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扫码登录更安全

登录 | 注册帐号 | 找回密码

茂名论坛

  • 关注抖音号
  • 关注公众号
  • 下载APP
  • 扫码关注抖音号
  • 扫码关注公众号
  • 扫码关注APP
快捷导航
查看: 11776|回复: 124

[今日关注] 化州名将相《杨一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16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茂名在线苹果版茂名在线APP | 来自广东


        在我国广东省的西南部,罗江与鉴江合流处,有一座将近两千历史的古城--化州。化州古称石龙、罗州,梁朝置罗州石龙郡,宋朝改称化州。州署(县衙)设于环境优雅的石龙岗上,岗有一井,称石龙井,井中有石龙潜于下,首蟠庭左,尾注于罗江。石龙胜迹是自然景物,一个像龙首的石头,露于石龙岗上,有窍下通江底,气激时则发出声音,鸣时"似鹅而洪",平时只听到淙淙泉水声,尤如一曲美妙的乐章,州人以龙鸣为祥。明代云南举人杨景,先后任霸州、澧州判官,娶巴陵刘氏生二女。景泰年任化州同知,娶化州张氏。景泰五年(1454年)石龙井鸣三日之后的十二月初六,住在化州州署石龙井旁的杨景妻张氏怀胎十月后产下一个男婴,杨景给儿子取名"一清",以符名言"石龙鸣、圣人出、黄河清"的意境,以"一清社稷"之义勉励儿子清清白白做人。

   《杨一清》(1454~1530年),字应宁,号邃庵,出生於化州城,祖籍(云南安宁杨阁村)。晚年居丹徒。明景泰年间,一清父杨景任化州同知。景泰五年,(1454年)一清诞生于州署。杨景致仕后居州城。一清幼聪颖,7岁能文,以奇童蜚声四乡。11岁随父迁居巴陵,14岁乡试中解元,18岁中进士。

      《杨一清》,祖籍原属(云南安宁杨阁村)人,杨一清之父《杨景》调任《化州》同知,《杨一清》之父《杨景》致仕后,居《化州》州城。景泰五年,(1454年)《杨一清》诞生于州署《即化州 》,作为《出将入相,文德武功》的《明朝宰相》【杨一清】,便是历朝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人物。化州《县志》史载把杨一清列为广东《化州名人》,是《化州》人的一份自豪,也是云南《安宁》人的自豪。

  明代,也是云南文化取得长足发展的时代,是云南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时代。继郑和之后,杨一清的父亲《 杨景》就是通过开科取士于《永乐》年间《1423》年中举,是最早进入中原《朝廷为官》的云南人,历任《霸州、澧州判官、化州同知》。据史料记载:“时值崆彝攻州城,《杨景》临危不乱,巧布阵营,敌疑惧退却,州城得保,得旌表《中义匾》值得后人的自豪 。

      《杨一清》历侍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官至兵部、户部、吏部尚书,武英殿、谨身殿、华盖殿大学士,左柱国,太子太傅,太子太师,两次入阁预机务,后为首辅,官居一品,位极人臣。杨一清为明朝名臣,多有建树。弘治间督理陕西马政,力矫积弊。禁止不法商人垄断茶马交易,改由官方专管茶马贸易,确保军需民用.称为善政。他巡抚陕西,选卒练兵,加强边防。在陕8年.实地考察山川形势,悉心研究边防。向朝廷奏陈边防方略,建议在延绥、宁夏、甘肃三镇设一指挥机构,总制三镇军务,沿边筑城墙、墩台,设卫所,募守军。朝廷采其议。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命一清总制三镇军务,建设边防。正德五年,安化王真反叛,一清总制军务,很快平定叛乱。在平乱中,一清劝宦官、监军张永剪除大权奸刘瑾,张永从一清计,乘献俘奏功之机,向武宗揭发刘瑾不法罪行。刘瑾因此被诛,朝野额手称庆。正德六年一清任吏部尚书,凡为刘瑾构陷者,均予以平反复职。“朝有所知,夕即登荐。”世宗嘉靖三年(1524年),起用一清为兵部尚书、左都御史,总制陕西三边军务。“故相行边,自一清始”。一清曾三次总制军务,主管三边防务,边境安定。世宗比之唐朝大将郭子仪。嘉靖八年,因与内阁重臣张璁政见分歧,受攻讦排挤,被勒命致仕。翌年受诬陷,削职,一清病卒。《明史》称杨一清“博学善权变,尤晓畅边事,羽书旁午,一夕占十疏,悉中机宜。”“其才一时无两,或比之姚崇云。”一清死后数年,世宗追复其官,赠太保,谥文襄。国人纪其功德,将他在镇江南山寺旁欣赏过,并撰文赞颂过的13棵古松,称为太傅松。化州人尊他为文襄公、景邃公,并于州署建景邃台,以志景仰。

     督理马政
  
   1502年,刘大夏举荐杨一清任都督院左副都御史,督理陕西马政。

    西北地区产马,当地的少数民族以马来交换中原地区的茶叶,这就是“茶马贸易”。茶马贸易在唐朝的时候就有了,当时回鹘人赶着大批的名马入朝,换回中原的茶叶。宋代设了专门机构——茶马提举司来管理茶马贸易。明代,明太祖制定了严密的制度,下令用四川的茶交换西北的马,以供给军队,另一方面,也可通过茶叶的供给来控制西北的少数民族。但到了明代中后期,有些人为了牟利,携带私茶与西北人交易,而西北人有了茶的来源,也就不常赶马来,马政渐渐废弛,军马供应不足,军队的战斗力也失去了保证。

   《杨一清》就任后,驻扎于平凉、固原。他接受的是一个烂摊子,牧马的草场只有66000多顷,养马军人只有700多名,马也只有2800多匹。杨一清深知军马对于军队作战的重要性,决心恢复明初设立的金牌制,使纳马像交田赋一样,必不可少。于是他施行了五项重要措施,即复金牌之制、专巡检之官、严私贩之禁、均茶园之课、广价茶之积,使茶马贸易的介入者上至巡茶御史,下至黎民百姓的权利和义务都更加合理,茶课、茶运等各个环节都向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此外,杨一清又提出要增马种、增加牧马军人。四年后,茶叶已集中于官府,积茶20万公斤,茶叶的运输则招商进行,不必劳烦民夫;西北的马大批赶来,共买得番马9000多匹。在杨一清的整顿下,川陕茶马贸易迎来了黄金时期。

    总制三边

    延绥、宁夏、甘肃是陕西的三边,战略地位很重要。杨一清一生曾三次总制三边,时间分别是1506年,1510年及嘉靖初年。

    明代,西北有瓦剌、鞑靼两个蒙古部族。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瓦剌太师也先挥师南下,在河北怀来土木堡大破明军,俘虏了英宗祁镇,这就是“土木堡之变”。后来于谦等人团结军民,进行北京保卫战,重创也先军队。这一战后,瓦剌元气大伤,开始走向衰落。鞑靼的势力范围则逐渐扩大,常常攻扰边境之地,边民饱受其害。

   《杨一清》喜好经世之举,平常就留心边防,在陕西数年,对边防事务熟思已久。受命伊始,他根据三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之策:修浚墙堑,以固边防;增设卫所,以壮边兵;经理灵、夏,以安内附;整饬韦州,以遏外侵。他提议在延绥安边营石涝池至横州150公里的地段上,应设立墩台900座,暖谯900间,驻守兵4500人;石涝池至边营81.5公里,应设立墩台,连接宁夏东路;花马池应设立卫所,守兵不足,应予招募;自环庆以西到宁州,应增设兵备一人;横城以北至黄河南岸原有的36个桥墩,应予以修复。

    除修边外,杨一清还着重进行抚民工作。他上疏请求蠲免宁夏的一半赋税;给两淮盐引34万,以充实固原等地的边储;利用流民开发陕西;整饬各级官吏的队伍;这些措施实行后,边民的生活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杨一清楷书智诛刘瑾

    明代曾有好几个官吏把持过朝政,刘瑾就是其中之一。刘瑾是武宗即位后,刘瑾得到宠幸。他利用武宗好玩好乐的特点,日进新奇的玩意,使武宗荒废了朝政,趁机掌握了军机大权。刘瑾得势后,加紧培植羽翼。他假传圣旨,让自己的私党刘宇、曹元等入内阁,把持了内阁大权。然后,他又令内阁下剌令,使宦官能干预地方的民政事务。至此,刘瑾独揽了大权,加紧排除异己。杨一清在修筑边墙的时候就曾遭他陷害,并被加以贪污边费的罪名送入了大牢。后来在李东阳等的营救下才得以获释。

    这件事过后,杨一清决定铲除刘瑾。他留心观察,发现宦官张永与刘瑾有矛盾。于是他有意接近张永,这时,安化王朱寘鐇造反,杨一清受命前往平叛,张永担任监军。杨一清对张永说,朱寘鐇不难平定,只是内变不可测,令人忧虑。张永问内变是什么,杨一清在张永手上写了一个“瑾”字。张永为难地说:“刘瑾势力大,耳目众多。”杨一清说:“你也是皇上信赖的人,你可趁向皇上报捷的机会,揭露刘瑾的种种恶性,并说天下人怨恨刘瑾已久,再不铲除恐怕会生不测,皇上一定会听从你的话诛杀刘瑾,刘瑾一除,你就会更加受到重用,且留名后世。”张永问:“万一事情办不成该怎么办?”杨一清说:“你去说一定能行,如果皇上不信,你就跪地请死,并剖心证明你说的不是假话,皇上一定会被你打动,你得到圣旨后就立刻行事,不要拖延。”张永听完杨一清的剖析,终于决心依计行事,诛杀了刘瑾。杨一清亦因此就任吏部尚书。

      驰骋诗坛

     杨一清处理政务是一把好手,写诗作文也毫不含糊。明初,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台阁体”诗派,以歌功颂德、点缀太平为事,其诗看似雍容华贵,其实内容贫乏,千篇一律。这种诗风把持了诗坛100年左右。后来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崛起主张效法唐诗,以杜甫为宗,力图改变“台阁体”造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开赴古主义的先河。杨一清的诗有忧国忧民的抱负,雄浑苍凉的风格,而且富于真情。他生活阅历广,诗歌内容极其丰富,诗的成就不在李东阳之下。

     杨一清虽然位高权重,但他的宦途并不是一帆风顺。他曾三次退休,55岁被诬入狱,77岁高龄时又再次受诬,被革职查办,真是三起三落,历尽了宦海风波。另外,他平时十分留意国计民生,且久治边境,亲眼目睹百姓的种种困厄。所有的这些,使他的许多诗反映了忠君忧民的思想。如:“十日阴无一日晴,满门苔色断人行。潦伤空自伤禾稼,河挽应难洗甲兵。客枕怕移沾湿处,邻家惊听坏垣声。飞茅破屋知无数,不禁忧时种种情。”诗句表达了他对百姓疾苦的关心。有时他用诗来表明自己做人的准则,如:“志存国计宁辞谤,力纠官邪岂近名。”、“旧日危言真为国,平生直道岂干名。”等。有时他也用诗来揭露各种时弊。如:“漕规百年渐成弊,民财已尽兵兼疲。豪门贷券不知数,公癛未入私逋迫。奸人复此恣渔利猎,罔念膏血成涂泥。”最后,他发出感叹:“荆棘根存旋复兴,膏盲病在难为廖。”

     杨一清一生游历极广,所到之处,也多有题咏。他在描写山水的时候,常托物言志,抒发自己的抱负。如:“百尺高楼倚碧空,乾坤登眺几人同。眼前忧乐谁无意,天下江山此最雄。孤棹影冲烟浦外,浩歌声在水云中。东流万里终归海,不尽狂澜砥柱功。”从这首写岳阳楼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杨一清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感受到扑面而来的豪气。又如:“长江万余里,来自岷山巅。……猗欤嗟哉,雨云变态晨昏殊,风波世路多艰虞,元气一脉须匡扶,何人能作砥柱乎?柱乎柱乎今有无?”此诗歌、与前面的诗相似,暗寓匡扶天下之意。

     李东阳对杨一清的诗很推重。《石淙诗稿》中,李东阳在卷一、卷二有评点20多条,颇多赞语。而对杨一清的诗作了深入了解、系统评价的是“前七子”的领袖人物李梦阳。李梦阳与杨一清有师生之谊,他高扬“复古”的大旗,力图一扫诗坛上萎靡的诗风。他把杨一清及李东阳奉为明代中叶诗歌革新的先驱,认为他们“力挽一发回千钧”,是挽颓波、开新风的诗坛宗师。李梦阳受杨一清委托,选校、评点了《石淙诗稿》,他认为杨一清的诗忧国忧民,沉郁苍凉,有盛唐及杜甫诗歌的风味;感情真挚,写景高妙传神,有很高的艺术水平;诗的风格多样,时而堂堂正正、雄健俊伟,时而清新流丽、蕴籍婉转。

     总之,杨一清的诗内容丰富,视觉独特,感情真挚,主要学唐诗,却又有自己的特点。在明代诗坛上,杨一清与李东阳是并驾齐驱、鼎足而立的双雄。

      心系故园

    杨一清虽多年忙于政务,四处奔走,却总对故土怀有一片挥之不去的深情故乡。杨一清(祖籍云南安宁)是他魂牵梦萦的地方。他考进士时,名字下注的是:“云南安宁州人,湖广巴陵民籍”。他的祖籍故居前有螳螂川,水流石间,铮钲作响,泠然有金石之声,所以称为石淙。杨影在镇江的居所,就命名为“石淙”,就是在给人题诗或自己作文的时候,亦总是以“石淙”落款。种种行为,都表明杨一清不忘故土,而这些行为都是自觉的。

     1486年,杨一清奉母命请准朝廷,回云南会族。杨一清在云南大约呆了9个月,游览了各处的古迹名胜,拜谒了先贤的祠庙。此外,他还祭扫了先祖的坟墓,想到父亲的孤坟远在千里之外,不能归葬祖坟,不由悲从中来。1515年,杨一清因政务繁忙,无暇抽身,就上疏求得皇帝恩准,让其子杨绍芳代替他回云南安宁祭扫祖坟。

    杨一清心念桑梓,以至有人到云南任官时,他都要殷殷嘱托。何孟春到云南任巡抚时,杨一清赋诗送别,说:“百年文教要荒外,万里江山节制中。兵甲未须论远略,疮痍应合念人穷。只缘休戚关吾土,披发缨冠此意同。”云南人毛玉回乡守孝,杨一清为之送行,不禁回忆起故乡的种种往事。后来毛玉家居的时候,在城中买了空地修建书院,并聘请名师来教乡人子弟,杨一清为书院题名为“养正”,并殷殷希望能早日造就“吾乡无限人间秀”。

    杨一清的著述可分为两类:一类散文,大多为奏议,如《关中奏议》、《督府奏议》、《纶扉奏议》、《吏部献纳稿》、《吏部题稿》、《文襄石淙集》、《通家杂述》。这些著作在关切国计民生、整治边防、革除弊政等方面有许多切实的建议,表现了杨一清的政治眼光和治理才能。另一类是诗歌,其代表是《石淙诗稿》,为其门生李梦阳、康海编,有李东阳、李梦阳、康海等人的评点。

      杨一清与“化橘红”

       民族英雄杨一清于景泰五年十二月初六出生在石龙井旁的化州州署。杨一清,化州城人,小时在化州长大,其一生大部分时间和功绩都在朝廷和西北,官居华盖殿大学士、两任内阁首辅(宰相),是明代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中枢重臣,位列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为之三公,正一品)。杨一清对化州有着特殊的感情,石淙是他永恒又温馨的心结。杨一清到朝廷后,更加明白"石龙鸣,圣人出"的原由,为表明不忘自己出生时化州州署石龙井鸣三日之恩,因石龙避讳"龙"字而取之谐音 "石淙",把"石淙"作为自己的别号。一清给皇帝上奏章写议表落款都是"石淙杨一清"。其著述称作"石淙类稿",其居为"石淙精舍"。

       史料记载,正德三年三月至正德五年四月这段时间,一清归化(化州)。据《左柱国杨一清》载:"……杨一清总制三镇军务,寻进右都御史,因刘瑾诬告一清昌破边费下锦衣狱,在大学士李东阳、王鏊解救下,被罚米六百石归里。一清归化(化州)后无官,和州民一道,修堰塘、建桥梁、筑化城,不思归伍。后因安化王置番边反,山陕复乱。武宗下诏书召杨一清回朝统制军务,与总兵官神英西讨,……"杨一清于正德五年五月再次离开化州。临行时,杨一清挚友、南山寺的通慧和尚送了一些橘红给一清,州官与州民把其送到十里之外。到了西北,作为南方人的杨一清短时间适应不了西北气候环境,感冒以后得了严重的咳嗽,吃什么药都不管用,反使其咳嗽加重。此时,他才想起临行时通慧和尚送的橘红,于是切了两片泡水喝。一茶饭时间,不知不觉杨一清的咳嗽几乎好了,真是神奇。自始,杨一清常叫家乡人寄橘红到西北,凡西北将士有咳嗽或肠胃不适者,切橘红片给他泡水喝,都很灵验。因此,在西北地区都称橘红为"神果",当时化橘红大量传过了长江、秦岭药效才灵验的说法。杨一清回朝廷后,把橘红治咳嗽的妙用更广泛推荐入宫廷。正德八年间,“化橘红”在宫廷应用更广泛,“化橘红”药性与功效《本草纲目》有载。“化橘红”治咳嗽、哮喘的神奇功效在杨一清的推广和传播下,朝廷和西北以及全国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化橘红”为人类健体、养颜、防病治病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化州橘红能各扬大下、与杨一清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明清两朝年间,化州官府每年到了收获季节都要挑选上品的化橘红,按质按量向朝廷进贡。原“赖李”两园的化橘红从开花到结果,官府派兵守护,由亲信点果数,逐一编号,且有脱落,须拿到官府注销。然后每年收获季节按例上贡朝廷。清光绪版《化州志》记载:"化州橘红治痰症如神,每片真者可值一金,每年结实,循例报明上官,至期采摘批制,即官斯土者亦不易得"。因此,不论官宦、商贾、文人学士凡入州地者,无不以获得一、两颗化州橘红为幸事。

       由于明清两代朝廷和社会各阶层对化橘红的大量需求,化州赖园和李园从石龙井旁、苏泽堂门前的两棵老橘红树嫁接株苗,在宝山的东侧和西边种植优质橘红,大力发展橘红产业。每到橘花盛开的季节,满城飘香,令人心旷神怡;到硕果挂满枝头时,满山翠绿一片,令满城生辉,景色迷人。宝山也因此获得"宝山积翠"的美名,成为化州八景之一,


       国家已授抒广东化州为"中国化橘红之乡",获国家地理保护品牌标志。
201907163282384156328421869253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9-7-16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茂名在线苹果版茂名在线APP | 来自广东
石淙杨一清,化州仔!
发表于 2019-7-16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石龙杨一清
发表于 2019-7-16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石龙王笑风
发表于 2019-7-16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文武双全!话说明朝怎么那么多厉害的姓杨佬,杨士奇  杨荣  杨溥  杨廷和  杨一清  杨慎  杨博  杨继盛  杨涟 ……
发表于 2019-7-16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杨一清和张永合作诛刘瑾太精彩了,也幸好有师兄李东阳帮忙。可惜帮了个白眼狼张璁。
发表于 2019-7-16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唐宗宋祖 发表于 2019-7-16 22:08
文武双全!话说明朝怎么那么多厉害的姓杨佬,杨士奇  杨荣  杨溥  杨廷和  杨一清  杨慎  杨博  杨继盛  杨 ...

粤西地区混到权利最厉害的应该是高力士了,杨一清应该只能排第二
发表于 2019-7-16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茂名在线安卓版茂名在线APP | 来自广东
不错,化州橘红也不错
 楼主| 发表于 2019-7-16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茂名在线苹果版茂名在线APP | 来自广东
风卷龙 发表于 2019-7-16 22:16
粤西地区混到权利最厉害的应该是高力士了,杨一清应该只能排第二

高力士就算了
发表于 2019-7-16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茂名在线苹果版茂名在线APP | 来自广东

士力架
发表于 2019-7-17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风卷龙 发表于 2019-7-16 22:16
粤西地区混到权利最厉害的应该是高力士了,杨一清应该只能排第二

毕竟是唐玄宗的亲信,做到齐国公
发表于 2019-7-17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高力士在历史中比杨一清出名多了!
发表于 2019-7-17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茂名在线安卓版茂名在线APP | 来自广东
这是什么官?矛听过
发表于 2019-7-17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gqsfool 发表于 2019-7-17 08:47
高力士在历史中比杨一清出名多了!

高力士是骠骑大将军,这个官职是武官最高级,死后追封大都督,做官做到被封为齐国公,直接成为皇亲国戚,不是杨一清可以比的。大傻娜  @风继续 ,你大哥个杨思勖也是骠骑大将军,虢国公哇。人家讲个系粤西最大官娜,你这样抬大脚将外地人当成化沟人,矛怕人家笑到面黄摸?如果真能这样抬大腿矛怕人家笑个,早有人出来抬地娜。正斗大傻娜。@风继续 @王笑风
发表于 2019-7-17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茂得闲 发表于 2019-7-17 08:49
这是什么官?矛听过

做过很多官(吏部尚书、三边总制、内阁首辅等),也得过一品的荣誉称号(太师),权利最大的是首辅。认识严嵩、张居正吧,也做过这官,张居正还牛过皇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友情链接: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