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番薯县官”七郡为官无立锥
《番薯县官》谢仲坃入《清史盾吏传》时湖南省平江县人民起的。阳春县进士谢仲坃在任满离开平江县到别县之后,平江人纪念他在救荒活命的功德,建筑了一座“番薯县官庙”生祠,塑县令谢仲坃手执番薯的形象,逢年过节拜祭。上世纪,我任阳春县文联主席和副主席林峰合写了七幕粤剧《番薯县官》,由阳春粤剧团公演。
谢仲坃是阳春轮水村人,字孔六,号耳溪。生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出身清贫,聪颖勤学,立志做个循良爱民的官吏。他考上县学宫秀才,又在瑞云书院进修。著名学者刘裔烗任瑞云书院主教,招谢仲坃为女婿。
雍正元年(1723年)21岁的谢仲坃在广东乡试考中第一名解元。雍正五年北京会试登明通进士。分发任河北省常宁知县调任平江县知县。湖南省平江县连年大旱,土地多种小麦、豆类、玉米失收。谢仲坃到任了解灾荒情况,立即开国库粮仓救济灾民。迅速派人到广东采购番薯,聘请广东、福建有经验的老农到平江县,教农民用薯块培育番薯苗迅速推广繁殖。他和夫人、衙门官役,把县衙的后花园种满番薯,把薯苗、番薯传播给农民。平江县番薯大丰收救治了饥民的事迹,迅速传遍全省。各县都来平江购买种苗推广种植蕃薯。在平江县任满,先后调任来阳、衡阳、衡山、光化、松滋等知县。平江县人怀念谢公恩德,为他立生祠“番薯县官庙”谢仲坃塑像手执番薯,县人四时礼拜。
谢钟坃升任湖南省永顺府通判,湖北省荆州府同知。与荆州相邻的宜昌府发生“归州盗案”。宜昌府办案官员受了真正的大盗的贿银、诬赖良民为盗,判处斩刑。因案情与荆州境内相关,谢仲坃会审案卷,发现案情冤假嫌疑,坚决不肯会同盖印。湖北省巡抚(省长)施加压力,谢仲坃正直不阿,向湖广总督、中央监察御史上诉。雍正皇帝闻奏亲自过问归州盗案。经过派员调查重审,对被陷害的良民平反,惩办了宜昌知府、湖北巡抚等大贪官。雍正皇帝接见了谢仲坃,嘉奖升官,事迹收入国史馆,后来编入《清史稿循吏传》。他是进入国史的阳春县唯一的人。
谢仲坃历任县官,夫人刘氏随夫赴任,生下女儿谢方端,教育女儿读书,成为著名才女诗人。夫妻在官衙后园种菜,醃了咸萝卜干、大头菜,生乡办事时自带萝卜干和生萝卜做菜,不打扰官民招待吃饭。
他在湖南、湖北省历任长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