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看病,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公立医院。公立医院集中的医疗资源和较高的诊疗水平总能得到患者的信任。因此,绝大多数的公立医院都会“一号难求”。
正是基于这种现象,很多人认为,我们的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或许还不够…… 但是6月12日出台的《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却明确提出要严格控制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 公立医院对解决看病难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何还要严控数量、规模? 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弊端多 大型公立医院总是门庭若市,这是许多人的直观感受。既然门诊大厅里都已经摩肩接踵了,为何还要严控医院数量和规模? 医改专家、《医改界》创始人魏子柠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正是由于大公立医院过于追求规模,优质的医疗资源进一步集聚,使得更多病人自然流向了大医院,反而造成了看病难。 “很多大的公立医院已经把基层医院的事都做了。”魏子柠说,大医院的许多患者实际上是常见病,在社区医院就可以解决。 大型公立医院的虹吸作用,不仅体现在患者就医选择上,也体现在医师人才的去留方面,基层医院对人才的吸引力更加不足。
竞争倒逼公立医院提供优质服务 其实,早在2014年6月,原国家卫计委就下发了《关于控制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的紧急通知》,提出“四严”:严控公立医院床位审批,严控公立医院建设标准,严控公立医院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严禁公立医院举债建设。 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从严控制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建设标准和大型医用设备配备,严禁举债建设和豪华装修,对超出规模标准的要逐步压缩床位。 严控公立医院规模的同时,为满足多样化就医需求,鼓励社会办医的文件频频出台。 一系列的措施扭转了公立医院数量远高于民营医院的情况。数据显示,2015年,公立医院13069家,民营医院14518家,公立医院数量较2014年减少了245家,民营医院则相对增加了1972家。
这样的趋势还在延续。到2018年,公立医院数量进一步减少至12032家,民营医院增加到20977家。公立医院占比只有36.45%。据统计,从2014年以来的5年里,公立医院总数减少了1364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