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电白:推进教育均衡,吸引2000多名外读生回流
让城乡孩子都能 在家门口上好学校 ■滨海新电白 奋进新时代
曾经一段时间,电白市民提起家门口的教育,总有几分尴尬。一些学生为选择更好的教育资源纷纷选择到区外上学,在乡镇小学,优质教师资源长期匮乏……
建区5年来,电白直面诸多教育短板弱项,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消除师资不均衡痛点,促进城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齐步走”,打赢翻身仗。近年来,电白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和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今年7月又通过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督导验收。
一次次教育发展的新跨越,让越来越多电白市民重拾对本地教育的信心,近两年在外地读书学生中回流电白的有2000多人。2018年高考优先投档线上线人数从上年的319人,大幅增加到519人,今年又突破600人,超额完成任务比例,居茂名市第一。
400余所中小学“改头换面”
位于电白海滨大道的电白区第一中学,占地342亩,教学楼、实验楼、科学楼等一应俱全。这所拥有百余年历史的独立高中,虽是电白的龙头中学,但也遭遇过8年的工程烂尾之痛。当时因资金不足,已完成主体工程的科学楼无法装修。2014年电白撤县建区,毅然投入3500万元,在不到4个月时间里将科学楼装修完毕并投入了使用。
2017年9月,现代化的电白区第四小学建成开学。如今,可提供3240个优质学位的电白区第一小学新校区又拔地而起。新校区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于2018年动工,总投资1.2亿元,今年秋季将正式投入使用。
大手笔投入,彰显了电白区优先发展教育的决心和行动。数据显示,近5年,电白先后筹资20余亿元,全力推进教育“创强”“创均”“创现”,全区400余所中小学校容校貌实现“改头换面”,做到了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活动场所一样好,实现了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强校带弱校盘活办学资源
今年高考,电白区第二中学上优先投档线2人。在电白北部山区学校,这意味着零的突破。令该校校长阮国聪惊喜的是,往年招生招不来留不住的现象得到彻底改观,今年中考后该校超额完成招生任务。
不止电白二中一家,电白三中、东城中学、沙琅中学等往年招生“困难户”,今年均出现了招生火爆场面。这背后,是教育均衡化、集团化办学在助推。
在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背景下,去年电白在茂名市率先制定《茂名市电白区推进教育集团化工作实施方案》,探索教育均衡发展新模式。
电白区教育局局长梁镇源介绍,目前电白成立了电白一中和电白一小两大教育集团,由龙头引领成员校之间建立管理互通、师资互派、研训联动、质量同进、文化共建、考核同步的紧密型协作关系,提升了集团内各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此外,按照邻近原则,电白将20所乡镇学校组成6个教学联盟,共享理念方法等优质资源。2018年,推动606名超编中学教师通过转岗培训后,到欠编小学支教;2019年,有800多名中学教师申请到欠编小学任教,助力提升欠编小学的教学质量。
去年秋季开学,电白全区农村小学回流520名学生。近两年,在外地读书的学生回流电白2000多人。
助推乡村学校“换道超车”
今年3月,电白沙院中学与茂名市祥和中学合作开展示范课。在地理课堂《欧洲西部》上,祥和中学教师黄惠精心设计了情境导入,指导学生使用平板电脑进行自主阅读和答题并且进行自我检测,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这种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的课堂,为电白城乡教育协同发展提供了后续动力。近两年,电白陆续投入2.5亿余元,全面推进“三通两平台”“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建设。目前,全区所有中小学校接入了宽带,“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均达100%。
“教育教学资源的丰富和便捷,为孩子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农村学校的孩子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更高了。”电白区罗坑中学教师黄洪胜说,信息化为偏僻山区学生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全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发展新形态。”梁镇源说,电白将全力打造好集团化办学、组建教学联盟、信息化建设等“新引擎”,助推乡村学校“换道超车”,让每个城乡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上好学校。
南方日报记者 杨建雄
通讯员 李华斌 洪业允
统筹:刘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