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残牛 于 2019-12-11 19:09 编辑
上海提篮桥监狱
北有秦城监狱,南有提篮桥监狱
上海提篮桥有一座远近闻名的远东第一监狱的旧址,现在仍在使用,叫做上海市提篮桥监狱。这座远东第一监狱,四周由高高的围墙环绕起来,警卫森严,正门位于长阳路上,还是非常好认的。 上海市提篮桥监狱,于1903年5月启用,后经改建、扩建,到1935年定型;解放后基本保存原貌,仅添建了大礼堂(会见楼)等单体建筑。在租界民国时期,许多革命先辈和志士仁人曾在提篮桥监狱遭囚禁,抗战胜利后,这座监狱是中国境内最早审判日本战犯的场所。提篮桥监狱早期建筑坚固精良,规模宏大,1994年2月,被上海市政府定为“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保护单位”。1997年8月,被上海市政府列为“上海市抗日战争纪念地点”。提篮桥监狱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它不仅具有重要的司法功能,而且还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2013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对监狱来说,北有秦城监狱,南有提篮桥监狱。是关押政治犯和重要人物的监狱,这里老监狱,历史悠久,当然也是壁垒森严,坚固的外墙。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长阳路147号
提篮桥监狱是由10余幢楼房组成的监狱,占地面积约4公顷,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是中国迄今仍在使用的历史最悠久的一座监狱。 提篮桥监狱始建于1901年,启用于1903年5月,后经陆续扩建、改建,直到1935年才形成如今规模,并使用至今。 提篮桥监狱南面的正门位于虹口区长阳路(原名华德路)147号,北面的围墙紧邻昆明路,西侧是舟山路,东面靠近保定路。四周多数是中下层市民聚居的民国初年建造的密集的石库门房屋。 提篮桥监狱在1943年交还租界以前是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的华德路监狱,长期由英国管理,俗称“外国监狱”、“西牢”。1903年5月18日,第一幢监楼竣工启用。后陆续增建,至1935年形成占地60亩、楼房10余幢的规模,四周有5米高的围墙。 提篮桥监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关押过许多著名人物。1945年-1948年间,这里是关押、审判和处决日本战犯的场所,曾有上百名日本战犯关押于此,至少有13名日本战犯处决于狱内。参见提篮桥监狱关押过的名人列表。 提篮桥监狱将其中一幢楼房改建成上海监狱陈列馆。其中还特别展示了一个保存完好的室内绞刑架设施,下方有活动地板,尸体可以直接落入一楼的停尸房。 解放以来,提篮桥监狱收押、改造、教育了大批罪犯,其中包括大汉奸汪精卫的妻子陈璧君(1949年7月从苏州监狱移押此狱,1959年6月17日病亡狱中),汪伪政府的政要高官汪曼云(汪伪清乡委员会副委员长)、罗君强(汪伪司法行政部部长)、陈春圃(汪伪广东省省长)、吴颂皋(汪伪司法行政部部长)、周隆庠(汪伪行政院副院长)、王荫泰(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江亢虎(汪伪考试院院长)、顾宝衡(汪伪粮食部部长)、夏奇峰(汪伪审计部部长)、陈济成(汪伪驻伪满洲国大使)、邹泉荪(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潘毓桂(天津市市长)、汪时璟(汪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总裁)、倪道烺(汪伪安徽省省长)、张资平(作家)以及江青反革命集团骨干成员徐景贤、王秀珍、陈阿大等。通过改造教育,大多数罪犯能够认罪伏法,改正恶习。许多人刑满释放后成为守法的自食其力的公民。 2013年7月8日,上海提篮桥监狱。修建于1903年、被称为“死亡之城”的上海提篮桥监狱是中国仍在使用的历史最悠久的监狱。然而,随着到2020年上海人口将猛增至3000万,而这个位于闹市区的监狱又占据了宝贵的土地,所以官员们将提篮桥监狱视为“发展障碍”。在迎来首名囚犯的110年后,这座监狱将被关闭。
开放时间: 监狱外观全天开放,监狱内有一个陈列室供参观,目前内部开放只接待团体预约参观,双休日、节假日闭馆。 我没那本事, 只有围绕监狱外墙逛了一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