源地存在安全隐患,大面积有机化工污染风险较大,极易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类似事件近年来在吉林-哈尔滨、兰州、南通已经发生过多次。
而且这些有机化合物污染,大部分又属于半年才检测一次的非常规指标,如果出现了非常规有机污染,很可能无法及时发现。 因此,管网及小区二次污染、部分地区的有害金属及有机物残留、突发性水污染事件,这构成了防护层面的漏洞。
因此除了那些水质不错的地区,像水体富营养化的长三角一带,水质高硬度的北方、西部地区,都有家庭常备净水设备的必要。
总的说来,这需求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污染治理,二是意外防护,三是品质提升,分别对应三个层次:健康一安全一舒适。
第一部分,需要去除因去除不完全及二次污染 带来的重金属、有机物、铁锈、细菌、病毒等水中杂质。
第二部分,需要设备随时有自动去除突发水污染的能力,避免家人身体健康受到水中有害物质的侵袭,有备无患。
第三部分,降低乃至去除异味、杂质、硬度,提升饮用水口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