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扫码登录更安全

登录 | 注册帐号 | 找回密码

茂名论坛

  • 关注抖音号
  • 关注公众号
  • 下载APP
  • 扫码关注抖音号
  • 扫码关注公众号
  • 扫码关注APP
快捷导航
查看: 1416|回复: 18

『李阳英语』期末备考课程,16课时仅需399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14 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2019年秋季 期末优惠活动

期中考试英语成绩不理想?
那快来参加
期末备考提分班!
1.jpg
参与课程:
1、英语 同步系列精品班
2、英语 新概念系列精品班


课程内容:
知识点查缺补漏
考试技巧点拨
期末专题训练

适合学生:小学 四年级 至 初中 初三

2.jpg
课程优惠:
1、小学 四至六年级,399元/16课时
2、初中 初一至初三,499元/16课时

期中活动二维码.png
请“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上图二维码,直接报名

2019年秋季期中1_meitu_1.jpg

2019年秋季期中2.jpg

李阳英语茂名分校
咨询热线:0668-2827233、2199779
学校地址:茂南区油城七路26号(平安保险对面)
更多优惠,请关注本校官方微信:lyyy-mm(李阳英语茂名分校)
5.gif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4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与其全家人围着孩子转,不如高质量地陪伴!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时刻创造条件启发孩子学会用感激、感恩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付出,让孩子先从感恩父母开始,比如让孩子知道父母为自己做事后要说谢谢等,通过这种小的事情、小的情绪让孩子熟悉这种感恩的状态,并最终知道如何表示自己的感恩。

感恩之心,是心灵成长的营养剂。通过感恩教育,孩子们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付出带给自己的快乐。当孩子们感到他人的善行时,就想到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使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5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尊重孩子,就要多让孩子做主。孩子的事应该让他们学会自己做主,这既是基本权利,也是做人的责任。比如家长参与孩子的游戏,听从孩子的指挥是关键,如果希望主导游戏进程,或者呵斥孩子的“不当”指挥,那么孩子就不喜欢与大人玩了。

自主,可以从给予选择权开始。如春天适宜带孩子外出游玩,如直接带孩子外出也无妨,而如果家长能问:“天气这么好,许多小朋友都到外边玩,你去不去?”孩子说“去”,就是选择。如果说“不去”,也是选择,家长不宜强制,可以先给孩子讲道理,再让孩子选择:“今天不去,那么是明天去还是后天去?”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6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时光不等人

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不努力的人生,当你凝眸回望,你会发现,最遗憾的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没有去努力,没有吃当时的苦。

年轻时苦,不叫苦;年老时苦,才叫苦。年轻不要怕吃苦,不要贪图安逸享乐,不然等你老了,想努力了,却发现时不我待,已经没有力气了。

年轻时主动吃努力奋斗之苦,吃完这苦,才能尝到生活的甜。不愿吃努力奋斗之苦,最后只能吃命运带来的苦。

对大多数人而言,我们一事无成,不是因为资质平庸,而是因为不够努力。别在你垂垂老矣,两手空空时,再痛心疾首地说“如果当时能吃一点苦,能再努力一点”。

在最能拼最能斗的年纪,吃苦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然而如今这样的少年似乎越来越少。

虽然苦过之后不一定有甜,努力过之后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的人生希望更加渺茫,就像一潭死水。不努力的人生,一眼看得到头,苍白到连新的风景都没有,那才是真正的苦。

努力的苦不是真正的苦,你觉得苦是因为你并未预见自己选择得过且过后的人生后果。如果你把眼前努力的苦看做日后生活的甜,你会发现其实也没有那么难以下咽。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青春最厚重的底色是奋斗,最可贵的精神是拼搏,别在最好的时光里选择安逸,人生越懒,越安逸,你就越可能错过美好的风景。

不想苦一辈子,就要苦一阵子。扛得住艰难,才能配得上梦想。

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恐鹈鴃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趁年轻,努力别怕苦,怕吃苦的人,往往是吃苦一辈子。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7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把教育融入生活

生活是最好的课堂,家长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人生的道理,某一件事带给孩子的启发和震撼就是最好的教育时刻。

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

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用贴近生活、简单易懂的方式告诉孩子。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8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凡事提前5分钟

《礼记·中庸》中有句古训:“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这里的“豫”,就是预备的意思。

凡事提前5分钟,在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让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去处理,不会让自己总是处在一种非常急迫的状态。  

提前五分钟起床,提前五分钟出门,提前五分钟上班,你会发现,这一整天,都过得很从容。

5分钟,在你人生当中不过是白驹过隙的刹那,但是只要你把握好提前5分钟的优势,便会让你的每一步都走得自信坚定。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9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懒于唠叨——多做少说培养自觉性

有的父母为督促孩子学习,一天到晚像麻雀一样唠叨个没完没了。殊不知,重复的话孩子听多了耳朵也会起茧的,他反而不当回事。周末,他打游戏打了很久,作业也没做,我问:“你准备打到几点?”他看看钟,说:“再打十分钟。”“好,说话算数。”十分钟过去了,我返回来一看,他还在打,我强忍怒气,脸上平静地说:“你平常不是说,说话要算数吗?”他不好意思了,歉意一笑,马上关掉电脑。

在此之前,因我给他灌输过做人做事要守信用的意识,所以这次他才能愉快地接受。试想,如果我来个火冒三丈,一阵唠叨:“别打了,还不赶快做功课去,这样打下去,成绩怎么会好?以后考不上大学……”恐怕他口服心不服的,做作业时还会“身在曹营心在汉”。

教子心得:
    勤教育不见得有效,要看在什么方面勤。如果勤于唠叨、大摆道理,反而效果不佳;如果勤于寻找方法和对策,并能有效实施才是值得借鉴的。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0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爱打骂孩子

古语有云“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这类教育理念仍然活跃在大多数家长的潜意识层面。这类教育理念形成与我国古代的价值取向有关,是对人类个性和追求自由的想法竭力的扼杀。在强调惩罚和压抑个性的条件下,打骂的教育方式,会将孩子变成被动、退缩、消极、冲动的人。

过度的打骂就是家庭暴力,不仅给孩子带来身体伤害,更会给孩子带来精神上的压力。从长远来说,过度的打骂对孩子的伤害是影响深远的,它会使得孩子的心灵扭曲,长大后人格也随之畸形。孩子要么变得唯唯诺诺,怯弱胆小;要么则会变的暴力,胡作非为,有点反社会倾向。鉴于打骂对孩子造成的严重后果,当父母举起手时,一定要思考这一巴掌对孩子的伤害,尽量三思而行!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1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父母有原则,孩子有纪律

父母的爱可以无条件,但一定要有原则。

《颜氏家训》中说“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教育孩子有原则地约束比无条件的纵容更重要。父母在教育孩子上没有原则或者虽有原则却屡屡破坏原则,那孩子的将来可能会出现许多麻烦。

有原则,就是遵守规矩。原则就是当孩子做错事时,我们不能因为爱去纵容,去破坏现有的规矩,而是要让孩子意识到他们的错误,耐心地引导孩子改正错误。

父母有原则,才能教育出有纪律,道德感强的孩子。如果做父母的不能坚持做父母的原则,放纵孩子,不让孩子明白道德规矩,教育出的孩子也不会有原则,不会有纪律观念。

孩子越小,父母越需要理性,越需要坚守原则。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不合理要求,父母必须用坚决的态度使孩子明确行为的界限。

许多家庭都有这么一个通病,就是家里虽有规矩,但孩子一哭一闹当父母就失去了原则。

许多被惯坏的孩子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他们的要求总是能被满足,只要一哭一闹甚至不哭不闹,父母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自己对孩子的要求,降低底线,失去了做父母的原则。

想让孩子守规矩、讲规则,家长首先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当家长针对自己孩子制定了一些规则后,就要严格遵守执行,不能轻易破坏规矩。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父母一定要把握好尺度,既不失去爱,也要坚持自己的原则。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的教育不仅是教育孩子,更是家长的自我教育。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仅复制父母的行为,更会复制这些行为背后的品格、修养、原则、格局。

做一位好父母应该明白,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个提升自己的过程,完善自我为孩子做出榜样比一味要求孩子“成为谁”更重要。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2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儿子养不起年迈的母亲,决定把她背到山上丢掉。

傍晚,儿子说要背母亲上山走走,母亲吃力地爬上他的背上。

他一路都在想:“爬高点、走远点再丢下才不会走回来。”

当看到母亲在他背上偷偷往路上洒豆子,他很生气地问:“你洒豆子干什么?”

母亲和蔼地说:“傻儿子,我怕你等会儿一个人下山会迷路。” 

母爱是执着的坚守,永恒的无私,不管人生如何百味,命运如何苦涩,她总是一心一意、从不打折。

母爱,就是这样一场重复的辜负,而被辜负的人,却永远无怨无悔。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3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让孩子做老师

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学习,让孩子做老师去教父母,试着交换一下教和被教的地位,孩子站在教方的立场,会提高其学习的欲望,同时,为了使双方明白,自己必须深入地学习并抓住学习内容的要点,这对于其自身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4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我为你感到骄傲

多少孩子,终其一生的努力拼搏,仅仅为了获得家长的一句肯定。

孩子内心脆弱的时候,更需要家长的及时肯定。假如孩子总是得不到家长的肯定与鼓励,除了一根筋死磕到底地证明自己以外,还有可能走向极端,自暴自弃,或破罐子破摔。

“我为你感到骄傲”这句话所传递的信息是,你的努力和付出,你的成绩和进步,我看到了,你很棒!在“看到”的基础上“肯定”,是家长需要传递给孩子的态度。

大多数父母,对孩子有期望与要求,当孩子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时,可能会表现出指责、不耐烦、失望的态度。

尽管这一定程度上可能会促进部分孩子发愤图强,但是这往往也传达了一种信号“你是优秀的,我才爱你”,潜台词就是“如果你不够优秀,我就不爱你了”。

对于孩子而言,在有条件的爱中成长,时常会感觉到受伤,质疑家长爱的是否是自己。

因此,“我为你感到骄傲”,应传递一种过程导向,即为孩子的品质、努力和进步而骄傲,而非仅仅因为结果与成绩。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5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批评孩子的次数不要过多

  古语里三次代表的就是多次的意思。我们经常讲“一事不过三”也是在说明,凡事超过三次就表示已经到达人心理承受极限的意思。在第一次批评孩子时,孩子首先感觉到的是内疚,他们会进行自省。当你第二次对孩子进行批评时,孩子就会表现不耐烦,但不强烈。如果还有第三次甚至第四次,那么孩子的厌烦心里就会增加,那时他们表现出来的就是强烈的反抗心理。所以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天内次数不能太多,如果在有必要进行第二次批评的时候,家长不能只做简单的重复,需要换种说法跟角度再进行。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6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那个管你最严的老师,其实爱你最深


没有人喜欢当坏人,但在教育中,一定要有这样一个“坏人”。


而为了孩子,老师甘愿充当这个“坏人”。


当你讨论老师的不近人情,不讲情面时,却不知道:


管你最严、最狠的老师,其实爱你最深。


孩子,老师其实很爱你!


因为爱你,才会为你的成绩而发愁,想办法给你辅导。


因为爱你,才会特意指出你的错误,期望你好好改正。


因为爱你,才会一再找家长沟通,想给你最正确的教育与指导。


《少年派》中的一个老师,说过这么一段让人泪目的话:


“我也想说服自己,何必那么不近人情呢?


你玩你的手机,我念我的经,眼不见为净……


你将来大富大贵,也不会带我分钱,你将来成为阶下囚,也赖不着我。可是我还是说服不了我自己。


我站着,你们坐着,我讲课,你们听课,你们喊我一声老师,我就得对得起这个称呼,对得起这个职业。”


只有爱之深,才会责之切!


只有不断鞭策,千里马才会奋力向前,到达那个人人向往的终点!


只有负责的老师才会管学生!所以,对你要求严厉的老师,你不要心生敌意,而是心怀感激。


老师对学生严是爱,不管不顾才是害!


《小王子》这本书中有一句话是:“珍惜那些对你好的人,他们原本可以不那么做的。”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7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关于家庭作业:

    1、放学后做作业:规定时间,到时间就不准他做了。他说家庭作业做不完,明天会被老师罚的,但我告诉他,什么时间做什么事,不能挪用。第二天他一大早起来做,我同样不准,让他哭着上学。这以后,一直到高中毕业,都是以先完成作业为首任。

    2、老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家长检查签字:让小孩自己检查,检查好拿来我签个字就行。签字时询问:你检查后都没错了吧,他确定说没错,你就签字。你明明看到有错的题,也不要给他指出来,让他明天的作业本有一个红叉。面对这一情况,你只要说一声昨天为什么没检查出来即可,不要太严厉,不要让小孩有担心你打他的时候,一切以讲理为主,这样他下次检查就会认真很多。

    在一年级家长就要和小孩好好谈心,让他明白学习是为自己人生打基础的阶段,学习不是为家长学习,跟家长没关系,家长有家长的责任;让小孩自己检查是尽量让他管理自己,让他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如家长签字后第二天小孩回家说,看嘛,有道题错了都没检查出来,家长就无言以对了。

    3、关于听写:我解决的方式是请他用默写的方式来完成。我说你能想到所学的所有生字而默写出来,那不是证明你很棒!他把语文书拿来放在我面前,我说把书拿走,妈妈相信你不会看。

    4、老师告状及罚作业(关于批评):我儿子在小学一年级时也被罚过。我接他放学,等他做完被罚的作业,同时听老师数落儿子上课如何不认真、如何跟同学发生事情等等。回到家后仔细问情况,是同学不对的,就不批评他;是自己的问题,也都轻言细语给他讲怎么样注意及改正。有一点很重要,家长要用道理解除他有可能对老师产生的负面情绪。打击小孩自信心的主要是家长和老师。如果小孩在学校挨骂了,当晚当妈妈的要把事情了解清楚,化解小孩的情绪,修补他的自信心。人的一生自信心很重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友情链接: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