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扫码登录更安全

登录 | 注册帐号 | 找回密码

茂名论坛

  • 关注抖音号
  • 关注公众号
  • 下载APP
  • 扫码关注抖音号
  • 扫码关注公众号
  • 扫码关注APP
快捷导航
查看: 1355|回复: 11

@所有家长!免费学习英语绘本,领取纯外教直播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14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所有家长!免费学习英语绘本,领取纯外教直播课!
1.webp.jpg

添加老师微信,学习绘本打卡并分享到朋友圈,
即可领取价值399元5次纯外教直播课!
2.webp.jpg

1
线上绘本馆免费开放
3.webp.jpg 2

2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绘本馆
4.webp.jpg

3
开始学习打卡

5.webp.jpg

4
绘本阅读

6.webp.jpg

5
单词巩固

7.webp.jpg

6
趣味PK
8.webp.jpg

7
加入学习打卡,一起PK!
4.webp.jpg
李阳英语茂名分校
咨询热线:0668-2827233、2199779
学校地址:茂南区油城七路26号(平安保险对面)
9.gif

 楼主| 发表于 2020-2-16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1_1013:}{:1_1013:}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过度干预

过度干预,会削弱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许多家长在孩子上小学甚至上中学之后,仍然认为孩子还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动。

仍然像对待幼儿期的孩子一样“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从收拾书包、整理房间这些生活小事,到孩子的学习细节,比如何时开始预习复习、报什么课外班等,无不参与、无不干预,有时甚至直接替孩子作决定。

久而久之,孩子变得越来越依赖父母,变得不爱动脑,懒得思考,懒得操心,自主管理的能力自然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楼主| 发表于 2020-2-18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对于孩子来说,陪伴更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条件。

因为6岁前的孩子,判断力和耐受力差,心理比较脆弱。

且他们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会让他们把身边发生的所有事,都归结到自己身上。
 楼主| 发表于 2020-2-19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与书为友

       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对儿童而言,身体健康、人格健全、个性和兴趣、好奇心、想象力、热爱阅读,等等,是全世界通行的、能使孩子终身受益的早期教育,比那些考试排名、竞赛证书重要得多。过去有一句电子琴的广告语“学琴的孩子不会学坏”,阅读同样如此。

       我们看到太多被考试压倒的孩子,他们经常抱怨负担太重,没有闲暇时间做自己喜爱的事;但是如果你真的给他三天时间让他自主安排,就会发现他其实没有自己想看的书、想做的事,不知道做什么,精神上一片空白,如同崔健所唱的“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

       所谓“阅读奠基人生”,就是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孩子在幼年与书结缘是一件大事。当一个孩子喜欢阅读、与书为友时,教育已经成功了一半,因为好的儿童读物是孩子的“精神母乳”,会奠定孩子的“精神底色”,影响孩子的终生成长。

       通过阅读和探究,孩子会逐渐形成自己特定的趣味和爱好,例如,喜欢科幻、喜欢历史、喜欢张爱玲或龙应台,通过热爱,形成一种生活方式,逐渐具备主动汲取自己所需的精神营养的能力。而且,阅读可以抵御电子游戏、过多看电视等对儿童有害的娱乐。
 楼主| 发表于 2020-2-20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良好的习惯,来自父母

麻将桌旁、电视机前长大的孩子肯定和爱看书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差别很大。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边看电视边督促孩子认真读书时,收到的往往是强烈的逆反。

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怎么能强迫孩子做到呢?

积极进取,有良好生活习惯的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热爱学习,能够合理安排自己时间的人。父母在教育上会省很多心,所以当你百思不得其解孩子为什么有那么多坏毛病时,先好好检讨一下自己,也许就会找到根源所在!
 楼主| 发表于 2020-2-21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

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的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教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自己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

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都是我们父母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

就像上海人说上海话吃上海菜,四川人说四川话吃四川菜一样,仿佛生来就会不需要培养,而事实并非如此,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以至于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教,这就是“潜教育“,比”显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本质教育。

优秀的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

当务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学好的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

因此在骂孩子之前骂自己,在打孩子之前打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改变自己。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勤劳是立身之本

萧何对汉朝的建立居功至伟。

立国之后,刘邦给他很多良田美宅。

但是萧何却都退了回去,反而选了一些贫瘠的土地。

刘邦不解。

萧何说:土地贫瘠可以让子孙勤劳耕种,良田收成好,反而会让孩子好吃懒做,长此以往,萧家迟早要没落。

事实也确实如此。

汉朝立国百年之后,大部分的家族都已经没落,只有萧家依然兴盛。

反观当下,很多家庭把孩子捧在手心,用心呵护,溺爱无度。

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饭来张口,衣来张手,慢慢变得虚荣懒惰,这一辈子也就毁了。

美国人笃行的是实践教育,让孩子去做义工、去打工,去自己实践和锻炼,而不是像中国,只要孩子好好学习,家长就负责包办一切。

勤劳和努力,才能造就一个孩子的独立人格。

曾国藩所说:“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

总想着把最好的东西直接塞到孩子手里,是在伤害孩子。
 楼主| 发表于 2020-2-23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如果想赢,先学会输

这世上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更没有一蹴而就,只有厚积薄发,天道酬勤。如果想赢,首先请学会输。

输得起,才会赢。赢一时,未必次次可赢;输一次,未必次次不赢。赢了,不要沾沾自喜、恃才傲物;输了,不要忘自菲薄、一蹶不振。输不失志,赢不失态,输赢皆是人生常态,如果把输赢看得太重就会很累,要学会轻装上阵,跌倒了必须勇敢地站起来,微笑面对,从头再来。

孩子,千万别抱怨生活和他人,自己的苦自己吃,自己的痛自己忍,所有的路都要你自己来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那些成功、赢得漂亮的人,私底下都付出了高于常人百倍努力与艰辛,只有用汗水与血泪才能浇出成功之果。
 楼主| 发表于 2020-2-24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懒于陪读,独立完成自己的功课

我只提醒儿子,什么时间该做功课了,做完了向我报告一声。遇到要检查的作业,我一律叫他自己检查,我只负责签字。他极不高兴地说:“别人的妈妈都给检查,你怎么这么懒?”

我给他讲道理:“不是妈妈懒,你想,如果我帮你检查了,你还会检查吗?考试的时候错了,谁又帮你检查?平时出小错,考试出大错啊。”

并告诉他学习是自己的事,遇到不会做的题我叫他自己开动脑筋,实在不会做了告诉他该到哪里去查找资料。

如:某个生词不知道什么意思,他为了图省事,来问我,我叫他自己查字典,为了完成作业,他不得不一个笔划一个笔划地查。过后,我在思考他不爱查字典的缘由,原来是对部首查字典不够熟练,往往查一个字要费老半天时间,要查的生字多了,别说孩子,大人也觉枯燥。

于是我想了个办法,和他玩查字典比赛,列出生字,看谁查得快,我故意输给他,赢了的他兴趣盎然。玩了几次,查字典速度大大提高,不再认为是麻烦事了。现在,他还主动帮同学查字典呢。

在辅导孩子的学习上,不要太勤于指导,而要学会发现哪些是孩子能做的和有助于独立思考而可以放手的,哪些是他能力达不到而需要帮助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2-25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希望法则:

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家长们都是对孩子寄予希望的,但是否永远用正面鼓励的话语让孩子们看到希望,认为自己确实有希望呢?

大家都知道美国人善于说好听的话,尤其对孩子,无论他们做的如何,都常夸奖说:“干得好”,“太棒了”,“你真是天才”之类。这就是采用希望法则来正面激励孩子。

华人家长则对孩子期待值颇高,却不善于用希望法则,而爱找差距挑毛病,孩子得了95分,还非要追究为什么丢了5分。这种高标准严要求兴许适得其反,会扼杀孩子的很多希望使其灰心丧气。
 楼主| 发表于 2020-2-26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与书为友

       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对儿童而言,身体健康、人格健全、个性和兴趣、好奇心、想象力、热爱阅读,等等,是全世界通行的、能使孩子终身受益的早期教育,比那些考试排名、竞赛证书重要得多。过去有一句电子琴的广告语“学琴的孩子不会学坏”,阅读同样如此。

       我们看到太多被考试压倒的孩子,他们经常抱怨负担太重,没有闲暇时间做自己喜爱的事;但是如果你真的给他三天时间让他自主安排,就会发现他其实没有自己想看的书、想做的事,不知道做什么,精神上一片空白,如同崔健所唱的“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

       所谓“阅读奠基人生”,就是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孩子在幼年与书结缘是一件大事。当一个孩子喜欢阅读、与书为友时,教育已经成功了一半,因为好的儿童读物是孩子的“精神母乳”,会奠定孩子的“精神底色”,影响孩子的终生成长。

       通过阅读和探究,孩子会逐渐形成自己特定的趣味和爱好,例如,喜欢科幻、喜欢历史、喜欢张爱玲或龙应台,通过热爱,形成一种生活方式,逐渐具备主动汲取自己所需的精神营养的能力。而且,阅读可以抵御电子游戏、过多看电视等对儿童有害的娱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友情链接: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